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一百年前的磨河村官所碑文

2139 0
发表于 2024-7-25 17:04:3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一百年前的磨河村官所碑文
《创建官房筑围园墙记》碑

相秋喜/文

在盐湖区东郭镇磨河村古戏台对面,有一座废弃的小庙。小庙南边山墙上横嵌着一块长方形石碑,碑宽40厘米、长70厘米。碑文题头为“创建官房筑围园墙记”,正文为楷书,计493字,落款时间为民国五年葭月,即1916年农历十一月。碑中个别文字有所剥损,碑体四周莲花纹饰清晰可见。碑文记载的是民国五年磨河村创建“官房”、筑围园墙的一件村里的大事。透过这件事情,可以了解到当时东郭镇一带乡村治理方面的情况。

(一)

石碑原文为:

尝观此里风景,邑南之名区也。环山带水,茂林千重。鹾海绕翠,条山毓秀。萃天地之精华,聚山川之爽气。虽然风雅可观,而人心不古,世风日下。于是,公直、乡约公议筑围园墙,起盖官所。官所者,巡更议事之处;筑园者,植树补风(水)之坤。众口一词,老少皆悦。但赀财空乏,碍难夅动。幸有张君锡志、杨君奉章等善为良谋,再三筹画,花户乐于补助,官中愿为帮款,恭请堪舆下,云其考定于去岁三月吉日经营地址,庇材鸠工,不日成之,居然峻宇雅墙。墙,焕然聿新。工成告竣,其费钱一百三十有余。一则经理之巨功,众人之补助。又恐年深久远,虽盛弗传,嘱余为文。余不揣固陋,难序其事,将村官地基址列诸瑱珉,以垂不朽云尔。夏县上晁村后学甫□□陶□□撰文并书

观音庙后地基一方,□□丈五尺,东至路,西南至□□□。观音庙前园一方,东南至路,西北俱至渠心。老马庙地基一方在河滩,南北两丈,东至河心,西北至赵,南至杨□。村心小窑洞一方,南北六尺,□□□□□南至张申石。

公直:张存心、张锡志、杨奉章(武生)、杨增禄、崔引生、景五发

经理人:崔兆元、杨永胜、孟振海、景登科、孟天祥、李得全

乡约:赵清叶、赵骏发

刊字工:王晋英

民国五年葭月上浣之吉立

磨河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碑中提到“邑南之名区”,民国初安邑县划分6个区,以区统村,磨河村属于第二区。该区位于安邑县城之南,驻东郭,管辖范围包括现在的东郭镇、姚暹渠以南的原三家庄乡各村,共25村。作为虞坂古盐道起点的东郭,因潞盐大量南运成为安邑县商贾重镇、名区,素有“旱码头”的美誉。磨河村地处虞坂古盐道进入中条山的前沿关口,历来是商贾交通要地和兵家必争之地。

(二)

碑文中的“官所”,其实就是村里的政治和公共文化中心。东郭镇南依中条山,群峰耸立,重重叠叠,条带环绕,森林茂密,泉水淙淙,空气清新;北临盐湖,夏季南风劲吹,素波荡漾,盐田里一片繁忙景象。磨河村山清水秀,生态环境优美。然而,当时因时局动荡,贫富不均,常有强盗出没,治安事件频发。磨河村三面环山,树木参天,源于深山的磨里河穿村而过,河水两岸,村民依山而住。由于习武成风,磨河村号称河东“小梁山”。

当时磨河村只是一个300多人的小山村,一直没有像样的“官所”来处理各种事务。为了确保山村平安、教化村民,“公直、乡约公议筑围园墙,起盖官所”这在当时,的确是村里的一件大事。“但赀财空乏,碍难夅动。”这项公益事业面临很多困难,无法进行。于是,乡约、公直请来德高望重、热心公益的乡贤张锡志和武秀才杨奉章等商议,二人提出公选经理人、依照花户集资、动员富户赞助、官方补助的办法筹资等建议。

筹备工作很快落实到位,于是,选好地址——舞台前高地,清理出一块近一亩空地;接着,召开村民会议,公开推选出“经理人”具体负责施工、监理。民国四年三月动工,经过一年多的紧张施工,高大庄严的十间土木结构瓦房建成,设有办公室、议事室、资料室等,又栽植树木进行绿化,还建起小院围墙,构成磨河村有史以来第一座气派、豪华的“官所”。为了纪念这次公益之举,村里专门请来夏县上晁的秀才陶某撰文并丹书,工匠王晋英在碑上刻字。同时,把观音庙后的地基和前园、老马庙、村心小窑洞等公有田地及财产全部刻在碑上,防止以后私人侵占。

磨河村官所后来成为村公所,1961年成为磨河大队部,1965年磨河村学校迁于此。20世纪70年代初,学校和大队部陆续迁走,这里成为生产队的记工房;80年代初,这里规划为村民宅基,“官所”作为全村活动中心的历史使命才结束。

碑文落款中的“公直”,是村民选举产生的村务管事人,公正耿直,“以理村事,颇能息讼止争,大有百姓亲睦之美风”。“经理人”是村民就建立“官所”公开商议、推选的工程负责人,不仅具体负责施工,还要管理资金、材料、监理等。“乡约”,是中国古代一种地方性的官职,主要出现在明清两朝,是由县级官府任命的小吏,奉命在乡下管事的人,传达政令和调解纠纷。民国时期,乡约职能有所不同,乡下设仓,仓下设保障所,其中的guan员称为“总乡约”,相当于今天的乡镇长;而保障所的guan员称为乡约,类似于村委主任,负责管理一村事务。

(三)

笔者查看了官所旧址,走访了碑文中当事人的部分后人,又对照另一“八村修路”碑文和买地契约,基本上了解了民国初期磨河村的乡村治理体制及村民的生活状况。

碑文记载和后人的讲述反映出当时创建官所的一些做法,对我们今天的乡村治理,有一定积极的借鉴意义。

乡村治理要充分发挥乡贤的重要作用。碑中记载的张锡志是一位为人耿直、办事公道、乐于奉献、热心公益、德高望重的“智者”;杨奉章出身武术世家,是一位德艺双馨、徒弟众多的武秀才。二人都是品德高尚、人人敬重的乡贤,还是磨河村张姓、杨姓两大户的代表人物。张锡志、杨奉章等人出主意、想办法,符合实际情况,很快取得了全村人的支持和响应,使得工程顺利施工。

乡村治理要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村民自治,村民是主体,要尊重村民意愿,动员村民主动参与。如集资,按花户摊派,人人有份。当时的“公直”是村民选举的民意代表,由不同姓氏家族的代表组成,建官房这一重大决议由公直会议决定,并负责监督。具体施工人员的经理人也是推选产生,避免出现偷工减料、财务不清等现象。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实现乡村长期稳定发展的有力举措。小山村环境优美,村风淳朴,议事有官所,夜有巡更。注重文化建设,用文化凝聚人心,才能使村民和谐相处、少有纷争。二月初九,磨河村会举办传统庙会。每年春节期间,村子就开始筹备,由各族长牵头,成立“故事会”,排练文体节目,发动村民自愿捐款,邀请戏班。常常是三天两夜五台戏,十里八村的人们前来赶庙会,集聚在舞台前看大戏。初九演戏前,人们还能看到故事会演出,有狮子舞上老杆、武术、锣鼓、骑驴、撇把扠(车)等民间传统小节目轮流上场。小山村美美热闹几天,村民们在时局动荡中享受一时的繁华,安居乐业,令“二区”其他村羡慕不已。

近年来,磨河村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古戏台翻修一新;新建400平方米的二层“党群服务中心”大楼,与磨河大舞台遥相呼应;新建卫生室、高标准公共厕所、小游园……全村面貌焕然一新。恰遇运城市建设“绿水青山中条新生态文旅经济示范带”的历史机遇,磨河村南边为运城市九龙山自然风景区,西边是岚山根·运城印象景区,北边新建运城市综合训练基地,东边的虞坂古盐道属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前来考查、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磨河村作为文旅融合型乡村振兴示范村,到处呈现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勃勃生机,文化旅游已逐渐成为全村主导产业。
264004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