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回复

五年前,得知李云峰经常不见踪影的原因是他上马了省里的“山西三宝”工程, ...

2049 0
发表于 2024-8-29 10:41:2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五年前,得知李云峰经常不见踪影的原因是他上马了省里的“山西三宝”工程,在自家小屋默默地“烧”制“绛州澄泥砚”……

立了秋,他给我赠上一本《绛州澄泥砚》,我的第一感知没有觉得那是一本书,而是一方巧施琢艺、蔚然斯珍的“绛州澄泥砚”,它似乎还带着炉窑的余温,捧在手里沉甸甸的。

他写澄泥砚,我起初不大理解,只觉得澄泥砚属于一种陶艺,在“砚”早已成为一种式微的文房工艺品的时代,一方砚台还能写出什么?读了这本书,才明白:原来是一位执着的人在写一个家族的文化执着。从而为晋砚作史,歌绛人风流。

我给文学作品好评的第一条标准是可读性,好读,要让读者津津有味地读得下去,这是文本传播的基本前提。文学作品只有经过读者的阅读,才能显示其价值和意义。一部文学作品如果读者读不下去,那就无法完成传播,当然也就无法体现自身的价值,这样就很难说它是好作品了。云峰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开卷阅读不卡壳。

当然,可读性并不是好作品的唯一标准。特别是报告文学,真实性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取分项。云峰兄是位厚道的实在人,他写这类题材在史料与素材的挖掘上绝对是密实的,书在前三章里基本把澄泥砚的历史文化渊源讲透了。他紧紧抓住“史纲”,那“史纲”就是绛人蔺永茂,这位与绛州澄泥砚相濡以沫大半生的文化人,他不但拥有大量文献资料,而且广泛关注了许多澄泥砚的历史与细节,更重要的是他多年走过的足迹其实就是昨天发生的历史。

书中围绕绛州澄泥砚,围绕蔺氏父子,以叙事散文的口吻讲述了当代平凡人的不平凡努力,既是文化传承史,也是家史,更是一个时代的创业史。从“三生梦绕绛州土,二蔺情钟汾水滨”的父子上阵,到“归功父子足烁金”的荣光重现,这期间没有宏大的激扬文字,也没有起伏跌宕的情节,只有如叙家常一样的旧事,而这些旧事像一点一点的像素,硬是把人物与风物还原得越来越清晰。

报告文学是赋予通讯写作特点,能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事件和人物活动的一种文学体裁。可以说,李云峰在写作上的基调是准确的,他没有主观刻意地塑造人物,也没有以俯瞰的视觉去理解人物,而是从头至尾的平视,心平气和的语言,细致又有取舍的文字白描。有时候他不自觉地将自我巧妙地置身其中,展现了在场的体验之真;有时候巧妙地融入自我对人物和事件的思考,展现了深刻的思想之美;有时候引用采访对象原生态的语言,展现了文本的朴素之美,让人有身临其境的代入感。

“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这也是这本书的整体脉络。当一方历史名砚再一次升腾出绚丽的文化光芒,作者在文字语气上似乎也提高了一个八度,自己也沉浸在一种欣喜中。从“扶上马送一程”的文化传承情怀,到“艺术当歌时代”的胸怀与境界,这些都反映了创业者不仅仅是“绛州澄泥砚”文化与工艺的传承人,更是一个地域品牌文化的推介人,他们让趋于飘逝于历史长河中的绛州澄泥砚又一次在这个文化繁荣的时代“载誉扬名天下闻”。从抢救“文化”的层面来讲,绛州蔺家的多年心血绝对可以感动中国当下的众多文化人。

绛州人,受儒家文化影响深远,他们虽然农耕于汾水沿岸,世代乐于乡土,但他们天生带着文化与商业气脉,奇巧精工,温良智慧,有传承与觉悟,又有信念与恒心。蔺氏父子也正好印证了一个地域的人文与性格,他们乘时代的春风,以博大的文化情怀,几十年如一日,挖掘、探索,创业、创新,一辈子做好一件事,一件事做了几辈人。这种工匠精神或许就是绛州人血脉里的软基因,渗透着职业精神、职业能力、职业道德与职业品质。正是因为这种精神,我们就很容易理解在绛州这块土地上曾经的商业与文化辉煌,那些闪烁着恒信光芒的百年老字号,绝不是空穴来风。

《绛州澄泥砚》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行文风格克制、有分寸,体现着一种慎重、恭敬的写作态度。这与作者的性格有关,他不是那种狂野任性没有边界感的人,因此,在这本报告文学中,我觉得是报告多于文学。李敬泽先生曾说过:报告文学的说服力和根本伦理首先在于“报告”,要准确有力地呈现事物和事件的肌理。这要求写作者有迫近真实的能力,同时也需要一种认识论的自觉,面对你的认识对象,要意识到自己的有限性,要慎重、恭敬。现在很多报告文学抒情太多,甚至主要靠抒情,材料反正就是这么多,然后酱油醋葱姜蒜全倒上,展开各种抒情,音量很高,开启上帝视角,对人和事完全没有边界感,似乎一切尽在掌握。但回到报告文学或非虚构写作的伦理上,应该是在有边界感的前提下,努力突破边界,写作和呈现的过程就是这样一个有难度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达到对生活、对事件的深入认识和把握,把这个过程以最恰当、最准确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才叫文学。

报告文学不好写,特别是三十万字的长篇大著,没有小说写作、散文写作的文学功底、艺术视角,没有不厌其烦地下沉采访,没有一种执着的精神,很难写出像样的作品。很多人下不了这个苦功,但李云峰面壁千日,苦其心志,弄成了。

读完这本书,掩卷闭目,回想起“澄泥砚文化园”的琳琅展厅,又一次觉得河东绛州,天开文运。几代人沉渺杳之辰砂,集天地之精华,苦其心志,精诚石开。观夫,一方方尚品河泥至精,肌腻如膏,润泽以坚,精细朴重。其坚密温润,腾异彩,似黄玉;发墨如油,显五色,呈婀娜。如若案置一砚,笔蘸精墨,既可溯古今风流雅士抒心意,又能融日月春华秋实共朝夕……<br>标题 : 品读李云峰长篇报告文学《绛州澄泥砚》_文艺评论_李立欣<br>联系人:眠眠不觉量<br>手机号:长篇报告文学《绛州澄泥砚》<br>微信:长篇报告文学《绛州澄泥砚》
avatar
269606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