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管理
物业交费
切换到宽版
首页
社区
数商
商圈
商城
优惠券
登录
立即注册
运城社区
»
社区
›
运城故事
›
讲运城读运城
›
归隐芮城永乐“彩霞村”的李商隐_郭昊英讲运城 ...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归隐芮城永乐“彩霞村”的李商隐_郭昊英讲运城
2124
0
社区1号
Lv.9
发表于 2024-8-22 09:40:4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
玉谿涧
永乐镇彩霞村全貌
芮城县有个永乐镇,永乐镇有个彩霞村,彩霞村正中有条涧,叫玉谿涧。
水从北面中条山深处流出,一路汇入毛家涧、李家涧、磨涧、刘家涧、万家庄的泉水,到彩霞村后乃成浩荡之势,向南注入黄河。
玉谿涧西的彩霞村小学旧址,竟是晚唐大诗人李商隐居住过的地方。
玉谿涧什么时候得名已无从考证,但有大量资料证明,隋唐时它就叫玉谿涧。沿玉谿涧西古桥向南约60米处,是已经废弃多年的彩霞村小学旧址。当年建彩霞村小学时,人们并不知道,这里的地气蒸腾着千年诗意,只知道在这里上过学的孩子,后来很多都成了活跃的诗人。也正是这些诗人孩子,在诗学探源中惊奇地发现,他们的彩霞小学,竟是晚唐大诗人李商隐居住过的地方。
50多年前,彩霞村还是个被大片苇子和竹林包裹着的村庄。清澈的玉谿涧水,自遮天蔽日的竹林苇园里汩汩流出。沿林间小路行走,偶尔还能看见高大的水车,带动着长满青苔的房子里的水磨,独自“吱扭吱扭”地转动着。
可以想象,1200年前,这里该是怎样的一种安详与幽静。而李商隐与爱妻王晏媄,归隐于玉谿涧旁,出入于炊烟袅袅的茅屋间,行走于篱笆葫芦墙中,又该是怎样的一种惬意与悠闲。
玉谿涧之美,美在它让李商隐与妻子王晏媄,在这里度过了一生最难得的恩爱时光。置身玉谿涧旁,诗人感受着平淡而忘情的乡野日子,体味着简约而无为的内心洗礼,静听鸟语呢喃声声,凝神风过林梢之势,顿生一种身处江湖而又牵挂庙堂的焦虑。于是深谙天人之道的李商隐,遂借玉谿涧自然之美,取玉谿生名号,既表达着诗人对闲居永乐时光的无限怀恋,又隐喻着诗人内心对人世间所有喧嚣争斗的深恶痛绝。
漩涡中:
一位孑孑而行的诗人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他原籍是怀州河内,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沁阳市。不过,在他祖父时期,家就搬到河南郑州。李商隐的曾祖、祖父、父亲,都曾做过小官,父亲李嗣,做过河南获嘉县县令,李商隐应该是在获嘉出生。他两岁时,父亲李嗣辞去县令,到浙江给人做幕僚,李商隐的童年时代便生活在浙东浙西。9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把他带回郑州,跟着一位堂叔学习儒家经典,又成了河南人。没了父亲的李商隐,与母亲一道,过着清贫的生活。为了补贴家用,他甚至早早地打工,给人抄书赚一点钱。
李商隐聪颖好学,5岁开始遍读诗书,16岁时就因为文章出众而小有名气。公元829年,17岁的李商隐搬到洛阳,结识了白居易、令狐楚等文坛大佬。白居易对李商隐极为欣赏,甚至曾说,愿意来世做他的儿子;而令狐楚,这位身居高位的诗人、散文大家,不仅收李商隐为徒,教他学习诗赋文章,对他寄予厚望,并聘他为幕僚。另外,作为当时有名的青年才俊,李商隐还奉命与令狐楚的几个儿子交往,互相学习。令狐楚可称是李商隐生命中的第一个贵人。
李商隐虽然才名很大,但科举考试却一直不顺利。公元837年他25岁时,在令狐楚儿子令狐綯的帮助下,终于考中进士。不想令狐楚却在这年去世。
料理完令狐楚后事,26岁的李商隐又受到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赏识,受聘为幕僚。就在这里,李商隐遇见改变他一生轨迹的人——王茂元之女王晏媄。两人一见钟情,坠入爱河,很快成婚。这本来是幸福,却也成了未来不幸命运的伏笔。王茂元可谓是李商隐生命中第二个贵人,但前后两大贵人之间,却存在很大的麻烦。
晚唐权力斗争十分严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牛李党争。此两派明争暗斗40多年,影响极大,李商隐也未能幸免。令狐家属牛党,王家属李党,水火不容。李商隐既是牛党的得意门生,又是李党的乘龙快婿,被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两不相帮的结果就是两边都得罪。
838年,他参加授官考试,被令狐一家暗中运作复审除名。27岁时,李商隐通过吏部考试,任秘书省校书郎,不久又出任弘农县尉。弘农县就是现在的河南灵宝,与现在的芮城县只有一河之隔。大概就在这个时期,李商隐把河南郑州的家搬到了长安附近的樊南。
唐武宗会昌年间,李党首领李德裕任宰相,受到皇帝信任,大展宏图。李商隐的岳父王茂元在仕途上也比较得意。李商隐作为李党的乘龙快婿,应该是碰上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担任外官多年后,又回到长安担任秘书省正字。但是,842年这年,李商隐的母亲去世,依制要辞官守孝三年。第二年,其岳父王茂元也去世了。李商隐由此错失进身之良机。会昌四年(844)暮春到会昌五年(845)暮春,是李商隐移家永乐彩霞村的日子,前后住了大约一年时间。
846年,33岁的时候,李商隐先后把家搬到郑州和洛阳,自己服孝期满后回长安任职。不久,李党失势,牛党得势。令狐绹做宰相后,不能原谅李商隐的背叛,一直不肯重用他。不过,李党在地方上还有一些势力,李商隐的中晚年就在各地做幕僚,游遍了大江南北,写了不少好诗。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李商隐在柳仲郢的推荐下,做过一任盐铁推官,又游历了一些地方。46岁时,辞官回到郑州,不久就病逝了。
彩霞村:
一种百般无奈的选择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冬,李商隐母亲在长安樊南家中病逝。他向朝廷请假,亲自扶母亲灵柩回荥阳,按礼部惯例,还须辞去官职居家,“丁忧”三年。
作为家中长子和家族中唯一有官职的李商隐,决定在安葬母亲后,索性为散葬各地的亲人迁墓,以了却祖父、父亲有生之年一直数念的心愿。他家祖籍在怀州河内,那里东原上有着自家的祖坟;他原籍在郑州荥阳,却生于父亲时任县令的获嘉;荥阳的坛山原上,也又有一处老坟。粗略估算下来,要彻底做好这项庄严肃穆、百世无憾的事情,需要将曾祖母之墓由荥阳迁至怀州与曾祖父合祔,将徐氏姊、裴氏姊及病故的徐姊夫由获嘉迁至荥阳,他最宠爱的侄女寄寄当时殁于济源,也需要一并回迁。如此计算下来,所需人力、钱物十分庞大。好在他当时有的是时间,想干脆咬紧牙关,一口气把事情办彻底。
孰料人算不如天算。第二年春上,正当李商隐筹措妥当行将动手之际,却天降祸端。在泽潞经营近20年的昭义节度使刘从谏死了,死前将兵权秘而不宣地传于其子刘稹。刘稹拥兵恃强,抗拒朝命,暴露出另立王国的野心,从而引爆了中央军联合诸藩镇全力围剿的“唐平刘稹泽潞之战”。一霎时战火连天,哀鸿遍野,惊扰得中原大地天翻地覆,百姓苦无宁日。在此情形下,李商隐的迁墓计划连连受阻,几近泡汤。好不容易熬到会昌四年,这场战争才以刘稹投降而告结束,他也总算磕磕绊绊,勉强劳神费力地办完了这桩大事。
此时的李商隐身心俱疲,魂不守舍。他既为身体孱弱,连续劳顿而沮丧,更为战争带来的灾难,为国家的命运,为百姓的生计而焦心。趁着假期未满,他需要好好地静养休息,以舒展过度劳累的筋骨,抚慰支离破碎的内心,于是决定移家河中府之永乐县(今山西芮城永乐镇彩霞村)居住。
两年前,也正是在荥阳老家“丁忧”期间,李商隐收到朝中好友刘评事的诗信。诗信中言说他在蒲州永乐县寄居,收到授任谏官的诏令,不日即将返朝。那里有他住过的房子,也有几亩可耕种的田地;那里的人也很和善,不排外,是个清净养心的好地方。当时李商隐正处于葬母的悲伤寂寥中,未及时回复。只是知道了永乐这个地方,是为人熟知的杨玉环的出生地,西去长安也就三四百里的路程。那里地方清静,交通方便,信息灵通,是京城东厢有如“终南捷径”的一方宝地。
盛唐边塞诗人岑参,成年后曾在此定居,留下了“月如眉已画,云似鬓新梳。春物知人意,桃花笑索居”的秾丽诗篇。中唐宰相武元衡亦曾寄居于此,发出“欲驻征车终日望,天河云雨晦冥冥”的仰天感慨。也正是基于此,料理完迁墓等家事后,加之李商隐为官数年的积蓄也用得差不多了,长安樊南地处京畿,消费水平相对高一些,不再适合长住,此时闲居永乐,便成了李商隐不二的选择。
会昌四年(844)暮春,李商隐只身回到长安樊南家中,将那里收束归整一番,便心无牵挂,急匆匆直奔潼关而去。五日后的傍晚,他和妻子来到黄河边,寄宿在一个叫盘豆驿的地方。
盘豆驿,也就是后来的灵宝县盘豆镇旧址处,1959年三门峡库区蓄水时,镇上居民移民至原上散居各村。盘豆驿地处黄河南岸,出潼关四十来里,向北与永乐县彩霞村隔河相望,往南走三十来里,便是他曾任县尉的弘农县。故地重游,风物相宜,自然免不了一番感慨。此时,他回首古今往事,猛然想到了西汉平定朝鲜的功臣杨仆,为着“耻为关外之民”,请求汉武大帝将函谷关东移三百里。呵呵,那该是何等的气魄,而眼下的自己身为京官,转瞬间却要变成关外之民了,这又叫他情何以堪。驿馆后面是长满芦苇的池塘,不时随风传来阵阵响声,时而哗哗啦啦,时而窸窸窣窣,远处还有不知什么鸟儿的哀鸣,断断续续,偶尔还可听到隐隐约约的捣衣声。郁闷透顶的李商隐,索性披衣向池塘走去。夜已深了,芦苇在随风摇曳,月亮在薄云间穿行,一切都是那样的凄清冷落。此时此境,他不禁联想自己的遭遇,一边慢慢地踱步,一边轻轻地吟咏:
出关宿盘豆馆对丛芦有感
芦叶梢梢夏景深,邮亭暂欲洒尘襟。
昔年曾是江南客,此日初为关外心。
思子台边风自急,玉娘湖上月应沉。
清声不远行人去,一世荒城伴夜砧。
李商隐移家到河中府永乐县彩霞村玉谿涧旁居住,时年32岁。
玉谿涧:
一段夫妻恩爱的时光
来到永乐县驻地彩霞村后,李商隐发现,这里茂林修竹,溪水潺潺,鸡犬相闻,田舍俨然,果然一处人间仙境。于是便和妻子王晏媄在彩霞村村民们关注的眼神中,走进村外涧东好友刘评事留下的空院落,带着久违的闲情逸致,规整属于自己的屋舍田园,过起了男耕女织的轻惬日子。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此时的李商隐,气定神闲,心无旁骛,躬耕陇亩,劳作农桑。他比往常更关心风雨的调顺和节气的变换,用自己的话说,叫作“渴然有农夫望岁之志”,同时渐渐与左右的农人,结下了鸡黍相赠腊酒共饮的情谊。如此这般,夫妻俩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情趣四溢。
至于李商隐为什么会选择永乐县,到现在其实一直还是个谜。不过,凭借他搬家之初,曾经写了一首《大卤平后移家到永乐县居书怀十韵寄刘韦二前辈二公尝于此县寄居》,似乎透露出一些蛛丝马迹。全诗如下:
驱马绕河干,家山照露寒。
依然五柳在,况值百花残。
昔去惊投笔,今来分挂冠。
不忧悬磬乏,乍喜覆盂安。
甑破宁回顾,舟沉岂暇看。
脱身离虎口,移疾就猪肝。
鬓入新年白,颜无旧日丹。
自悲秋获少,谁惧夏畦难。
逸志忘鸿鹄,清香披蕙兰。
还持一杯酒,坐想二公欢。
在诗中,李商隐把永乐县的中条山(另一说是彩霞村东的土崖玉簪山)称为“家山”,似乎这里曾是他的故乡,或者是曾经住过的地方。“五柳”用的是陶渊明居所的典故,似乎永乐县里曾有李商隐的“故居”。“昔去惊投笔”,似乎是指以前离开的时候,是为了“投笔从戎”。
刘学锴的《李商隐传论》曾经讨论过这个问题,但也没有定论。前代有些学者认为,李商隐少年时代曾经“占数东甸”,这个“东甸”就是永乐县,说李商隐少年时代曾经落户到永乐。如果采用这种说法,那么李商隐第一次居住永乐的时间应该是11岁的时候。他少年时代生活在浙江,父丧后回到郑州,服孝期满后移居到永乐县,17岁时到山东给令狐楚做幕僚,离开了永乐县。
这样推断,李商隐第一次居住永乐的时间长达七年左右,可以算是个不折不扣的永乐人了。但另外也有学者认为,李商隐的“占数东甸”是指移家到洛阳,并不是永乐。刘学锴的观点是,“占数东甸”既不指永乐,也不指洛阳,而是指郑州。因为李商隐以前生活在浙江,父丧后回到郑州。最初没有户口,几年后才正式落户,成了郑州人。
李商隐的生平十分复杂,记载又不清晰,谜团比较多。少年时代除了跟着一位处士叔学习儒家经典,还有一段时间是在玉阳山学道。另外,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他少年时代也曾经从事过抄写文件书籍、加工贩卖豆类谷物等营生。既然经历很复杂,那他少年时代曾经在永乐县居住过一个时期就是很可能的事了。
至少,在他17岁投奔令狐楚之前,是住在永乐的。
李商隐在永乐县的故居,就在现在芮城县永乐镇东边百米左右的彩霞村,这个村名也充满了诗意。笔者是土生土长的永乐镇招贤村人,两村相距不到三里地,可谓是从小盯着彩霞村长大的。彩霞村里既有亲戚经常走动,又有同学好友保持联系,几十年来,两村自然面貌之巨变,所遇到的人,所发生的事,仍历历在目。凭儿时的记忆,五十多年前,从招贤村南望,是看不到彩霞村的。因为满沟尽是望不到头的竹子、苇子、果树,一渠很大的清水长年从招贤村东的木桥下流过,又迂回折转于竹林苇园中。听大人们说,招贤村东的大渠叫“玉谿涧”,涧水是从中条山上流下来,向南经彩霞村流到黄河里去的。不仅唐朝的李商隐看中彩霞村这个地方,清朝的诗人吴雯也看中这个地方,在这里居住过五年。彩霞村曾有二贤文昌庙,里面敬奉的就是李商隐和吴雯,当年香火很旺,香客多是来求学业功名的。大约是1983年前后,竹林苇园及果园被开垦成耕地,种上了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从此,这里的林没了,水小了,曾经的优美风景再也看不到了。
然而,李商隐别号为“玉谿生”,却实实在在是从这条“玉谿涧”得来的。
前文说过,李商隐是晚唐时期的大诗人,平生佳作极多,虽然大家都对其中的意思含糊其词,但不论猜测也罢,曲解也罢,都能背诵好多首,甚至还约定俗成地运用在一定场合,表达一定意义。不过,人们能够熟读乃至背诵的作品,基本上都不是他在永乐写的。
李商隐闲居永乐时期的诗歌作品,现在流传的有32首,但基本不是我们熟悉的那种爱意朦胧回肠荡气的风格,也不是那种伤今怀古感慨万千的风格。其中,五言诗相对多一些,大多属于记事写实日记类的,虽有些陶渊明、王维的意味,却不及陶诗王诗那么精彩。有人说,这大概是李商隐虽身居田园间,有田园诗情,但却不大擅长写山水田园诗之故罢。笔者私下认为,兴许是李商隐居住永乐彩霞村期间,与妻子王氏恩爱无间,日子过于幸福美好,多了夫妻恩爱,少了风花雪月之故。
下面,笔者选录几首李商隐在永乐彩霞村玉谿涧旁闲居时所写的诗,与大家共同探讨和欣赏。
所居永乐县久旱,县宰祈祷得雨,因赋诗
甘膏滴滴是精诚,昼夜如丝一尺盈。
只怪闾阎喧鼓吹,邑人同报朿长生。
李商隐初到永乐,就碰上一个大旱的年份。县令是有祈雨职责的,他作了至诚的祈祷,终于盼来大雨。老百姓便敲锣打鼓,聚会庆祝,同时称赞县太爷是位好官。李商隐这首绝句也是夸奖县官的,但也就是用四句诗,记录了一下祈雨成功的故事而已。
所居
窗下寻书细,溪边坐石平。
水风醒酒病,霜日曝衣轻。
鸡黍随人设,蒲鱼得地生。
前贤无不谓,容易即遗名。
这是一首描写闲居生活的五律,宁静而又愉快。每天在屋子里认真读书,读累了就到外头的溪水边散步或者闲坐。清新的空气,潺潺的流水,让他浑身清爽,解脱宿醉;清冷的晨霜,和温煦的阳光,又似乎把他的衣服都晒得轻了。有时候,朋友杀鸡蒸黍,邀请他饮酒,他就高兴地去应约;他又感觉自己像蒲草和小鱼一样,随便有一块湿地便可以快乐地生长。这时候,他想起历代的前贤,觉得很容易就可以忘却功名利禄,做一个山林间的隐士。
春宵自遣
地胜遗尘事,身闲念岁华。
晚晴风过竹,深夜月当花。
石乱知泉咽,苔荒任径斜。
陶然恃琴酒,忘却在山家。
这首诗仍然是宁静而愉快的。他感觉自己找到一个隐居的好地方,可以忘却世间的烦恼,可以从容欣赏岁月和风景。可以弹琴,可以饮酒,在山水间过快乐的日子。
秋日晚思
桐槿日零落,雨馀方寂寥。
枕寒庄蝶去,窗冷胤萤销。
取适琴将酒,忘名牧与樵。
平生有游旧,一一在烟霄。
在永乐县居住到深秋,看到万木凋零,李商隐的寂寞感也越来越强。他想起了远方的朋友,一个个好像在天边一样。李商隐其实是有雄心壮志的,向往着能够建功立业。如今才隐居了几个月,他就有点坐不住了。
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
月色
灯光
满帝都,香车宝辇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过了寒冬是新年。李商隐已经准备离开永乐了,但正月十五的时候,他仍然住在永乐县。此时他想到西京长安与东都洛阳的热闹景象,回头再看看永乐小县城里的“赛紫姑”情景,越发觉得自己不应该是这小地方的人了。
春日寄怀
世间荣落重逡巡,我独丘园坐四春。
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
青袍似草年年定,白发如丝日日新。
欲逐风波千万里,未知何路到龙津。
这首诗也是写于会昌五年春天。当是时也,李商隐在母丧后已经过了四年的丘园生活。闲居生活确实很美,有花也有月,但是身边没有知心朋友,不能饮酒畅谈。而且,一年一年地过去,头上的白发越来越多,自己已经显出老态,“风波千万里”的事业在哪里?壮志得酬的“龙津”又在哪里?他实在是坐不住了。
永乐县所居一草一木无非自栽今春悉已芳茂
因书即事一章
手种悲陈事,心期玩物华。
柳飞彭泽雪,桃散武陵霞。
枳嫩栖鸾叶,桐香待凤花。
绶藤萦弱蔓,袍草展新芽。
学植功虽倍,成蹊迹尚赊。
芳年谁共玩,终老邵平瓜。
移家永乐之初,李商隐曾经打算长期在这里闲居,所以很认真地在
房屋
前后种了各种花草树木。第二年,种植的成果已经显现,柳树开始飘絮,桃树开始开花,枳树长出了嫩叶,桐树也开了花。另外,绶藤、袍草这些植物也成活了,拉出了新蔓,长出了新芽。这个初见成效的园林虽然充满了春意,但还没有吸引来众多的游人,还不算是风景名胜。这时候,李商隐已经准备离开永乐,移家到河南郑州、洛阳一带了。
李商隐:
尽显朦胧之美的诗风
诗是诗人的生活写照。读一首首诗,就是读一位诗人的命运。
李商隐是晚唐时期一位开创了诗歌新风格、新境界的诗人。他的诗含蓄、朦胧、独树一帜,总是抵达人们情感的最敏感部位,总让人同频共振、由衷唏嘘,却总让你扑朔迷离、难以捉摸他究竟是在写什么。摸不到,抓不住,还总想摸到和抓住,这便是李商隐诗歌所呈现的美幻、朦胧之美。
李商隐诗歌之所以形成隐晦、不可告人、尽显朦胧之美的诗风,与诗人所处生存环境造成的一种“逼迫”,一种难言之隐密不可分。两难之中的尴尬,夹缝之中的无奈,欲言却不能直抒胸臆,就连1200年前与他熟知的人,都猜不透他的心思,抓不住他的把柄,何况跨越时空与语境后的今人。也难怪,李商隐名字中的一个“隐”字,隐出了一种独特的诗风,一种朦胧之美。
作为一介儒士,最高追求当然在于出仕入仕,在于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鸿志。然而,李商隐的一生,可以说是相当的坎坷和不幸。世俗一点讲,没有升官发财,没有大富大贵,反而到处奔波,生活动荡。理想一点讲,他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抱负,没有为唐朝的政治作出贡献。事实上,越是没有尝过当官滋味的人,当官的愿望才越是强烈。只有那些当了官的人,才知道当官是一项风险很大、很不舒服的职业,觉得没多大意思,甚至会产生一些逃离情绪。譬如,陶渊明、王维等当过官的诗人,他们不像杜甫,也不像李商隐,他们诗作所呈现的已经不再是理想和追求,不再关乎民本与国运,而是移情于山水田园之间,足见其内敛与脱尘。
但是,正如古人所说的,“文章憎命达”“诗穷而后工”。单从诗歌创作方面讲,李商隐却是幸运的。他不仅有机会跟着博学的堂叔学习儒家经典,又有机会跟着诗人令狐楚学习诗文创作艺术,还有机会跟着玉阳宫的道士修炼。另外,他还遇到了一批好“东家”,被聘为幕僚,游历了全国很多地方,开阔了眼界和胸怀,也遇到一批好“粉丝”,由此创作了一批抒情诗杰作。
不论怎样说,李商隐在诗歌成就上,是所有中国古代诗人都无法替代的,而且从某种角度上看,是登峰造极的。
在唐朝的大诗人中,人们把李白杜甫并称为“李杜”,代表着唐诗的最高峰。李商隐同时代的著名诗人中,有一位杜牧,于是人们把李商隐和杜牧并称为“小李杜”,也算是唐诗的一个高峰。当时有一位填词的高手叫温庭筠,诗歌的风格和李商隐接近,两人也是好朋友,于是后人把他们二位合称为“温李”。还有一位大才子叫段成式,是唐代著名的志怪小说家,诗文也写得好,和李商隐、温庭筠也是朋友,三人又都排行“十六”,人们便把他们三人的诗风称为“三十六体”。这都是横向比较的,后世还有纵向比较的,很多人认为盛唐的李白、中唐的李贺、晚唐的李商隐,都是唐朝一个时期内最著名的诗人,代表着一个时期诗歌创作的最高水准,于是便称他们为“三李”。
当代文坛甚至有人对李商隐诗歌给予了世界级评价,认为李商隐诗歌是世界朦胧诗的鼻祖。这说法或许有些牵强,但表达了当今人对李商隐诗歌的一种重视,一种重新审视,一种让中国诗歌走出去的愿望。但从诗歌翻译角度看,李商隐则是让所有翻译家最头疼的一位诗人,翻译的局限性,使中国这样一位扛鼎诗人,只能窝屈在语言的苑囿中,就像诗人一生的命运。
袁行霈等人编著的《中国文学史》中,曾专门用一个章节来介绍晚唐的李商隐。他们评价说:
尤其是李商隐,他在中唐已经开始上升的爱情与绮艳题材、在向心灵世界深入等方面,把诗歌的艺术表现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卓然成为大家。
李商隐是关心现实和国家命运的诗人,他的各类政治诗不下百首,在其现存的约六百首诗中,占了六分之一,比重相当高。
李商隐的咏史诗历来受到推重,而内容则多针对封建统治者的淫奢昏愚进行讽慨。
除政治诗外,李商隐诗集中的其他篇章,多半属于吟咏怀抱、感慨身世之作。其中一部分诗篇表现了他的用世精神。
李商隐是唐代咏物诗大家,他的咏物诗大多托物寓慨,表现诗人的境遇命运、人生体验和精神意绪。
李商隐抒情之作中,最为杰出的是以无题为中心的爱情诗。这些诗在李诗中不占多数,却是李商隐诗的独特艺术风貌的代表。我国古代不少爱情诗的作者,往往以一种玩赏的态度来对待女子及其爱情生活。李商隐的爱情观和女性观是比较进步的,他以一种平等的态度,从一种纯情的而不是色欲的角度来写爱情、写女性。
李商隐以他的诗,表现了美好的理想、情操,表现了人性中纯正、高尚的一面;同时,也曲折地显现了他那个时代政治环境气氛与士人的精神面貌。
图片
/肖永杰 南东印
彩霞村
,
李商隐
,
归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显身卡
相关帖子
•
芮城晚唐诗人李商隐
•
李商隐读书认真嫌吃饭浪费时间
•
李商隐永乐自号“玉溪生”_赵战生讲运城故事
•
司空图归隐于中条山最上层_陈大新
•
李商隐号玉溪生_冯建国
•
范蠡归隐居陶村_冯建国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社区1号
Lv.9 管理员
主题
回帖
0
积分
269518
+ 关注
发消息
浏览过的版块
运城告示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小程序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