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管理
物业交费
切换到宽版
首页
社区
数商
商圈
商城
优惠券
登录
立即注册
运城社区
»
社区
›
运城故事
›
河东文学
›
故乡的麦收 王守忠 散文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回复
故乡的麦收 王守忠 散文
197
0
社区1号
Lv.9
发表于 2024-5-25 08:56:5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
夜半醒来,隐约听到窗外传来布谷鸟的叫声,打开窗户,“布谷布谷——布谷布谷——”。原来这清脆的鸣叫,来自窗外不远处的高压电网之上,回身躺在床上,久久难以入睡,那些尘封许久的夏收往事在布谷声声中,如老电影一般徐徐回放在记忆的屏幕上。
打记事起,故乡临猗就是小麦种植大县。五月是家乡小麦将要成熟的季节,田地上下一片金黄,夏风拂过,麦浪滚滚,处处飘荡着沁人心脾的麦香。“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那时人们把五月最忙的这段时间称作“三夏”,即:夏收(收割小麦),夏种(播种秋粮),夏管(管理播种的作物)。每天早上天还没亮,井台前那口挂在老槐树上的生铁大钟就铛铛作响,接着传来的是生产队队长那粗声粗气的叫喊声:“割麦的走啦,割麦的走啦……”村民们在他的催促下拿着头一天晚上磨得锋利的割麦镰刀,匆匆下地。
俗话说:麦熟一晌,蚕老一时。村里好几百亩的麦田,这片还没有割完,那片就已经成熟了。为了避免因刮风、下雨造成小麦损失,村民们每天早上五点半就起床割麦,田间两送饭,夜里加班干,真可谓抢收抢打、“龙口夺食”。时至今日,我的脑海里还不时闪现着当年夏收时节,伯伯们弯腰低头、挥汗如雨收割小麦的身影,难忘他们“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劳动情景。
“小麦进了场,绣女也下床。”那时的年月,还没有现在的
机械
化设施,小麦从种到收全靠人力,夏收更是如此。从地里用马车运回来的小麦,全靠牲口拉着沉重的碌碡,在麦场上一圈圈滚动、碾压来完成。那时,我和几个小伙伴就成了碾麦场上的“拾粪倌”,为了防止牲口在碾麦过程中把粪便拉到麦子里,生产队为我们每人准备了一个小木锨,让我们在碾麦过程中把牲口粪拾到麦场外。中午时分,骄阳炙烤着大地,场上的小麦晒得叭叭作响,我们几个小伙伴躲在场上的大柿树下也觉得酷热难耐。但这时正是碾压小麦的最好时机,几个老头站在空旷的麦场中央,头顶烈日,挥着一根长鞭,吆喝着牲口转着圈,待到场上的麦子碾压几遍,麦粒基本脱落时,经过倒翻后再碾压一遍,然后才能起场。
起完场,接下来便是扬场。为了节省人力,村民们借助自然风力,把麦粒从混杂的麦衣堆中分离出来。这在农活中既是一项苦力活又是技术活,一般人还真的干不好。扬场大都由两到三人完成,一人或两人用木锨将带有麦衣的麦粒抛向空中,在下落的过程中,自然风便会吹走分量较轻的麦衣和杂质,黄澄澄的麦粒也随之分离出来,另外一人则用扫帚将麦粒中剩下的麦秸清扫出去。
当时我们村有几个扬场的“老把式”,大都是新中国成立前逃荒落户到村里的外地人,扬场的技术特别娴熟,扬起场来轻松自如,如同一种艺术表演,令人称奇。只见扬场人挥动大木锨将麦子抛在高空,划过一道弧线,微风之下,麦粒与麦衣在下落过程中神奇地分开。扫的人站在上风口,头戴草帽,叉开两腿,挥动一把“狼尾巴”扫帚,左右开弓。这也是一项需要心细的技术活,扫起来既不能快也不能慢,扬一锨,左右各扫一下,去时一下把杂物扫向麦堆上前方,回来一下将杂物扫到麦堆的外面,始终保持麦堆上干干净净,没有麦秸和杂物;既不能轻也不能重,轻了杂物扫不出去,重了会把扬好的麦子扫跑了。就这样,两个人密切配合,一锨一扫,如此反复,金灿灿的麦粒越堆越大,就像一座座长方形的小沙丘。望着辛勤劳动换来的丰收果实,大家忘记了一天的辛苦与疲劳,脸上洋溢着喜悦与幸福。
20世纪80年代初农村改革,我们家被分到了十几亩地,在坡岭上一连七八块地。尽管是旱地,但头几年风调雨顺,小麦连获丰收。每到收麦时节,我们全家人和大家一样,每天头顶烈日,收割碾打。虽然辛苦,但看着每年近万斤的好收成,全家欢天喜地,比过大年还高兴,因为天天可以吃白面馒头了,与改革开放前相比,可真有天壤之别。
再后来,割麦用上了割晒机,运麦有了拖拉机,打场有了脱粒机。现代农业机械化的逐步实现,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负担。随着“佳木斯”“康拜因”等大型收割机的闪亮登场,一下子把“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弓背几千年”的农民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了,先前那些夏收农具,镰刀、平车、碌碡等,或束之高阁,或随意丢弃,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村里圈养的牲口,牛马驴骡也越来越少了,难觅踪影。
如今,时过境迁,家乡巨变。生产结构的调整,更新了农民的思想观念,村里除了一望无际的麦田,还有各具特色的果园,虽然当年的收麦情形已经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人们心里还记得。
午夜梦回,思绪飘飞。布谷声声勾起了我淡淡的乡愁,抹不去的是对过往岁月的美好回忆,留下的那是对生我养我的故土的眷恋。
麦收
,
王守忠
回复
点评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显身卡
相关帖子
•
张俊强:麦收时节
•
麦收,那一场热火朝天的大戏_张红燕
•
大山里的麦收——胡春良作品
•
麦收时节忆当年——苏国榜作品
•
稷山县稷王小学麦收体验活动开展
•
父亲的麦收(散文)_陈永安
•
麦收记忆(散文)——杨群群
•
过去,麦收后都是在自家打麦场里晾晒,现在有没有好办法解决晾晒问题?
•
中石化助力麦收,服务到田间
•
麦收今昔(随笔)_屈吉平
•
清明的香椿_王守忠
•
麦收_刘红娟
•
布谷声声收麦忙_李恩虎
•
童年的麦收_乔泰鸿
•
丁小强在盐湖区调研夏收工作:全力抓好麦收工作 确保夏粮颗粒归仓
•
河津柴家镇轰隆声奏响麦收交响曲
•
永济开张镇打通麦收环节做好夏收工作
•
夏县瑶峰镇 “志愿红”助农战麦收
•
宋诗中的麦收抒写
•
雨后麦收_张丽红
•
童年麦收季 _王会亮
•
宋诗中的麦收抒写
•
难忘当年管老师饭 王守忠 文
•
苦楝树下 散文 王守忠
•
热闹的早市 散文 王守忠
•
抚今追昔话麦收 余振中 散文
•
平陆县祥宁种养专业合作社麦收的 别样风景
•
晋南的麦子,关于麦收_王勤忠讲运城
•
难忘儿时麦收季_散文_如初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回复
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社区1号
Lv.9 管理员
主题
回帖
0
积分
269378
+ 关注
发消息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小程序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