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节日霓虹河津转花灯_薛振堂讲运城文化

2084 0
发表于 2024-8-20 11:25:0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登录浏览和使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河津转花灯,历史悠久,主要流传于北坡的僧楼镇马家堡、李家堡和北方平

2012年,李家堡转花灯代表河津转花灯申请成为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4年,李家堡转花灯代表河津成功获批成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纵览我国传统的民间彩灯,或悬挂、或竖立或擎或挈,多为单灯,固定不动。宋人范成大在《石湖居士诗集》中有“转影骑纵横”的记载,并自注为“马骑灯”。据考,马骑灯即走马灯,但走马灯的运动方式是水平转动,速度很慢,是利用燃烧加热,促使空气推动转轮旋转。

河津僧楼镇民间艺人制作的转花灯则是借自然风力与人力跑动,令群灯迎面旋转于灯架之上,一个或是几十个灯同时旋转。每当元宵节或其他节日庆典之际,花灯表演队伍蜿蜒于街市巷道,溢彩流光,飞霞四射,辉煌灿烂,实为灯海一奇。河津转灯距今至少已有1300年的历史。据说,唐武德、贞观年间,经常有人去长安探亲、做生意。僧楼镇有个李姓商人元宵节前去京城长安做买卖,赚了一大笔钱,非常高兴。元宵节时,他别出心裁,做了两个能转动的灯,安装在自己店铺门口的柱子上,以示庆祝,期盼来年能“赚”更多的钱。说来也奇,从此他家的生意越做越红火。后来其他店铺也都争相效仿,转花灯就渐渐流行起来,并从店铺传至乡村。

另一种传说,转花灯来自人们的生活实践。僧楼镇位于巍巍吕梁山南山脚下,过山风经常光顾,村民晚上用灯笼照明,风大时灯笼飘摆得很厉害,经常造成蜡倒灯毁之灾。有人就想出了一种灯,像小风车一样,风车体转轴不动,然后在轴上设个U字弯,把蜡烛固定其中,刮风时灯体外罩转,蜡烛不动,有效地克服了风对烛火的袭击,它就是“转花灯”。在这里,小孩们常常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持举转花灯奔跑玩耍。

还有老人传说,跑转花灯表演是从宝胜寺开始的。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观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每年正月十五日,僧楼宝胜寺的和尚们都要张灯结彩,挂很多灯以示对神灵的敬仰。但是在室外挂灯笼受天气的影响,于是僧侣们就从此处将转花灯技艺引进宝胜寺,根据小孩们跑转花灯的启示排练了多种舞蹈表演形式,人手擎一转花灯,在寺院内外、僧楼大街,敲着鼓乐进行表演。据有关史书碑刻记载,宝胜寺是唐朝的第二大寺院,兴盛时僧侣达3000余众,由著名高僧神秀禅师担任第一任住持。开元元年,为庆祝国泰民安,玄宗皇帝号召全国人民扎结花灯,以闪烁不定的灯影,象征“彩龙兆祥,民富国强”。正月十五,僧楼宝胜寺僧侣们制作的转花灯被召调京都长安进行助兴表演,受到玄宗皇帝的赞赏,从此,团体转花灯表演也被民间效仿。

历史上,李家堡的转花灯曾多次赴州、县所在地及村、社进行表演。新中国成立至今,李家堡转花灯曾先后十多次赴地、县和乡镇进行表演,每到一处,街道两旁、广场周围都是人山人海,如潮涌动,大家赞叹其为“世间奇观”“银河落地”“灯的海洋”“火树银花”“火龙腾舞”“人间仙境”,真是“灯转人舞似繁星,街社灯火不夜城;明月灯光相映照,人醉花灯游梦中”。
268851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