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回复

[文艺评论] 建国17年文学发展潮流对运城市文学创作的影响_李云峰运城现当代文学简述

2070 0
发表于 2024-8-31 16:08:5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建国17年文学发展潮流对运城市文学创作的影响_李云峰运城现当代文学简述
叙述建国17年的运城市当代文学的发展趋势与基本特点,就必须首先厘清山西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整体文学创作的价值取向,和对于运城市这个传统农业地区的巨大影响作用。

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不但确定了文艺创作的方向,而且提出了文艺作品的风格面貌,那就是创造“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而在解放区的特定环境里,农民就应当是文艺的主要服务对象,并由此催生出一个由山西作家赵树理的小说《小二黑结婚》奠基的民族化、大众化、通俗易懂的文学艺术的表现特色,这种充满浓郁山西乡土风情和地域特色、带有鲜活通俗的白描口语化的表达和广大农民读者所熟悉的生动故事内容,迅速引发强烈的反响,成了《讲话》精神的最早的实践者,被确立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赵树理方向”。再加上当时在晋绥边区工作战斗的部队作家马烽、西戎受到赵树理文风的影响和启发,创作出受到老百姓喜爱的长篇小说《吕梁英雄传》,这种创作特色更加引人关注。
建国17年文学发展潮流对运城市文学创作的影响_李云峰运城现当代文学简述
建国后,随着主导和推动这种乡土气息浓重的文学作品风格的山西籍作家马烽、西戎、束为、孙谦、胡正等陆续返回孕育他们创作的山西省从事文学创作与领导工作,加上虽在北京工作、但是经常返回山西家乡挂职深入生活从事创作活动的赵树理的促进,并以省文联机关刊物《火花》为阵地,赵树理发表了《锻炼锻炼》,马烽写出了《饲养员赵大叔》《自古道》《韩梅梅》《三年早知道》,西戎写出了《宋老大进城》《赖大嫂》,束为写出了《老长工》《好人田木瓜》,孙谦发表了《伤疤的故事》,胡正写出了《两个巧媳妇》《三月古庙会》等短篇小说,都取材于农村,充满山西的乡音土调,被文艺界誉为“火花派”或“山西派”,又谐谑呼之曰“山药蛋派”,正式形成一个独立的流派。

在这一时期,随着第二代作家韩文州、李逸民、义夫、杨茂林以及稍后的宋贵生、草章、杨茂林等的加入,并以一批丰硕的创作成果——韩文州的《浸种记》、李逸民的《两个社长》、义夫(孙思义)的《两个李老头》、谢俊杰的《回乡记》、杨茂林的《新生社》等,使得“山药蛋派”作为一种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光大,在全国的农村题材小说作品方面独树一帜、独领风骚。而这些作家当中,李逸民、义夫就是我们运城的代表作家,也正是在他们的影响和带动下,促进了运城市以“三药蛋派”为主流风格的文学创作活动。
avatar
269789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