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回复

西方人热衷的2.14情人节的由来: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出现全面危机,经济凋 ...

2086 0
发表于 2024-8-18 10:46:0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西方人热衷的2.14情人节的由来: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出现全面危机,经济凋敝,统治阶级腐败,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纷纷反抗。贵族阶级为维护其统治,残暴镇压民众和基督教徒。当时有一位教徒瓦伦丁,被捕入狱。在狱中,他以坦诚之心打动了典狱长的女儿。他们相互爱慕,并得到典狱长女儿的照顾。统治阶级下令将他执行死刑。在临刑前,他给典狱长女儿写了一封长长的遗书,表明自己是无罪的,表明他光明磊落的心迹和对典狱长女儿深深的眷恋。公元270年2月14日,他被处死刑,后来,基督教徒为了纪念瓦伦丁为正义、为纯洁的爱情而牺牲自己,特将他临刑的这一天定为“圣瓦伦节”,后人又改成“情人节”。

中国人的情人节是“七夕节”。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东亚各国的传统节日,该节日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
又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所以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
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七夕节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表达的是已婚男女之间不离不弃、白头偕老的情感,
恪守的是双方对爱的承诺。随着时光的演变流逝,七夕节现已成为中华儿女名副其实的情人节。

2.14情人节,典型的西方节日,其流行地为欧美,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西方的情人节似乎比中国的七夕节更加引人注目,以至于临近情人节的时候,
无论是未成年的学生,还是已经成家立业的成年人,总想在这所谓的节日里为心中的她或他做点啥以表达对爱的忠诚和浪漫情趣,与此呼应的是诸多商
家将情人节作为一个契机点,巧立名目设立情人节系列促销活动,就连一些医疗服务行业也不例外,在跟风中寻找所谓的存在感藉此带来营销性目的。
更有甚者,还振振有词地以企业或公司的名义大搞2.14情人节营销促销计划、市场营销策划方案、情人节促销活动方案以及情人节活动总结等诸多花样
不一而足。究其缘由,无非是自我国经济社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广大民众长期耳濡目染带来的氛围感所致,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各大商家则将其
作为最佳卖点人为地频频烘托和渲染。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也自此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热潮中,在时代的发展洪流中,国内外人
员、经贸等人流物流来往频繁,自然在无形中一些国外的文化风俗也渐渐在国内传播开来,鉴于当时年轻人对浪漫爱情的追捧度以及外来商家推波助澜
式的各种宣传烘托,情人节也就在国内的各个城市风靡一时。尤其是在2010年的2.14情人节中,广州市燃放的烟花中出现了“情人节”的心情图案及丘
比特,明眼人不难看出,西方情人节或许已获得国内官方的默许。

无需赘言,在经历了改革开放的几十年,西方情人节似乎已在大部分国民的内心驻足扎根,甚至在一些民调中,问及中国的情人节是哪天,一些人竟毫
不犹豫地回答“2月14日”,久违的中国七夕节好像被人们遗忘在某个角落里。

有教徒反映说,圣经里曾经说过“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记得在网络里好像有这么一句话,“相爱容易相处
难,痴情容易守情难”。

大家都知道,情感的难能可贵之处就是恒久的关心、爱护和守护,而在如今的社会里,谈情说爱要有一定的底气或其它支撑,因为在物质的世界里,情
人节的浪漫需要用经济来维系和支撑。所谓的痴情真爱,又有多少情人能经得起现实风浪的频繁砥砺和反复考验呢?

平心而论,不少人过情人节,是一种跟风,不然好像自己与时髦的世界脱轨一样,于是在娱乐性的基础上,寻找刺激、满足欲望,当然,造成西方情人
节的广泛流行,不乏“崇洋媚外”的因素,一部分人大张旗鼓地进行渲染造势,其实为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人或企业的经济利益。

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这一天也被称为“中国情人节”,据说驻美华人侨报曾发表评论说,中西“情人节”文化大不同,如今在传统文化的
加持下,过七夕节已经逐渐成为中国恋人表达爱意不可或缺的途径之一。

众所周知,2月14日是西方情人节。在这一天,西方情侣们往往互赠礼物,比如玫瑰花、巧克力、珠宝首饰等,直白示爱。可以说,这是一个相当直接
的、完全关于爱情的节日。但中国的情人节——七夕节,内涵更为丰富。它曾是一个以女性为主体,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的综合性节日。在古
代,七夕当天会有访闺中密友、祈祷姻缘、切磋女红等活动。而“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中国最为浪漫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当代更是
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相比于西方人的火热直接,中国古代情侣表达爱意的方式则相当内敛含蓄。即使是互赠礼物,也多是一丝一帕、一
扇一画,其中情谊绵长悠远;而更多的相思则寄托于“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诗句中。

眼下中国年轻人过七夕节,突出的更多的是关于爱情的主题内涵。与西方人过情人节类似,约会、示爱是主要内容。据美团App数据显示,2022年七夕
节前夕,“七夕双人餐”、“七夕约会餐厅”等关键词的搜索量比以往多了10余倍,而“浪漫”、“惊喜”等关键词的搜索量更直线上涨;同样,浪漫
旅行也备受青睐,前一周在某著名旅游平台上,“七夕旅游”相关搜索涨幅达60%。情侣们认真过华人传统七夕节的阵势和热潮丝毫不亚于过2.14西方
情人节的热度。

不过,两个节日的过法仍存在区别。由于传统文化的加持,人们在过七夕节时多花了些小心思。譬如在情侣互赠礼物方面,中国国货在七夕节更受青
睐,特别是“胭脂水粉”、汉服团扇等,可以说是十分应景。而从更大层面上讲,七夕节虽是情人节,却不仅仅属于情侣。据悉,在去年的七夕节来临
之际,国内多家电视台推出了七夕晚会,全家老幼都可欢聚一堂,体验七夕民俗。其中河南卫视推出的《七夕奇妙游》,与先前火“出圈”的《唐宫夜
宴》一样,再次引发对传统文化的广泛关注。

如今,过七夕节已经逐渐成为我国情侣表达爱意不可或缺的途径之一,但在前些年,情况还并非如此,过西方情人节曾是主流。2006年5月,七夕节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此后
又有媒体、商家的不断推动,人们渐渐认识到传统佳节的重要意义,继而重拾七夕的浪漫情愫。

七夕节在中国年轻人群体中逐渐流行,不仅体现了传统节日的回归,也说明了传统文化的旺盛生命力;年轻人在欢度佳节的同时青睐国货、国宝和国
运,以及与之相关的中国文化元素,更是说明了传统文化在不断继承与创新中愈加彰显出的魅力与光彩。

传统节日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亦犹如一条纽带,连结着全世界各地的中华儿女,传承着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基
因。其实,不仅是七夕,春节、中秋、端午等传统佳节也应当好好地过;不仅国内民众要过,海外华侨华人也要过;不仅要用传统方式过,还要开拓性
有创意地过。让中华文化在欢度佳节中传承,让传统文化不断绽放出灿烂的时代活力。

毋庸置疑,改革开放以来,面对西方文化的不断侵蚀,崇洋媚外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化、明显化。尤其是对情人节、万圣节、圣诞节这些狂欢类的节日几
乎是毫无招架之力,以至于导致新生代的人群会产生这么个潜意识,凡物品都是进口的好,凡节日都是外国的香。而在我们中国,我们早应该把传统节
日之一的七夕节作为中国的情人节,因为无论是从文史记载,还是牛郎织女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都体现了古人对幸福家庭的企盼,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
活的向往。其次,就是有利于引导树立正确婚恋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再者,要通过立法来大力弘扬
自由平等的恋爱婚姻观,对人们解放个性、解放思想、追求个人幸福、构建和谐家庭具有积极引导作用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重要意义。

另外,我们确实还需要对西方发达国家和敌对势力惯用的文化渗透战略手段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和警惕性。上世纪强大的苏联之所以分崩离析的前车之
覆,的确是我们国人的后车之鉴。这不是危言耸听,更不是杞人忧天,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国家要长治久安务必防微杜渐警
钟长鸣,人民要福运连绵务必居安思危时时警醒。

文化渗透通常指西方发达国家或敌对势力以传媒、跨国公司等为载体,向别国推行自己的文化,从而达到既取得经济效益,又从意识形态领域同化其他
国家的目的。

当今世界,随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跨国界、跨地域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各种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激荡。在
顺应这一时代潮流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当今世界仍然面临着强势文化的威胁,发展中国家对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渗透应保持足够的警惕,要采取积
极的应对措施,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坚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

不可否认,以电影、电视、流行音乐及因特网为代表的西方头号发达国家文化借助商业机制和高科技手段,大举对世界各国进行渗透,而且有愈演愈烈
之势。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电影市场几乎被西方头号发达国家电影所垄断。文化产品曾经是西方头号发达国家最大的出口产品,每年的出口额甚至超过航
天航空和电子产品的出口额。该国文化通过包括影视、演出、展览和出版发行等在内的文化产业服务贸易这一既公开又合法的渠道来占领发展中国家的
文化市场。在一些发展中国家,西方头号发达国家文化的比重大大高于本国文化,主导着他们的文化消费倾向,对其相对薄弱的文化市场造成了极大的
冲击。

除了巨大的商业利益外,西方头号发达国家还借助文化产品的输出公开或隐蔽地推销其社会政治理念、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宣扬西方的社
会制度并散布"西方文化中心论"。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人特别是很多年轻人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不断受到侵蚀,本土文化、民族传
统受到极大影响,许多民族语言、艺术品种濒临灭绝,极大地削弱了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西方发达国家和敌对势力不惜工本地通过各种途径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企图达到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及和平演变的目的。其主要方式有:在理论层
次上推行以"西方中心论为基础的各种人文、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宣扬西方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在大众文化层次上通过各种媒体传播它们的文化,
如通过电影、电视、广播、国际互联网、书籍、刊物、广告等,使广大观众和读者长期接受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因此,我们在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同
西方发达国家和敌对势力的斗争不应该淡化,而必须加强。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和充分的准备,要从维护国家安全和文化主权的高度认真研究
并切实加以解决。

抵御西方的文化渗透,我们要做的工作很多,但最重要的是两项:一是认清形势,抓住机遇,进一步发展我国的对外文化工作,使五千年中华优秀的思
想文化资源更快更多地走向世界,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更新更大的贡献;同时,要一如既往地积极吸收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二是迎接挑战,积
极进取,努力发展壮大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强身固本才能百病不侵,只有把社会主义的文化事业建设好,我们才能真正有效地抵御西方的文化渗透。

面对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渗透”,我们应当如何应对?近年来,无论官方还是民间,这个问题都受到普遍的重视。比如国外越来越多的孔子学院的建
立,国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国学”热潮,尤其是“中国国家形象片”在各国的播出,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但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辐射力依
旧无处不在。

比较实在和管用的做法,是积极谋求文化市场的主动权。据悉,我国文化产业的实际销量与需求之间有巨大的差额,国内市场需求量大得惊人。如此庞
大的市场,外国人怎能不垂涎三尺并蜂拥而入?在这种背景下,本土文化企业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三大优势,理应有所作为,也必须有大作为。

面对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传统,我们不能闭关自守、夜郎自大,要努力学习,更要有目的地学习、借鉴和汲取,但一定要高度警惕西方腐朽思想的侵
蚀。

首先,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筑牢坚固的信仰支柱。其次,要继续弘扬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使其不断走向世界。再次,我们一定要时刻警惕西
方文化渗透,认清西方发达国家和敌对势力进行文化入侵和文化渗透的目的,从政治、经济、文化、国家安全各个角度分析、筛选西方文化,坚决做到
汲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br>标题 : 由情人节引发的联想与杂谈_散文_垣曲文哲<br>联系人:yeungg2017<br>手机号:情人节<br>微信:情人节<br>
西方人热衷的2.14情人节的由来: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出现全面危机,经济凋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br>
西方人热衷的2.14情人节的由来: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出现全面危机,经济凋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68675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