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苍头村与唐代龙门仓的历史渊源

2171 0
发表于 2024-8-1 09:42:4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苍头村与唐代龙门仓的历史渊源
吴晓征/文

河津苍头村是一个千年古村,濒临黄河,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交通便利。历史上,这里曾经设镇立渡,是晋陕两省重要的交通要津。

苍头行政村由苍头与岭里两个自然村组成,总面积约40平方千米,全村居民600余户、近2000人口。

据《苍头村志》记载,苍头和岭里两村最早的位置在村西南的药葫芦滩,由于黄河水害,历史上两村曾三次搬迁,最后落脚于黄沙岭一带。

苍头村最早叫“仓头村”,岭里村最早叫“粮储村”,而与之比邻的柴家镇汾河岸边有苍底村,亦名“仓底村”。据此分析,此三村均与储粮有着直接的关联。

(一)

查阅史料,唐代河津曾置有龙门仓。《通典》食货中记载:龙门仓,开元二年置,在河中府龙门县黄河岸边。清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载:开元二年,置仓于此,曰龙门仓,城盖滨河要口矣。据此推断,仓头、仓底、粮储村名均有可能由龙门仓而来。

龙门仓是唐代六大官仓之一,建于开元二年(公元714年),规制宠大,仓储极丰。《通典》食货中载:唐天宝八年统计,官仓中的北仓、太仓、含嘉仓、龙门仓等六大粮仓,共储粮12656620石。仓城有城墙,驻有重兵,并设有管理人员,有专门运粮漕渠、道路等设施;太原、永丰、龙门诸仓,每仓设仓监1人、丞2人,掌其仓窖储积;龙门仓设录事1人、府2人、史4人、典事6人、掌固4人。

龙门仓为何要设在苍头镇?这与当地的农业生产和水利条件有很大的关系。

河津北有吕梁山脉,东连汾河河谷,南临峨嵋台地,山川峪口,比比皆是。大大小小的冲积扇连成一片,良田千顷,阡陌纵横,农业生产条件十分优越。远古时期,后稷教民稼穑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带。西汉时期,政府兴修水利,引渠灌溉,大量的滩涂资源得到有效开发。据《前汉书·沟洫志》载:“穿渠引汾皮氏、汾阴下;引河,溉汾阴、蒲坂下,度可得五千顷。故尽河耎弃地,民茭牧其中耳。今溉田之,度可得谷二百万石以上……上以为然,发卒数万人,作渠田。”

唐初,河津的水利事业得到了空前发展。瓜峪渠、十石垆渠、马鞍坞渠和遮马峪渠等灌溉工程相继修建。北起各峪口下的冲积扇,南到汾北平原的中部,都可以享受灌溉之利。除引泉水灌溉之外,另有多条导洪浇地渠道。今僧楼、樊村一带的天涧、大涧、西长涧等,都是当时引洪的主要渠道。而汾河沿线各县,大批水利工程的兴建,有力推动了粮食生产,晋南地区也因此成为唐代的粮食生产供应基地。

(二)

河津坐拥两河,历史上码头林立,交通便利。黄河出禹门口向南,依次设有禹门渡、清涧渡、苍头渡、葫芦滩渡;汾河由东向西依次有百底渡、马家河渡、修福渡等。1987年山西省地方志编委办编写的《山西黄河今古》中载:在开发黄河航运方面,最著名的一条是“渭河——黄河——汾河”航线,这条航线唐时期最发达。当时,这条航运水道十分可观,整日船只来往不绝,晋中的木材,晋南的粮食,都是通过这条航线运往长安。长安的guan员去中原执行公务,也是通过这条航线前往,这些都成为龙门仓设立的先决条件。

开元二年,唐政府在黄河、汾河两岸选址建设龙门仓,挑选相关guan员主政河津,确保了龙门仓的建设和管理。从近年陕西、河南出土的河津唐代guan员墓碑上,我们发现了当时龙门仓的管理者元大谦和严仁。元大谦,字仲和,洛阳人,开元五年拜龙门县令,开元六年死于任所。严仁,字明,余杭郡人,在任绛州龙门县尉期间,“奉公忘私,克勤夙夜,妻子罕见其面……”,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十月十七日病逝。

根据墓志铭和史料记载,元大谦、严仁均为唐代开元年间绛州府龙门县guan员,在位期间勤勉敬业,为官一方,造福于民,赢得了良好口碑。龙门县令元大谦卒于开元六年任上,距开元二年设置龙门仓仅过去四年。严仁曾任陇州司仓参军(司仓参军就是指古代专管仓库guan员的职务),管理仓库经验丰富。他们很有可能就是龙门仓的建造者和管理者。

(三)

苍头镇位于药葫芦滩,滩涂面积十余万亩,岸基台地南北狭长,水陆交通十分便利。清光绪版《河津县志》关隘中载:县正西为苍头镇,临河东岸古有渡,今废;兵制中载:乾隆二十八年,苍头镇营房十间,墩台一座,兵防三名。图例中载:在黄河西岸有苍头渡,苍头渡南有杜家屯、千户营、远停、葫芦滩等20余个村落。

作为滨河津渡,苍头古镇商贾云集,店铺连街,寺庙楼宇拨天绕云。《苍头村志》载,古镇东西两条大街直通渡口,南北大街横贯中央,镇北建有禹王庙,气势宏大,壮观无比。镇南有祖师庙、城隍庙、老君庙等,四周有后土庙、钟鼓楼,老爷庙、土地庙、马王庙、娘娘庙等。历经千年,这些古迹均在河洪中逐渐淹没消亡。在今苍头村所在地一带,还有震天炮台、烽火台、窨子墙、杀人沟、墓园等遗迹。村民张志军家中,还存有苍头古镇关帝庙嘉庆四年浮刻板半副对联,内容为“称帝封王三国英雄谁出右”。

而苍底渡古称修福渡。元代王思诚《河津县总图记》载:汾水修福渡,县南八里。清光绪版《河津县志》铺号中载:南路十里仓底铺、二十里小梁铺、三十里卫村、集贤铺,接荣河界。由此可以看出,苍底渡不仅是汾河古渡口,而且是古时河津通往南路驿道的中转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据此推断,苍头渡、修福渡均为龙门仓的主要运粮渡口。而苍头、苍底、粮储三村因龙门仓的兴建而得名。在古汉语中“仓”通“苍”,又因“苍”字所代表的“苍龙”“苍天”是人们心中强大的信物,因此后来“仓”被改为“苍”,故叫苍头村、苍底村。

岁月流逝,苍头古镇的繁盛在黄河咆哮中早已烟消云散。如今,随着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的开通,苍头驿的规划建设,苍头这个千年古村正在全力打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诗和远方。
265513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