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气贯长虹鹳雀楼_王友明讲运城

2056 0
发表于 2024-8-29 10:47:5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对与武汉长江之滨的黄鹤楼、岳阳洞庭湖畔的岳阳楼、南昌赣江之滨的滕王阁而齐名的永济黄河岸畔的鹳雀楼,我可是早有耳闻。

可惜的是,鹳雀楼自建成后,经历了北周、隋、唐、五代、宋、辽、夏、金,存世700余年,便在元朝初年(公元1222年),毁于战火之中。由于黄河泛滥,河床变址,其故址被淹没不存,再无人重修。致使数百年来,无数学仕游人慕名而来,以求登览,却只能望河兴叹。在晋南居住了数十载的我,也曾多次渴望,能有朝一日一睹其风采。可多少梦想、多少遗憾,都伴随着滚滚而去的黄河水,融进了沧海之中。

盛世来临,百废俱兴。经过各方的艰苦努力,从1997年12月开工重建,至2002年10月竣工,历时近5年,建筑面积达33000平方米的新鹳雀楼,又巍然耸立于黄河岸畔,再度吸引着国内外广大游客到此游览观光。喜讯传来,我异常兴奋。从那天起,我就打算着去登一登鹳雀楼,亲身感悟一下王之涣诗作气贯长虹的深厚意蕴。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我怎能按捺得住心中的激动之情?走近鹳雀楼,高悬在楼顶的楼名匾额,首先映入眼帘;进入一层,迎面陈列着伟人毛泽东的《登鹳雀楼》书法艺术作品。据载,毛泽东曾先后6次手书该诗,这充分说明,毛泽东对王之涣作品的挚爱和钟情。

于鹳雀楼台吟古诗,我的心中确实平添了许多思古幽情。难道不是吗?尽管鹳雀楼数百年不存,那些千古绝唱的佳诗名句,依然在历史的岁月和人们的心中挥之不去。当历史的辉煌融进王之涣那绝美的诗句后,就无时无刻不敲击和震撼着每个登楼吟诗的人。

登上鹳雀楼,听导游讲解的、游人吟咏的、专家品评的,仍唯王之涣的五言绝句《登鹳雀楼》为最爱。诗人以如椽巨笔,绘下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的壮丽景象,令我的襟怀豪敞;诗人那受大自然震撼的心灵,悟出的平易而深刻的“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催我抛弃故步自封的浅见陋习;诗人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更给予我莫大的激励和鞭策。

除了王之涣的诗外,诗人畅当的一首与王之涣同题的《登鹳雀楼》五言绝句,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默诵着“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的诗句,品味着其中寓意,我真切地了悟出诗人志高气逸的情怀。

即使孤高耸立、直插云天的鹳雀楼,在元代后就不见了,慕名而至的人,依旧徘徊于空留的楼基处,感慨赋诗,直抒胸臆。明代张循占的《鹳雀楼即事》便是一首。诗云:“落日朱栏带还林,朔风寒雁动愁吟。唐虞世藐山空绿,晋魏城荒水半侵。地迥那堪吹玉笛,台高谁复奏瑶琴。凭虚岂少词流赋,极目偏伤逐客心。”从诗人这番虽聊以自慰,却无限遗憾的情景描述中,可以看出鹳雀楼的难却盛名、犹存佳气和冠世诗情。

攀上最高层,已经到达登高望远的最佳境界。沿回廊绕楼一周,来到王之涣塑像处。看到王之涣塑像,我倍感亲切,似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因为,我们同是太原王氏开基始祖王霸的后裔。我亲近地用左手紧紧抓住他右臂的衣袖,照了一张合影,将他的光辉形象,珍藏于记忆的仓库。照完相,我便凭栏远眺,黄河的壮阔景象、雄浑气势一览无余。此时此刻,我再一次低声吟咏了一遍王之涣的诗句,也更深一层地领略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气贯长虹的绝妙意境,更加感受到中华历史文化名楼所具有的独特风韵!
269608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