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管理
物业交费
切换到宽版
首页
社区
数商
商圈
商城
优惠券
登录
立即注册
运城社区
»
社区
›
运城故事
›
讲河东读运城
›
尺幅与千里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尺幅与千里
365
0
社区1号
Lv.9
发表于 2024-4-8 11:33:2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
王慧/文
永济史为舜都,古称蒲坂,具有“尺幅千里”之势的《登鹳雀楼》就诞生在这方古老的土地上。自此,古蒲坂,新永济,一直都在生动地呈现着“尺幅千里”的诗意和新意。其中之一便是2016年1月开设并举办至今的“舜都讲坛”。
永济有着悠久的书院讲学传统。据统计,从唐至清,这里先后建有14所书院,或官或私,或大或小,均为赓续文脉、惠泽乡梓贡献了持续力量,薛瑄、吕柟、阎敬铭等文化巨擘、时代贤臣都曾教授于此。“舜都讲坛”虽位于永济市
图书
馆四楼的小小一隅,但在这8年时间里,一直延续着蒲坂大地的舜风舜韵,弦歌不辍,通过一期期讲座,带领广大市民穿越古今,品鉴诗文。
在“舜都讲坛”第100期活动中,永济市文联主席杨孟冬作《丹青国手的情怀》主题讲座。丹青国手马远祖籍永济,出身绘画世家,南宋宋光宗、宋宁宗两朝画院待诏,人称“马河中”。其艺术成就以山水画为最,作画布局简妙,线条硬劲,水墨苍劲,意境清远。在取景上,马远善于以小见大,只画一角或半边景物,借以表现广大空间,故有“马一角”之称。这位永济籍画家通过“残山剩水”“以虚为实”,表达着他独特的故园之思和家国情怀,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皆为“静朗平和”“尺幅千里”。
在讲马远及其画作时,主讲人杨孟冬采取了文、史、艺结合的讲述方式。他将马远还原到当时的历史现场之中,分析了文化之宋朝与现实之宋朝复杂而深刻的叠加关系,并以大家所熟悉的蒲剧剧目为例,使大家明白人物、历史事件与艺术的关联性。同时,他由点及面,清晰地为大家讲述宫廷画院的特点,讲述与马远同时期的刘松年和夏圭,使马远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具象起来,也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画作精髓变得丰富可感。
杨孟冬不仅分析了其画作的艺术之美,而且引导听众品读画作所隐含的马远对于时代变迁的深刻思考和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两个小时的讲座,大家像是行进在历史长河中的马远笔下的那条小船,船上的人和船下的水都通过主讲人的还原,在人们心中缓缓地流淌着,马远画作中那巨大的留白和虚空,那没有画出来的江山与海水、幽思与深情,都历历可观,缕缕可感。讲座虽是讲了一个马远,其实相当于讲了三百余年的河中(蒲坂)史,真可谓是“声情并茂”“尺幅千里”。
尺幅
,
千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显身卡
相关帖子
•
千里锦绣壮山河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社区1号
Lv.9 管理员
主题
回帖
0
积分
267327
+ 关注
发消息
浏览过的版块
运城快报
运城告示
运城人
运城视听
百科讲堂
运城发现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成功案例
常见问题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admin@discuz.vip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公众号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