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竹林村纪事_张兴平讲运城故事

2065 0
发表于 2024-8-20 11:29:0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登录浏览和使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春生嫩笋,冬秀翠青。高枝耸立,细叶欣荣。喜群居而集聚,耐贫瘠则丛生。以虚心而受誉,因高节而盛名。挺拔不弯,有圣贤之风范;坚贞大雅,存君子之笃诚。

——《竹林村居赋》



竹林村原名牛家村位于永济市西南方向的韩阳镇距市区15公里,辖牛家、贺家、尚坡、石家4个自然村,500余户1900余人

1984年6月,牛家村与贺家村分置,2020年两村重新合并,因村内有千亩竹林,故重新命名竹林村。

竹林村东依气势雄伟的中条山,西濒奔腾到海不复还的黄河,乃山河形胜之地,民风淳朴憨厚,历史文化得天独厚。曾有“牛石贺家村,南北郑谷庄”“东靠山、西靠滩,铁路公路中间穿,好地只有一点点,树木栽到山尖尖”等说法。周边沿山古迹众多,如千年古刹万固寺、栖岩寺、白塔寺,新修建的有青龙洞、望河楼、马王庙等,披山襟河,连绵不绝,竹林茂盛,延续数里。在竹林掩映下,依山势、地形、竹林而建的村庄错位排列,别有格致,以竹简形状布局的《竹林村居赋》格外醒目,山涧水潺潺不息穿村而过,祥云氤氲迤逦不绝,俊鸟欢快飞行其间。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出自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夏夜追凉》的这一诗句,描绘出一幅夏日景象,在蓬勃旺盛的竹林里,不时传来虫鸣声,一阵阵清凉感觉迎面而来,可这并不是风,或许是大自然既充满无限生机又宁静惬意的生活景象吧。



每个村都有村风,展现着村民不忘来时路的艰难历程。

在竹林村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的家风展览馆里,透过馆内保存的大量早期农村的生产生活用具和民间工艺品等,后人们品读农耕文明,传承传统文化。

农耕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肇始根基。传统农具则是中国农耕文化的核心元素,是中国农耕文明的物态载体,是中国农业生产发生、发展、进步的历史见证。

千百年来,竹林村得中条山气候之滋养,山涧水自流灌溉之便利,村民垦荒拓地、春播夏种。

透过实景展现的犁、耧、耙、耱、石碾和镰刀、锄头、铁锨等农具,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幕幕于日出日落间,先民们顶风冒雨、孜孜不倦,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地春耕夏播的巨幅画面,感受他们播下种子、收获希望、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景。抚摸着竹篮、笊篱、木叉、蒲蓝、柳罐和算盘、瓦碗、马灯、牛嘴笼等一件件家什,我的脑海里,好似出现了一个个农人,在人类社会的演进史里,与动植物相克相生、物我相融、互帮共利、互助互济的感人场面,领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真谛。

该馆是韩阳镇第一个家风展览馆,分《始·来时之路须铭记》《承·农耕文化谱新篇》《悟·激浊扬清再出发》三个部分,集陈列、文化、教育等服务功能于一体,以图文展板、实物展柜展品、网络宣传片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介绍了竹林村的历史人文与经济政治发展情况,真实地再现了中国北方农业文明传承演进的历史和民间民俗的生活面貌,为村民“留住历史、留住乡愁”。

竹林村家风展览馆,不仅再现了历史的沧桑巨变,也记录了生生不息的岁稔年丰,成为弘扬传统文化、涵养文明乡风、留住乡愁记忆的重要载体,也成为对农民,尤其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教育和热爱家乡教育的一个课堂,达到了存史、资政、育人之目的。

登上竹林村东山坡高处的“望河楼”,熏风拂面,蓝天白云,极目远望,只见“八百里秦川”郁郁葱葱,生机无限;仿佛就在我们脚下“浪淘风簸自天涯”的黄河,从北向南缓缓流淌。我不禁想起了自号“少陵野老”的杜甫老先生那首千古名诗《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诵读之中,只觉得胸怀无比舒展,视野更加开阔。在阳光照射下,远处的黄河母亲依山襟河,如一条洁白的丝带,佩挂在历史厚重、肥沃质朴的蒲坂大地;近处沟壑纵横,漫山遍野是长势旺盛、郁郁葱葱的林木草丛;脚下是层次分布、青白杂间的村庄田舍和一垄垄各种庄稼,特别是那成百上千亩生长旺盛、密密实实的竹林,在山风吹拂中,绿波荡漾,雾霭弥漫,金光滚浪,韵律无限,又给村庄平添几多风采。真是一幅色彩斑斓、五颜六色,又层次分明、风景美丽的巨幅油画。

此时此刻,蓝天与白云相伴,翠竹和熏风为友,宛如一幅天然而成的皇皇画卷。竹在微风中轻摇,拂动竹园里的潺潺流水,将宁静的山村映衬得更加清净幽美。



“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诸斑泪一人。”

这是镶嵌在该村斑竹园林南边一个入口处的对联。毛泽东同志《七律·答友人》诗中写道:“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博物志》第八卷记载,远古时期的尧帝将他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了耕历山、陶河滨、渔雷泽、都蒲坂的虞舜大帝。虞舜“南巡”时崩于苍梧,他的两个爱妃娥皇、女英二人相携为伴,克服路途遥远,历经千难万险,不远千里寻夫来到君山,忽闻噩耗,悲痛万分,遂攀竹痛哭,泪血滴在竹子上,竟成斑竹。联语上下对仗工整,情景即时交融,既巧妙地嵌入“君山”二字,更对二妃追随舜帝的忠贞爱情倍加赞颂,世人皆称之为妙联。

我们徜徉在斑竹园林深处的路上,一片青翠映入眼帘,竹叶婆娑、竹节分明,清幽秀丽,宛如江南。竹林中,那高高的小桥与曲径通幽处的小路相连,曲曲折折穿过茂密的竹林。竹子从笋箨中迸发苦节,青皮环抱空虚的竹心。我们俯身看看桥下细细的溪流,抬头听听丛林中萧萧的竹韵,好不惬意。阅读小径两旁竹文化知识和诗词牌,切身感受中国竹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仿佛融进了这诗意浓郁、情趣盎然、意境古朴的大自然美景里了。

寄情山水间,凡尘了自然。

我驻足在一块标有王维《竹里馆》的诗词牌前,仔细品赏“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脑海里不禁浮想联翩:1300多年前从家乡蒲坂大地走向西京长安的这位伟大诗人,一定也在这片竹林里徜徉,与几位志趣相投的发小,吸纳天地之灵气,摄取山水之精华,激发壮志之情怀,从而在15岁去京城应试时一炮打响,红遍长安。就像“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孟郊《登科后》那般春风满面,踌躇满志。之后他在仕途上进退自如、游刃有余,其后参禅悟理、半官半隐、寄情山水、以画入诗,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写下了这首表达自己宁静淡泊心情、体现高雅绝俗境界的千古绝唱。

情到深处自然浓,世事蹉跎为何求。

一行人思接远古,视通万里,念天地沧桑之悠悠;放飞心怀,豪情大发,感朝代兴替之寥寥。

有人兴致勃勃地诵读诗文,表达“人到中年”的沧桑之感;有人娉婷婉约地演唱《山村母亲》选段,欣赏流行于河东大地的蒲剧之妙;有人引吭高歌“我们走在竹林的道路上”,抒发心胸壮怀激烈的豪迈之气……诵读声、歌唱声和戏曲声或婉转,或铿锵,交相汇合,相映成趣,回荡在一眼望不到边的竹林里。不知什么鸟儿,间或“啾啾”地随声伴唱,间或穿梭飞行在林间,更增添了夏日的丝丝凉意。



每个村都有村魂,凝聚着村民绵延不绝的顽强意志。

来到竹林村,不能不说该村的传奇人物师建平。

他1920年去日本东洋大学留学,7年后回国,曾在北平数所大学任教。1938年,日军占领晋南,时日军驻风陵渡之牛岛师团长和驻韩阳镇的贞野司令是师建平同学,一再邀他为日军做事,他守于民族大节和家国情怀,直言不讳予以拒绝。

1940年夏,一日军小队长喝醉酒路过贺家邻村的陈村,被村民打死。日军把全村60多户400余人赶到打麦场,架起三挺机枪准备屠杀。千钧一发之际,从蒲州城回来的师建平闻讯挺身上前,与其进行有理有据有节的舌战,日军因无证据只好放人。还有一次,日军到村里寻衅滋事,扬言要把这一带竹林烧毁,理由是盘山近野、园深林密,是游击队藏身之地,村民人心惶惶,纷纷钻进山沟避难。他怀着对家乡的深厚情怀挺身而出,斥责其野蛮行径,日军终不敢恣意妄为。

在他力争下,千年竹林得以绵延赓续,至今福泽百姓。

“万物中萧洒,修篁独逸群。贞姿曾冒雪,高节欲凌云。”我想,唐朝诗人孙岘《送钟员外·赋竹》的诗,应该是对师建平性格最真实生动、最全面深刻的刻画。



一方水土,既培植一方产业,也哺育一方群众。

据竹林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贺选波介绍,近年来,该村高举党建引领旗帜,充分发挥美丽乡村建设聚集效应,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项重点,聚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凝心铸魂,弘扬传统文化。

该村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依托,打造集党员教育、文明实践、综合治理、矛盾调解为一体的红色基地,定期开展“微党课”等活动;以修建村史馆为引领,宣传抗日民族英雄和30年来带领群众改变贫穷面貌的历届党支部村委会负责人;以厚植文化底蕴为亮点,成立国学班,建设文化墙,修缮文物古迹,编撰文物故事,举办儒学文化节,挂牌保护千年古树,多途径多形式开发竹林文化。

创新模式,赋能乡村振兴。

该村以香椿产业为主导,依托地理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禀赋,创新“村委会+合作社+脱贫户”模式,吸纳周边贫困户就业,形成“千家万户种香椿、你追我赶奔小康”局面;以建设竹文化观光圈为突破,着力发展竹美食、竹文化、竹手工,打造“生态+旅游+产业”乡土风情旅游区;以盘活资源强身健体为目标,采取村委会引领、群众参与方式,将村民空闲院落打造成民宿酒店“七星居”,赋能乡村振兴。

综合治理,共创美好家园。

该村以建设“全科网格”为抓手,认真细化网格,将“1+1+1”服务团队升级为“1+1+1+N”,形成五级治理体系,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以提升人居环境为策略,推行“门前三包”,构建村干部包村入巷、党员带头行动、专门队伍清扫联动机制,做到垃圾日清;以保护生态资源为重点,将原各户管护的竹林收回统一管理,在竹笋生长季节,组织巡护队防止私挖乱采,守住那一抹靓丽动人的“竹林绿”。

青山绿水中,房屋田舍间。

伴随着乡村振兴大潮,竹林村以党的理论凝心铸魂,共学为民新思想;以发展经济强身健体,共享富裕新生活;大力实施综合治理,共创美好新家园。踔厉奋发进取,敢于担当作为,一幅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画卷,正在雄浑壮阔、古老厚重,而又美丽多姿、充满生机的蒲坂大地徐徐展开。
268853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