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河津武家堡

2123 0
发表于 2024-8-2 09:04:1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登录浏览和使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河津武家堡
武家堡门楼 (资料图)

姚琪/文

河津市小梁乡武家堡村最早名为辛堡村,位于汾水之南,峨嵋岭之北,凤岭之东,古耿国之西,自古以来就是南北通行的必经之处。其最早于北朝时期形成,与历史上著名的玉璧之战有关。

(一)

据《玉璧之战古战场考察报告》学术论文中介绍,北朝时期的玉璧之战,是争夺河东战略高地峨嵋塬的东魏、西魏间的倾国之战,此战役西魏赢得全胜,并对中古时代中国的历史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

玉璧古战场,以峨嵋塬北缘即今稷山南6公里玉璧故城为中心,含汾南、汾北双方隔河对峙的4条偌大防线,是一个庞大的持久性防卫集群。以玉璧攻城战为焦点,以汾河下游为界的东魏、西魏北南对峙战线,系高欢和宇文泰两大集团长期经营的持久性战线。西魏以玉璧为中心,在汾南的峨嵋塬北缘与汾河平行,构筑过参差相距10公里左右的两条防线。第一条是沿河防线,第二条是峨嵋塬高地防线。迄今,这里犹遗留有当年兵争相关地名或遗迹。

沿河防线由东向西有横桥堡、柏堡(以上新绛境)、武城、段壁、吴壁、玉璧、郝壁、段家堡、薛家堡(以上稷山境)、乔薛堡、北阳堡、武家堡、胡家堡(以上河津境),全线直线长度近40公里。峨嵋塬高地防线还有闻喜境的一些堡寨和稷山境的小阳堡,全线直线长度30余公里。在田野考察中,当年在武家堡村北畔有黄土城堡遗址,略呈方形,边长约100米,颓塬高约1.7米,夯层一般9厘米,个别处6厘米至7厘米,城堡四周环以深沟。

该文提到的武家堡村即为现今武家堡村名的称呼,至于武家堡具体何时而来无从考证。但从侧面反映出在北朝时期,现今的武家堡作为防御战线,已经出现了堡子雏形。因此堡子距今至少有1400多年的历史。

(二)

武家堡武姓家谱曾记载(已遗失),李世民消灭刘武周,部将尉迟恭归顺李世民。李世民在攻打长安的行军途中,尉迟恭率部曾在武家堡村现址东南处经历过一场战争,战后在此建了一座杀杀庙,纪念战役中死去的将士,并将这里称为“杀堡”。尉迟恭在杀堡以北屯兵,取名“小堡”。

作为尉迟恭军队屯兵、练兵、供应军需的重要场所,小堡为李世民日后统一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现在,武家堡周围还有寨上、胡家堡等地,仍流传着尉迟恭建堡屯兵的传说。

尉迟恭部队开拔后,陆续有人来小堡躲避战乱。因堡内只有一口吃水井,人口增加,吃水变得困难,加之耕种田地离堡较远,人们便离开小堡,到杀堡处生活,挖深井三眼,解决了人畜用水问题,改善了居住环境,这里也成为人口聚居的村庄。由于“杀”字听起来让人胆寒,人们便将其改名为辛堡。

在辛堡村人的口口相传中,辛堡早先居住着柴姓,随后杨姓和苏姓迁入。因羊(杨)吃柴草(柴),柴姓人家逐渐迁出;后有郎姓迁入,因狼(郎)吃羊(杨),苏(酥)杨(羊)两姓人家陆续迁出。再后来,大约在1117年,黄河决口,武姓人家从河南省上蔡县逃荒到辛堡,并落户在此。又传说武打狼(郎),郎姓逐渐迁居他乡。从此,辛堡就只有武姓人家。

至今,村内还有柴家巷、杨家巷、郎家巷、苏家园等。至于辛堡何时改名为武家堡,至今已无人知晓。

清朝末年,一户梁姓人家从山东迁入武家堡,清朝末年和20世纪60年代,各有一户兰姓人家迁入。目前,武家堡有人口600余户、2800余口人,除少数梁姓和兰姓外,其余村民都姓武。

在武家堡村14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明朝时人口数量到鼎盛时期。由于天旱歉收,武姓先后有人迁出,分别在明嘉靖年间迁往小梁西坡和万荣思雅村,清康熙二十八年迁往郭村、黄村,明初迁往北午芹村,随后还有迁往盐湖三路里、临猗武村和新绛、永济、闻喜,以及陕西等地的。

(三)

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小堡内还可以看到当时吃水的卫士深井、饮马池、城墙地基、战壕等遗迹。

据村里知情人介绍,由于这里东、西、北三面环沟,易守难攻,非常适宜军队驻扎。尉迟恭在这里驻扎时建有城墙、城门、战壕、房屋、水深井、水池等。南北方向还建有吊桥,吊桥可以控制升降,是士兵出入的唯一通道。当时所建的城墙、战壕,20世纪70年代被毁,铁质吊桥、城门于20世纪50年代被拆除。

堡内面积400余亩,东、西、北三面环沟,南边只有80多米宽,从北沟边望去,河津城近在眼前,北山、九龙头清晰可见。堡内土地肥沃,庄稼成熟时间与其他地方相比会早几天,让人惊奇的是农作物不用打药也不生虫。水池里的水,不管雨下得多大,雨停水清,相传是尉迟恭军队在此饮过马的缘故。村民皆称这里为小堡里头,而且每块地都有名字,如麻地、长畛、东天、下院等。

后人为了纪念尉迟恭,在武家堡村南他曾经练兵点将的地方,也就是杀杀庙的东边,建了一座将军台和一座碑楼。可惜,在抗日战争期间,碑楼被毁,石碑也不知去向。

武家堡村的古建筑和古城墙曾经有很多,如杀杀庙、关老爷庙、伯王庙、财神庙、娘娘庙、夫子庙、火神庙等,还有门楼1座(清康熙十八年重修)、舞台3座,以及前寺、后寺、八座祠堂、卫士深井、饮马池、城墙地基、战壕、点将台、官门楼、古戏台、各种纪念碑等,由于时代变迁,这些古建筑已尽数被毁,成了老一辈人的美好回忆。

近些年,武家堡村拓宽了村内主巷道,并进行了亮化、美化和绿化,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重视教育和人才的良好氛围愈发浓厚。一步一景的美丽乡村新画卷,在这里缓缓铺展开来。相信,依托厚重的文化资源,武家堡的明天会更美好。
河津武家堡
265743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