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临晋县衙:元代县衙传承清风廉韵

159 0
发表于 2024-5-28 16:52:0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临晋县衙:元代县衙传承清风廉韵
《直指按晋训廉谨刑约言》碑刻

临晋县衙:元代县衙传承清风廉韵
大堂一蒙一汉两名县官审案塑像

到达临晋县衙,虽烈日当头,但大门上的楹联“不负苍天何论官阶只七品,常怀普爱生怕民心失半分”映入眼帘,一下子便感觉清风盈门。只是当天没有节目演出,不然一句“青天大老爷,一定要为草民做主”,可能会感触更深吧。

走进县衙,中轴线的甬道两侧矗立着两通碑石,内容分别是临晋县全境图和元代郭嗣兴写的《咏临晋》,正面便可见古代官府衙门的“标配”——戒石坊。戒石坊正面镌刻“公生明”,背面镌刻“廉生威”,有楹联一副“公正公平古今无异;明察明鉴朝野有评”,意为做官要公正清廉,才能使政治清明,在民间树立威信。

过了戒石坊,甬道两侧有新立的石碑,有官箴、廉箴、公箴等,皆是为官者引以为戒的座右铭;有《御制戒石铭》,写着“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有《敬一箴》,上书“君德既修,万邦则正”……碑文均在教导为官者体谅民情、教化一方,句句忠告,用意深远。

其中有一通碑刻,题名《直指按晋训廉谨刑约言》,碑文从右往左书写,明万历四十二年刻石,巡按山西监察御史李若星撰发,临晋县知县杨名显勒石。

据临猗县图书馆馆长荆福奎介绍,此通“约言”碑刻现存于临猗县博物馆,发现于临晋县衙大堂工地上。

碑石呈长方形,细细品味了其上内容,可谓字字珠玑。碑文名“直指按晋训廉谨刑约言”,“直指”即:朝廷派到各地的巡视guan员,“按晋”即巡按于山西。

“约言”充分体现了千百年来为官的宗旨,主要分两个部分,训导各州县官吏要为民爱民、廉洁清正。

第一部分大意为从政务廉,莫贪赃枉法。其中,“岂知民之一丝一缕,皆民之命也。为民牧者,奈何通暮夜之金,重科罚之条,既滥准词状以明攘之,又批发衙官以阴撄之。百般巧取,一味渔猎,令茕茕小民,家室破碎”,让人印象深刻。百姓一丝一缕来之不易,关系身家性命。作为父母官,怎么能既明颁政令欺压侵夺百姓,又暗示下属扰乱纠缠百姓。如此**、一味剥夺,必然造成百姓家破人亡,此类行径岂是为官之道?严厉批评获取不义之财者,必然会身败名裂,锒铛入狱。

第二部分大意为谨用**,不残害民命。“刑者不得已而加之民者也,用以明国法”,要知道“死者不可复生,绝者不可复续,人谁不爱其性命,又谁不爱其肢体发肤?为民父母,奈何淫刑以逞乎?”大意为刑罚是不得已而加之于民的,以彰显国家法律,惩罚人是为了让更多人不被罚,为私利而用刑是伤天害理的行为。人死不能复生,身体伤残也不能复原,没有人不珍惜自己,作为百姓父母官,怎能为了逞威风而随意用刑摧残人命?后面还明确,各级官吏不得滥用刑罚,如有违犯,定以罪论处。

最后的总结更是发自肺腑,语重心长:以上所说防止贪贿、**两事,其实都是老生常谈,总不外乎是天理良心,希望大家深思!

以情论理,以理晓义,整篇“约言”字里行间浸透着以民为天、爱民如子的情怀,可看出撰发者明代名臣李若星的刚正不阿、勤政爱民,否则不会写出如此情真意切、感人心腑之言。据说当年他奉命巡视山西,考察官衙的腐败与百姓的疾苦,于是便撰写此“约言”,发放各州县衙署,以示警诫。

这通“约言”碑虽内容通俗易懂、言简意赅,但价值不菲,在今天仍有着宝贵的现实意义和警示作用。

历届贤良 惠政于民

临晋县衙大堂也有别于他处,只见堂中县官审案的情景青铜雕像群中,其大堂公案后放着两把椅子,坐着一蒙一汉两名县官,因为元代在行政管理上实行蒙汉并行的“双轨制”。大堂前立有石碑,对“元代官制”简单绘图进行了介绍。

临晋县衙大堂建筑用料独特,营造方式奇特,保留了元代原构和风貌,是全国仅存的唯一一座元代县衙大堂。

县衙从元、明、清到民国,作为权威的官方机构,曾有206位县令在此执政办公。也是在临晋大堂上,涌现出了一大批为民请命、造福一方的清官廉吏。他们的名字、故事、从政格言至今仍被传颂,被记录,高高悬挂在县衙的墙壁上。

《四库全书》中记载的“四临知县”史邦直,临危勇、临财廉、临四慎、临民仁,不畏权贵,体恤民情,重学劝农。他时常到民间微服私访,曾乔装深入乱军,设计抓获匪首。

“三不县令”吴崇礼,勤不言苦,廉不言贫,功不言己。时逢荒旱连年,民不聊生,他越级上奏,为民请赈,昼夜奔走乡间,捐俸为民凿井,并整顿军田军户。百姓安居乐业,但他功不归己,拒绝建生祠。他还广招流亡农人在峨嵋岭开垦,广泛种植梨树、石榴树,至今那一带依旧是香梨清脆无渣,石榴酸甜味美。据传,当年慈禧太后途经临晋县,宿在县衙内,吃过石榴后大为赞赏。

有“白面包公”之称的吕东表,辞行告庙表心志。吕东表调往临晋时,正遇灾荒,他大开常平仓放粮,并捐出俸禄,动员富户捐粮,救活无数县民。他为官清贫,任期满时没有钱雇车回山东老家,幸亏乡民捐助帮忙,才有车马送双亲回去。临别时,民众挥泪相送,为感众恩,他在城墙上五帝庙留诗一首,以表心志。

民国知县余家骥,在任期间清正廉明,不仅修复城墙,整顿学堂,勤农耕田,还亲自去往破庙旧墓,搜索碑刻,抢救文物,编纂县志,建树颇多。他博学多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还有婉拒迎送的县令蒲远犹、关爱生民的廉洁县令李怀、捐俸兴学的好县官傅克钦、不畏权贵的耿直知县何纮度、解民之苦的李石蕃等,因为古代任官回避制度,他们几乎都是背井离乡,奔波数千里,来到临晋县培育民风,修书院,筑城墙,赢得民众盛赞。他们的清廉自律之德,广为流传。

联匾高悬 弘扬清风

在临晋县衙内,还有一处风景引人注目,那便是楹联和匾额。

大堂前的楹联“头上青天可畏,视曰民视听曰民听;眼前赤子如伤,溺犹己溺饥犹己饥”,以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民同心同德的关系。

大堂后是二堂,是知县日常办公、待客之地。二堂名为退思堂,有一副联“立案定刑慎之又慎,亲民务本安者同安”,提醒知县办案要省察言行,有没有错误或是补正之处。三堂上悬匾“三省堂”,其上对联是“事当疑惑行三鉴,身负衙堂记四知”,鉴乎古,鉴乎人,鉴乎镜,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二堂、三堂取意“退而思过”“三省吾身”,劝诫为官者要勤于政务、谨慎处事。

县衙内随处可见“民心善政即为天”“律条有爱护黎民”等联句,强调为政者要操守清廉、公平可称、爱民为民、造福一方。

岁月不居,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无情又有情,一切过往风流云散,临晋古县城已不复存在,但却留下了这座县衙,留下了这些故事,在默默地传递着廉洁之声,弘扬着这片土地上的清风正气。

记者 张建群 薛丽娟  摄影 薛丽娟
255192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