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管理
物业交费
切换到宽版
首页
社区
数商
商圈
商城
优惠券
登录
立即注册
运城社区
»
社区
›
运城故事
›
讲运城读运城
›
跨越四十年的盐湖之约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跨越四十年的盐湖之约
204
0
社区1号
Lv.9
发表于 2024-6-7 19:10:0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
2024年郑永科(中)与工友合影。(资料
图片
)
1960年郑永科(前排右一)与工友合影。(资料图片)
郑永科在运城盐湖。(资料图片)
今年“五一”假期,运城位列全国小众旅游目的地第二位,运城文旅火爆“出圈”,天南海北的游客齐聚运城,共赏运城盐湖盛景,感悟厚重文化底蕴。
线上不断刷到有关运城盐湖的短
视频
,一位曾在运城原盐化厂工作近30年的“老盐工”郑永科,怀着对盐湖的思念和憧憬,终于踏上阔别四十多年的热土。在女儿的陪同下,他坐着电动轮椅,从内蒙古自治区出发,开始了一段相距近一千公里、相隔四十年岁月的圆梦之旅。
“大”与“小”
——小城有大爱
郑永科祖籍河南,1956年来到运城投奔伯父,当起了一名铲硝工人,自此便与盐湖结下了不解之缘。
运城盐湖是世界第三大硫酸钠型内陆湖泊,矿产资源丰富,有着4600年的食盐开采史和70余年的无机盐开发史。1958年运城盐化局成立,拉开了多元化利用盐湖资源的序幕,这里一度成为全国最大的硫化碱和无机盐生产基地,为新中国的经济繁荣作出了巨大的、独特的贡献。
郑永科是盐化厂建厂时的第一批工人之一,刚开始铲硝、担硝,后来又学习了
机械
维修技术,操控起了车床,直到1981年离开运城定居内蒙古。16岁到41岁,他将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盐湖工业事业,留下了青春和汗水,也收获了友谊和成长。
如今他已83岁高龄,小女儿阿金陪着他,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的家中出发,凭借着电动轮椅,走过了榆林、西安、成都,一路辗转来到了运城,来到了曾经奋斗过的地方。
故地易找,故人却难寻。
郑永科此行最大的心愿就是找到上世纪六十年代一起工作过的工友。于是,他特意让女儿将住宿地点定在了池神庙周围,坐着轮椅在池神庙、西姚村转了一圈又一圈,想要碰碰运气。但如此找寻无异于大海捞针,记忆中的年轻同志都已经老去,即便打了照面,也不一定能认得出来。
然而,无巧不成书,曾经的“盐运之城”如今也被称为“好运之城”,机缘巧合之下,郑永科与“好运”相逢了。盐湖区政府办工作人员在调研途中,无意中被轮椅出行的父女俩吸引,攀谈中得知了郑永科的经历。感动于郑大姐的孝顺与耐心,也为了满足这个曾经是盐湖奋斗者的心愿,工作人员立即想方设法帮助郑永科找地方、找人。
离开运城以后,在盐化厂里辛勤劳作的日子、工友们质朴纯真的情谊,都是郑永科挥之不去的回忆。谈及当年事、当年人,郑永科很动情,“工作是辛苦,但也真开心,人和人交往完全是一颗真心”。多年的工作经历,河东人民的质朴、厚道给他留下深刻印象。“没想到,四十多年过去了,城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却还是这么的热情、仁义!”
盐湖区,人口不足百万的小城市,却有一个大大的盐湖。神秘的运城盐湖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变迁,记录着这方土地的热情好客,吸引了世界人民关注的目光。
湖有边爱无界,“好运之城”不负深情之人。
“远”与“近”
——距离再远,难抵心的亲近
曾经的土地,如今熟悉却又陌生。尤其近几年,盐湖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2020年,省委、省政府作出“退盐还湖”重大决策,运城市全面停止盐湖范围内的工业生产活动,加大盐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市委、市政府排除万难、重拳出击,千年盐湖华丽转身,由工业主产区加速向生态保护、风貌重塑、产业转型、全域旅游等绿色发展方向蝶变。
如今烟波浩渺的水面之上,成群结队的鸟类游弋嬉戏,盐化三厂旧址成为河东池盐文化博览园的一部分,盐化四厂的水硝料场被改造成盐化工业遗址博览园,过去工业生产时期的运输道路,也已经从泥泞的土路改造成了干净整洁的绿道。
阔别运城40多年,83岁的郑永科依然能讲出几句运城方言。面对如今山水相映、城水相合、人水相亲、文旅相融的新盐湖,郑永科一边遗憾于找不到过去的工厂车间,一边也由衷地赞叹,没想到过去工作的地方现在变得这么漂亮。
在盐湖区政府办工作人员的帮忙协调下,一行人来到了山西焦煤运城盐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办公新址,几经周折,找到了公司胡主任、陈部长及人事科工作人员。他们听说了郑永科的故事后,很是感动,非常热情地帮忙翻阅资料、询问退休同志,最终通过人事档案、社保系统,成功联系到了当年和郑永科一起工作过的6位老同志。当天晚上,几位老同事见了面,大家都激动不已,特别是当郑永科颤颤巍巍掏出了珍藏已久的老照片,众人的思绪一下子就被拉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老人们共同回忆当年的青春故事,笑着笑着就哭了,还一起唱起了工作时的老歌《我爱盐湖好风光》:“东风吹,百花放,我爱盐湖好风光。湖水翻银浪,中条山当屏障。池畔红花开,风吹金麦浪。你看那电动抽水哗啦啦地尽情歌唱,你看那铁牛轰隆隆地轰隆隆地遍地跑。”
分别时,一位老同事有感而发,吟诵了一首小诗:“天高云淡情不淡,风吹云散情不散,工友情谊深似海,千里奔波会友人,难忘今天!”
满足了老父亲的寻友念想,郑大姐轻松了许多,之后的两天,盐湖区政府办工作人员还陪同父女俩游览了运城盐湖22号堤埝、运城博物馆,品尝了北相羊肉胡卜、油酥饼等特色
美食
,直到将他们送上了前往下一站的火车。郑大姐由衷地说,“运城,真是一座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运城,这座因盐运而兴的城市,曾以她的宽广仁厚接纳了八方来客,盐使、盐商、盐运、盐工……无论你来自何方,她记得你洒下的汗水、付出的艰辛,曾经“百货纷纭”的“凤凰盛景”有你的一份功劳。走得再远,这里也是你的家,她像一位母亲,永远站在你身后,温柔而坚定。
“刚”与“柔”
——潜移默化的精神图腾
在解州关帝祖庙,郑大姐替父亲虔诚地上香祈福,郑永科用目光“摩挲”着这座恢宏庙宇的一砖一瓦,60多年前,这里便是他们一帮工友们的常来之地,忠义仁勇的关老爷在当年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眼里,是神像,更是偶像。为什么对这方土地爱得深沉,关公故里“大义参天”,怎能不爱?
回想一生来路,无论在运城还是内蒙古,关老爷的“忠义”始终在心底,念兹在兹,无日或忘。郑永科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对待他人和谐友爱。心怀家国是“忠”,做好本职工作亦是“忠”;两肋插刀是“义”,和善有爱也是“义”。平凡人的侠骨柔肠,不就是关公文化最生动的注脚吗?
此次长途跋涉,朋友不理解,他却毅然决然,能再拜拜关老爷,再见见老工友,这点辛劳算什么!好在言传身教的影响最有力,他的女儿欣然陪他赴这场盐湖之旅。
为了这次出行,郑大姐也做了充足的准备,提前做好详细规划,老人的衣食住行考虑十分周全。由于电动轮椅体积较大,
出租
车放不下,出行只能选择公交车。上下台阶,都得靠郑大姐拿膝盖顶着轮椅推,虽然一路上时有好心人搭手相助,但经常累得满头大汗。
路上种种辛苦,郑大姐甘之如饴,面对父亲的不断老去,她与时间赛跑,带父亲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去找找年轻时候的回忆。郑大姐在运城出生,童年随父母去了内蒙古,但她骨子里的要强和温情,与刚柔并济的盐湖精神同根同源、一脉相承。
最是文化润民心。盐湖区作为德孝之乡,“德圣”“孝祖”虞舜出生于此、成长于此、建功于此、安息于此,“孝顺”一词就是由“效(仿)舜(帝)”演变来的。千年来,舜帝德孝文化浸润着河东大地,成为老百姓内心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认同。
在舜帝公园,郑永科熟练地操纵着电动轮椅,郑大姐在旁边,不急不躁地陪伴着老人。不远处,舜帝手抚五弦琴的塑像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父女俩相处的动人画面便是德孝文化最好的诠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需薪火相传,更要推陈出新。盐湖区连续举办了十四届运城舜帝德孝文化节,深入挖掘德孝文化、关公文化,让大忠大义、大德大孝成为盐湖新风尚。
在这趟圆梦之旅中,郑永科父女俩是“忠义”的实践者和“德孝”的传承者,盐湖区政府办和相关企业的工作人员又何尝不是“忠义”的守护者和“德孝”的传播者?以文化人,最是润物无声;薪火相传,必将生生不息!
新的征途,大道如砥。今天的运城,高质量发展步伐坚定有力,德孝文化、关公文化、盐文化争相辉映,好运之城,未来可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社区1号
Lv.9 管理员
主题
回帖
0
积分
269839
+ 关注
发消息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小程序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