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漫谈闻喜话

2100 0
发表于 2024-8-6 10:17:4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登录浏览和使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与周边县市相比,闻喜话因其优美的韵律、独特的发音而独树一帜、自成一派。听闻喜话绝对是一种高雅而美妙的享受。如果说听男人说闻喜话就像是畅饮一碗酿造千年的香醇美酒,令人荡气回肠、如痴如醉、欲罢不能,那么听女人说闻喜话则更像是欣赏一首琵琶弹奏的古曲《春江花月夜》,使人怦然心动、心旷神怡、拍案叫绝。

《闻喜县志》对全县各方位人士有过一非常形象的描述:东乡人爱看戏,西乡人爱学医,北乡人出门做生意,南乡人守着几亩地。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闻喜话又分许多流派,即使在本县域内,北垣话与其他地方话也有非常明显的区别,说“十里不同音”一点也不夸张。受篇幅所限,下文分析的闻喜话特指县城周边的方言。

一、声调

闻喜话的特点是把普通话的二声全部念成四声,把普通话的四声全部念成三声,普通话的一声和三声发音基本保持不变。尤其是声调三声居多,说起来婉转动听。

举例说明:1.闻(wén)喜读作“问(wèn)喜”,小霞(xiá)读作“小夏(xià)”,小红(hóng)读作“小哄(hòng)”,小明(míng)读作“小命(mìng)”,老王(wáng)读作“老旺(wàng)”。

2.吃饭(fàn)读作“吃反(fǎn)”,吃面(miàn)读作“吃免(miǎn)”。

3.锻(duàn)炼(liàn)读作“短(duǎn)脸(liǎn)”,电(diàn)话(huà)读作“点(diǎn)哗(huǎ)”。

4.建(jiàn)民(mín)读作“俭(jiǎn)民(mìn)”,运(yùn)城(chéng)读作“允(yǔn)秤(chèng)”,大(dà)同(tóng)读作“打(dǎ)痛(tòng)”。

此外,闻喜话l和n不分。如奶奶读作“来(lǎi)来(lai)”,男生读作“兰(lán)生”,农村读作“龙(lóng)村”,拿读作“拉(lá)”,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二、笑话两则

1.啊

说到闻喜话不能不提最有特色的一个字——“啊”!“啊”,闻喜话表示询问的意思,如怎么啦,干什么去,出什么事了,等等。关于“啊”还有一个令人捧腹的笑话。一位运城籍同事有次去诊所看病,一进门,医生对她说“啊!”该同事一头雾水、大惑不解,以为刚一见面,医生就要对她朗诵诗歌。

2.妹夫和秘书

一日,与一闻喜哥们闲聊。

哥们:小王是小李的妹夫(闻喜话读“秘书”)

我:真看不出来小王还会写文章。

哥们:你怎么知道小王会写文章?

我:当秘书的肯定会写文章啦!

哥们:当妹夫的怎么就肯定会写文章?

说到这里,我才恍然大悟,哈哈大笑。原来哥们说的是妹夫,而不是秘书!闻喜话把ei读作i,如妹(mei)读作“秘(mi)”,配(pei)合读作“癖(pi)合”,贝(bei)贝(bei)读作“必(bi)必(bi)”。

三、有趣的绕口令

一些特定的词,用闻喜话读起来更是妙趣横生。

举例说明:1.“谁不服谁输?”读作“富(fù)不服(fú)富(fù)夫(fū)?”(“谁”“输”闻喜话都读作“fu”)

2.“我端了杯水,拿了本书,来到树底下,喝一口水,看一下书,你说舒服不舒服?”用闻喜话读就是“我端了杯服(fú),拿了本夫(fū),来到抚(fǔ)底下(hǎ),喝一口服(fú),看一哈夫(fū),你说夫(fū)抚(fǔ)不夫(fū)抚(fǔ)?”(“书”“水”“树”“舒服”闻喜话都读作“fu”)

四、闻喜话的历史文化底蕴

闻喜话的形成与该县独特的历史地位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闻喜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有董夫豢龙、成汤伐桀等优美传说,是古曲沃所在地,一度是晋国的国都,因“桐叶封弟”而得名桐乡,即使从“汉武赐名闻喜”算起,也有2100多年的历史。县域内各类人才多如繁星,文化遗产星罗棋布,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借用一位智者的话,在闻喜“这片古老神奇的大地上,抓一把黄土,就能攥出文明的汁液;一脚踩下去,或许都是一座丰厚的历史文化宝藏”。

正是由于闻喜历史积淀的璀璨和文化底蕴的深厚,才铸就了这方水土的灵光和荣耀,才铸就了闻喜话的博大精深、婉转如歌和回味无穷。闻喜话词汇丰富多彩,读起来朗朗上口,以颜色为例:白叫“雪瓜瓜白”,黑叫“乌洞洞黑”,红叫“圪娇娇红”,绿叫“娇丫丫绿”。许多闻喜话都是古代语言的活化石,如“不留退路”叫“破釜(fǔ)啦”(现代成语有“破釜沉舟”);热馒头叫“嘘(xū)馍”,盖褥子叫“苫(shàn)褥子”。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著名诗句:“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闻喜话“款款”是慢慢、轻轻的意思),大文豪杜牧的《阿房宫赋》开篇“六王毕,四海一”(闻喜话“毕了”意思是“坏事了”“完了”),闻喜人一定会体会得更加深刻。当你脚踩着这片有着几千年历史的黄土地,聆听着满街地道的闻喜话,就仿佛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穿越时空隧道,置身于春秋时期的晋国古都;抑或是漫步在汉武大帝时代,感受到赐名闻喜时那普天同庆的盛况,一种历史凝重感和沧桑感会喷涌而出。

进入新时代,在全国推广普通话的今天,闻喜话这块非物质文化瑰宝依然熠熠生辉,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美哉,闻喜话!

薛建民/文
266624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