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芮城县出土的“保子宜孙”双鱼洗,是一件珍贵的汉代实用青铜器

2180 0
发表于 2024-7-23 10:25:5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芮城县出土的“保子宜孙”双鱼洗,是一件珍贵的汉代实用青铜器
胡春良/文

芮城县出土的“保子宜孙”双鱼洗,是一件珍贵的汉代实用青铜器,不仅反映了汉代物质生活的一个侧面,而且具有很高的技艺价值。

该青铜器现藏于芮城县博物馆。规格:高8.1厘米,口径35.3厘米。形制特征:侈口,平底,折腹,内底饰双鱼,内底铭文为“保子宜孙”四字。纹饰和字迹清晰,铸工精美。

“双鱼洗”指的是刻有两条鱼纹饰的鱼洗。鱼洗,在古代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盥洗用具,材质为金属。其形似现在的脸盆。盆底装饰有鱼纹的,称“鱼洗”;盆底装饰有龙纹的,称“龙洗”。这种器物在先秦时期已被普遍使用,而能喷水的铜质鱼洗大约出现在唐代,被称为“喷水鱼洗”。

喷水鱼洗,一般情况下大小像一个洗脸盆,底是扁平的,盆沿左右各有一个把柄,称为双耳,盆底刻有鱼纹。如果用手快速有节奏地摩擦鱼洗边沿,它就会像受撞击一样振动起来,盆内水波荡漾。摩擦得法,可喷出水柱。当两手搓盆沿时,会产生两个振源,振波在水中传播,互相干涉,使能量叠加起来,所以这些能量较大的水点,会跳出水面。这是符合物理学的共振原理的。鱼洗的制作,无疑涉及固体振动在液体中传播和干扰的问题,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制器技术已达到高超的水平,是古代先民的智慧杰作。

关于“保子宜孙”铭文,这是古代吉祥寓意的铭文。中国古代鱼纹装饰起源很早,早在六千多年前,仰韶文化的陶盆中就有出现,是先民们祈福氏族子孙繁衍昌盛的象征;汉代时,鱼纹开始出现在铜洗上,时常伴有“保子宜孙”“富贵昌宜”等铭文;唐宋时期,鱼纹较多地出现在金银器、陶瓷器、铜镜等各种材质的器物上,成为一种常见的装饰纹样。“保子宜孙”双鱼洗反映了汉代世俗的生育观和吉祥观。

那么这件珍贵的青铜器是怎样发现的呢?据有关资料介绍,1999年10月,芮城县党政机关幼儿园在开挖教学楼新址的时候,发现了十三座古墓葬,工地负责人立即报告县博物馆。县博物馆接报后委派考古队成员,重点对M1、M7、M8、M12四座墓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其中M7、M8两座墓中均出土了青铜鱼洗。“保子宜孙”双鱼洗出土于M7号墓。M7号墓为砖券拱形单室墓,清理时发现有盗扰现象,除了出土“保子宜孙”双鱼洗外,还出土了五铢钱币一枚,铜熨斗一把。

M8号墓为砖券穹隆顶耳室墓,出土的鱼洗被称为“宜子孙”双鱼洗。该青铜鱼洗,口径35厘米,底径29厘米,高8.5厘米,形制为圆形,敞口,园唇,折沿,弧形壁,平底。底部为两个短扁形足,内饰双鱼纹,双鱼间有“宜子孙”铭文,出土时腹部有残损。现存芮城县博物馆。M8号墓同时还出土铜熨斗一把,“大泉五十”钱币一枚及灰陶罐等器物。

根据M7、M8两座墓出土的器物,可以断定两件青铜洗的年代为西汉晚期或者东汉早期,介于新莽时期的器物。两汉时期,由于铁制工具的大量使用,生产效率得以大大提高,使得汉代的铜矿开采业较以前有了很大的发展。此时礼乐铜器进一步衰落,铜器逐渐被铁器所替代,但是由于铜矿采冶技术的进步,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这一时期的青铜冶铸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日常生活用品在青铜器生产中占据了很大的份额。这两件青铜鱼洗,就是汉代日用青铜器发展的见证。对于研究三晋青铜器的发展史、青铜洗的发展史,提供了实物资料,也是中国铸造史的宝贵物证资料。
263675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