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管理
物业交费
切换到宽版
首页
社区
数商
商圈
商城
优惠券
登录
立即注册
运城社区
»
社区
›
运城发布
›
洞见运城
›
社会主义农村的新风尚——金山县山阳公社的调查(上) ...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社会主义农村的新风尚——金山县山阳公社的调查(上)
103
0
社区1号
Lv.9
发表于 2024-6-20 20:30:3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
本文发表于《学习与批判》1976年第1期,作者是复旦大学历史系三年级调查小组。
东风,强劲的东风,卷起万顷巨浪;海浪,奔腾的海浪,洗却千年尘埃。
这是人们来到杭州湾口的山阳所看到的壮丽景色,也是人们接触了这里的社会新风尚之后所得到的深刻印象。
要问这种印象是怎么来的,就从一些平凡事情发生的不平凡变化说起吧!
百货店门口的启示
公共汽车沿着波光粼粼的龙泉港开到山阳镇,从车上下来,走过水泥桥,迎面就是山阳镇百货商店。商店里,人群簇拥,货架上,琳琅满目。这是一九七五年一月。快过春节了,人们喜气洋洋地赶来挑选各自喜爱的物品。
在棉布门市部的柜台旁,一位五十开外的老妈妈和她的年轻儿子,挤在人丛中,精心挑选着衣料。小伙子前些日子刚订了婚,母子俩正忙着办彩礼。老妈妈已经给没过门的媳妇买了三斤毛线,一条毛涤裤料,两件的确凉衬衣,又给儿子买了一条毛涤裤子。
小伙子还想给未婚妻买件毛涤上衣料,母亲嫌贵,主张买花呢的。母子俩发生了争执。小伙子说:“花呢不要,还是毛涤挺刮。”母亲说:“花呢也拿得出手啦,不要光图好看。你不想想,种田人呀,穿得挺来兮做啥!”
一会儿,母子俩一先一后出了店门。小伙子两手抱着一包包货物,眉开眼笑;老妈妈跟在后面,眼含泪水。只听见她边走边抱怨:“你真是蜜糖灌大的,穿了花呢还不称心!我结婚辰光,连件洋布衫也穿不上。这样下去,怎么得了!”
百货店门口的情景,被在场的一位公社领导同志看到了。公社党委会上,就这件事进行了讨论之后,做了一个决定:发动党员、团员、民兵和广大群众评论这件事。
夜深了,波涛拍击着海堤的响声,有节奏地从远方传来。在前进大队办公室,团员和青年民兵正热烈地讨论着,百货店门口发生的那件事。
解放前,这里的贫下中农吃不饱,穿不暖,哪还有钱搞什么彩礼?搞彩礼的,尽是那些地主老财们。他们娶个媳妇,要送钱,送金戒子、金耳环,金手。嫁个女儿,要送嫁妆,光被头就有十几条、几十条,还有其他五花八门的东西。青年们气愤地说:“这是把婚姻关系当成了金钱关系,把妇女变成了商品。”
就在不久以前,发生过这样一件事。邻近大队的一个男青年,同一个女青年订了婚。女方提出要一台缝纫机做彩礼。过了三个月,这位男青年总算搞到了一台,立刻与弟弟兴冲冲地抬了去。可是,到了女家,那个女青年却冷冷地说:“拖得这么久,晚了。我们就算没相识过吧。”原来,她已经收下了另外一份更厚的彩礼。
前进大队的青年们在讨论中谈起这件事,对那种把自己当作商品,谁出高价就卖给谁的旧思想,进行了批判。大队团支部书记、女青年周全宝当场表示:要坚决破除收彩礼的旧俗,带头把彩礼退回婆家去。其他青年也纷纷表示,要坚决同剥削阶级的传统观念决裂。
一场破旧立新、移风易俗的战斗在全公社打响了。
中午,在生产队的
场地
上,围满了男女老少,大队文艺宣传队正在表演他们刚创作的节目《退彩礼》。一个二十多岁的女青年唱道:“送彩礼,办酒席,都是旧社会留下的坏风气,既费心思又费钱,革命青年一脚踢。”这个女青年就是前一天亲自到婆家退了彩礼的小张。
小张初向她母亲提出退彩礼时,她妈妈想不通,不同意,说:“人家一片好心送来的,怎么能退呢?”小张耐心地给妈妈讲:“旧社会送彩礼,是不把妇女当人看。新社会男女平等,我们革命青年是同志,要带头破这一套。”最后,妈妈还是说:“你带头退不好,等等再说吧。”
当天晚上,生产队政治队长找了几位订婚青年的家长一道学习,小张的妈妈也去了。有几位老人回想起自己结婚时的情景。那时劳动人民结婚,就是一张红纸,写上两人的生辰八字,哪有什么彩礼?一位老妈妈说:“一份彩礼,要花好几百块钱。多少做爷娘的在为办彩礼操心奔忙啊!有的借了债,有的变卖了家产,最后,还不是害了一对小夫妻!”
老姐妹们的话,使小张的母亲想起了自己悲惨的家史,心里直翻腾。学习结束后,她一进家门,就大声对女儿说:“退,把彩礼退掉!明天我陪你一道去。”
那些日子,在山阳公社,到处热气腾腾。人们举着红旗、敲着锣鼓,一个个订了婚的女青年,把彩礼退回去。前进大队三十七个女青年,在短短的两天内,就把彩礼全部退了。一个星期内,全公社有一千零五十六对青年退了彩礼。子女说服父母,父母
教育
子女,男女双方互相支持,各个大队都出现了许多这样动人的事迹。
春苗出土迎朝阳。扫荡着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垃圾的革命青年们,用自己火红的青春,朝气蓬勃地创造着新的生活。
今天的山阳公社绝大多数青年在结婚的时候,都不送嫁妆,而送毛主席著作和学习文件,送锄头、镰刀和扁担。结婚的仪式也完全变了。过去是船送轿子抬,现在是姑娘自己走着来。过去是办喜酒,撒喜钱,现在是生产队开个欢迎会,先由队长介绍生产队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的情况,鼓励新婚夫妇努力学习,做抓革命、促生产的带头人。过去,新娘子至少一个多星期不出工,现在,有的当天就下田劳动,当晚就参加政治夜校学习。
一九七五年,全公社共有七十多对青年按照新仪式结婚,贫下中农都高兴地说:“结婚讲政治,讲革命,这种新法,最合我们的心意。”
一年过去了。眼下,又一个春节来临了。在新的一年中,这股社会主义的新风,将把山阳之春装扮得更加绚丽多彩。
千分之七点〇九
东海推出一轮红日。欢歌,笑语,把一群天真活泼的儿童送进幼儿园,把一群英姿飒爽的妇女送进田野。前进大队新的一天战斗开始了。
在这里,自一九七三年以来,没有一对夫妻生过第三个孩子;
在这里,青年女社员生了第一胎后,都准备间隔五年再生第二胎;
在这里,多子多福、重男轻女这类旧思想、旧意识逐步失去了市场,实行计划生育已经蔚然成风。全大队人口增长率一九七四年为千分之十一点四,一九七五年下降到千分之七点〇九。
要了解这里的贫下中农为什么能下那么大的决心,来结束生育问题上的无政府状态,就必须了解它的过去。
解放前,这里叫倪家村,是一个出名的穷海滩。在地主、富农、国民党、土匪的压榨下,在风、虫、水、旱等灾害的袭击下,这里贫下中农的祖祖辈辈,“脚踩芦柴塘,口喝混泥汤;种煞铁沙板,住煞破草房。”
在那种社会制度下,一家一户的小生产,生活没有保障,许多人指望早生儿子、多生儿子,老了好有个依靠。但无情的现实是,孩子生得越多,生得越密,他们的苦难也就越深重。
第四生产队六十一岁的张端宝老妈妈,一共生过十个孩子。她十七岁和贫农江阿火结了婚,生了两个孩子。一九三七年十一月,日本鬼子闯进了倪家村,又烧又杀,她的丈夫被开膛破肚,丢进河塘,同时惨遭杀害的还有四十八个阶级兄弟姐妹。
在那暗无天日的旧社会,一个孤苦伶仃的妇女怎能养得活两个孩子呢?她强咽下辛酸的眼泪,忍着刀绞般的心疼,把五岁的儿子和仅仅十个月的女儿,都送给了人家。
一九三八年,她又和穷得叮当响的周阿奎结了婚。夫妻俩租了地主十二亩地,起早摸黑,一年做到头,缴了租子,只能勉强糊口。第二年,他们有了第一个孩子,接着,又添了第二、第三个孩子。添一个人,多一张嘴。
可是,怨孩子多,孩子偏偏来得密,隔一年生一个。每当怀孕的时候,她常常急得用拳头捶打自己的肚子,扛磨盘,干重活,想用这些办法把胎儿打掉。那时候,多生一个孩子,就要多受一份罪,不仅大人日子难过,孩子也痛苦。
在旧社会,有哪一个多子女的穷苦母亲,不为生育问题而苦恼呢?第八生产队五十七岁的周菊宝老妈妈生过十一个孩子。解放前,她家没有一寸土地,全靠丈夫挑担做小生意糊口。
孩子病了,家里没有柴,没有米,哪有钱请医抓药?只好眼睁睁地看着七岁的大儿子、三岁的女儿活活病死,三个月的小儿子活活饿死,还有两个孩子刚生下来就死了。
那时候,她总是怨恨自己为什么是个女人,要活受这份罪。今天,她已经明白了,过去之所以受罪,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那是万恶的旧社会!
“一唱雄鸡天下白”。一九四九年四月,毛主席的光辉照亮了苦难的倪家村。从此,贫下中农翻身做了主人。但是,人们对于生孩子仍然没有好好计划,给国家、集体和个人都带来了不利。
第二生产队社员杨忠林,孩子生得早、生得密、生得多,隔一年生一个,一连生了三个。小夫妻俩既要忙生产,又要带孩子,整天忙得团团转。晚上,队里要开会学习,他们想去参加,可是,三个孩子“大的叫,老二闹,小的不睡觉”,脱不开身。
尽管生产队照顾他们,特意安排一些工分较高的活给他们干,但到了年终分红,还是两手空空,要不是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他家早就背上一身债了。夫妻俩常常嘀咕:早知这样,那时候真应该生得晚一点,少一点。
但是,那时候在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下,这些问题并没有引起大队党支部的重视。有人就说:这是妇女主任的事,我们管个啥?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党支部反复学习了党的基本路线,对多子女的困难户进行了调查,认识到生孩子不光是个人家庭问题,而且是关系着国家和革命的大事。
多生孩子,大人就不能好好抓革命、促生产;孩子照顾不过来,教育不好,就当不好接班人。计划生育,不仅妇女主任要抓,党支部全体成员都应当抓,并且要发动社员群众一起来抓。
过去,由于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作怪,妇女老是被人瞧不起,在评工分的时候,也要低一等,男的拿十分,女的最多只能拿八分。有的社员生了男孩非常高兴,生了女孩就扫兴地说:“唉!生了个‘八分的’!”有的社员生了三个或四个女孩,还一定要再生一个男孩,结果不仅自己经济紧张,而且加重了国家和集体的负担。
现在,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广大社员狠批了“妇女无用”的反动谬论,坚持男女同工同酬,有力地促进了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大队支部副书记老倪和民兵连长小陆,都是只生了两个女孩,就带头做了绝育手术。
现在,在前进大队,青年成了计划生育的积极带头人,老人成了计划生育的热情宣传者。由于生育有了计划,促进了革命和生产的发展。每当晚霞染红天边的时候,社员们从幼儿园领回孩子,欢歌笑语从一家家的门窗飞出,和东海的春潮声交织在一起。
酒肉是怎样变成酱菜的?
白墙、红瓦,又是白墙、红瓦,一条明净的小河,辉映着南北两户人家。
南岸,是东方大队第四生产队贫农社员蒋春方的家。他家的房子是在大队新五匠组成立前盖的,盖的是三间草屋。那时,许多人都说:“请五匠师傅造新屋,你招待得越好,他们干得越快,越精心。”还有人说,“人生三件大事,盖房子、讨娘子、生儿子,都应该好好热闹热闹,可千万别小气。”在这种无形的压力下,蒋春方夫妇想方设法,东借西凑,置办酒席。三间草屋,盖了三天,五十斤一坛的酒,吃掉了六坛,猪吃掉了四头,粮吃掉了五六百斤。连同造房材料和人工,花了一千三百多元。
北岸,是同一生产队贫农社员马培根的家。他家的房子,是请大队新五匠组盖的。盖屋时,新五匠组的老师傅们,不吃他家一口饭,不喝他家一杯酒,并再三劝说他们无论如何不要花钱忙吃喝。结果,造了三间两厢瓦屋,把造房材料和人工算在里面,总共只花了一千二百多元。
前不久,蒋春方家请新五匠组把原来的三间草屋翻盖成瓦房。这次,买一千八百块红瓦,花了二百五十二元;用了五个人工,每个人工一元八角,花了九元。此外,就没再花一分钱。
这是多么鲜明的对照,显著的变化!东方大队新五匠组的老师们,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勇于打破陈规旧俗的革命行动,得到了广大贫下中农的赞扬。
“做百家活,吃百家饭。”这本来是泥木工的老规矩。在砌房盖屋时,主人总要办起丰盛的酒宴,招待泥木工和来帮忙的人。办酒的和吃酒的都认为是理所当然。可是,东方大队党支部和新五匠组的老师傅们却不这样看。
这事,要从一九六九年底东方大队新五匠组成立时说起。
当时,有许多事引起了党支部的重视。
蒋春方家屋办了酒,背了债,由生活比较宽裕变成了缺钱、缺粮、缺柴的“三缺户”。经济上的困难,使得他们夫妻两人心事重重,互相埋怨,生产也没劲头。
大队里,好多贫下中农迫切要叠
房屋
,建筑材料也早就准备好了,但是,办酒的钱往往比买材料的还要多,一时筹不起,一拖就是好几年,动不了工。
党支部认真讨论了这些问题,感到这不是一件小事。贫下中农过去居住条件很差,解放以来,靠了社会主义制度和集体经济的发展,才有了条件翻盖新屋。
但是,“百家活,吃百家饭”这个陈规陋习,给贫下中农造成了新的困难。党支部回顾了一九六四年成立五匠组,后来又从集体倒退到单干的教训,感到这个问题非抓不可。统一了认识,支委会便决定,深入发动广大社员和五匠师傅,坚决破除这千年旧俗,做到造屋不请酒饭,五匠伙食自理。
但是,新生事物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
一天,五匠组的副组长老张,带了两个木工师傅去新江七队干活。去的时候,带了点鱼,打算自己做饭。但好客的主人早备下了酒饭,硬拉他们去吃。老张想:“这又不是我们要着吃的,人家那么热情,吃点也不会有啥关系。”
心一动,三个人便一起吃开了。党支部听说后,立即同他们办了学习班,讨论吃了对不对?吃了怎么办?学习班一连办了三天。第一天,老张没有想通;第二天,党支部请了老贫农来作回忆对比,请蒋春方分析了吃“百家饭”的危害,给了老张和五匠组其他成员以很大的触动;第三天,他们真正想通了。老张带领组里的成员,敲锣打鼓地赶到新江七队,把伙食费补送了去。
在这之后,党支部又对五匠组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讲路线,讲两条道路的斗争。从此,崭新的风尚在五匠组渐渐扎下了根。在本大队做活,他们回家吃饭,去其他大队和其他公社,他们就带了米自己烧饭烧菜,或者在就近食堂里吃。老张成了破旧俗、立新风的积极分子。
一次,老张带着四个木工去乍浦,给一家造房子。他们自己买了青菜,请主人代烧,吃饭了,桌上除了他们的青菜外,还摆满了热炒、冷盆。主人把他们和当地的五匠拉到席上,殷勤地给每人斟满了香喷喷的酒。可是,你看老张他们:酒杯移到了一边;肉不吃一块;鱼不吃一口;冷盆、热炒碰也不碰。
一顿饭,从头到尾,吃的是自己带的青菜,一连四天,都是这样。带来的青菜吃光了,他们就赶到乍浦镇上买酱菜。他们这种酒肉不吃吃酱菜的精神,教育了许多人。
对新五匠组的可贵行动,绝大多数群众打心眼里赞成。但是,也有些人将信将疑,担心不办酒会造成工效低、质量差。也有人觉得,盖房子是件大事,不办点酒,不请一请客,情理上说不过去。
有时,儿子相信了,做父亲的还是怀疑;丈夫相信了,妻子总不放心;一个坚持不办,一个硬是要办,往往吵得不可开交。还有少数思想落后的人,对新五匠的行动不理解,说他们是“假积极”,“出风头”。
听了一些流言蜚语,新五匠组的有些师傅感到委屈。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热潮中,他们对破除“吃百家饭”这千年旧俗的意义有了新的认识,深有体会地说,列宁说得多深刻啊,“小生产是经常地、每日每时地、自发地和大批地产生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
明明拿了工钱,在生产队里记了工分,还要挖空心思想多吃一点,多喝一点,不正是这种自发的资本主义倾向吗?自己多捞一点,贫下中农却加重了负担,这就是往回头路上跑!他们豪迈地说:“有人说我们是假积极,出风头。我们就是要积极地大吹社会主义的新风,为破除旧的习惯势力积极地打头阵。”
他们在完成任务中,工效高,质量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逐渐打消了一些群众的思想顾虑。遇到有些人还想摆酒请客,他们就耐心地做说服教育工作。
新五匠组在给马培根家盖屋时,尽管事先再三叮嘱过他不要搞什么,但老马还是做了一些准备。动工那天,从长征大队和金卫公社联丰大队远道赶来的亲友,也纷纷送来了酒肉,当作贺礼。
老师傅们一到他家,见到那副架势,就知道老马还没有真正从思想上解决问题,便不忙动工,和大队干部一起,同老马全家办了个短短的学习班。
在学习班上,新五匠组首先诚恳地做了自我批评,说:“这要怪我们,没有把宣传工作做好。”当天,老马一家和大队的同志一起,敲锣打鼓,高高兴兴地,赶到长征大队和金卫公社联丰大队,把酒肉等礼物退还给亲友家。
新屋盖好后,老马抚摸着雪白的墙壁,看着宽敞明亮的新房,激动得热泪盈眶,逢人便说:“这是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带来的啊!”
一花报春百花开。东方大队新五匠的革命行动,在公社内外激起了强烈的反响。山阳公社各大队的五匠组,都掀起了学东方、找差距的热潮,破除了“干百家活,吃百家饭”的旧习俗,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的共产主义新风普遍得到了发扬。
复旦大学历史系三年级调查小组。 · 2024-06-20 · 来源:五洲风雷激公众号
社会主义
,
公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显身卡
相关帖子
•
大病保险全覆盖 医务人员调薪酬
•
李小鹏:奋力夺取全面小康决胜阶段的新胜利
•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山西坚持和拓展好
•
浙江最美乡村
•
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民族的文化,比中国更适合社会主义
•
我的科学社会主义理想
•
平陆县2021年第一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班举行
•
93年前在乡镇(公社)当过老放映员,放过电影?领补助啦!
•
走“共同富裕”道路,不能忘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
二十大报告大会主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_二十大工作报告节选八
•
一百年,一万年,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也不会侵略别人
•
叶方青:以贫富认定是不是社会主义,非常荒谬
•
外国人士对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朝鲜式社会主义的不可战胜性和辉煌前途纷纷表示赞叹
•
邹建民: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
赤脚医生与社会主义医疗——广阔天地里的人民不应被忘记
•
张智勇:增强文化自信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张智勇
•
铁穆臻|毛主席的社会主义建设基本路线
•
时代尖兵:要想解决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矛盾,必须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
为了祖国强盛:社会主义畅想(二)全民义务教育
•
侯寅:以人民为中心——刘集公社的历史经验
•
社会主义农村的新风尚——金山县山阳公社的调查(下)
•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商业的出发点
•
司马南:目前争论的焦点无非是搞不搞社会主义
•
钟建民:社会主义如何“重新建立个体所有制”?
•
许光伟:社会主义新质生产力的认识论问题
•
钟建民:社会主义的路为什么要跑资本主义的马?
•
关公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关公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单干为什么体现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社区1号
Lv.9 管理员
主题
回帖
0
积分
269218
+ 关注
发消息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小程序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