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管理
物业交费
切换到宽版
首页
社区
数商
商圈
商城
优惠券
登录
立即注册
运城社区
»
社区
›
运城发布
›
洞见运城
›
秦明:“包产到户”是农民自愿的吗?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秦明:“包产到户”是农民自愿的吗?
2155
0
社区1号
Lv.9
发表于 2024-9-27 17:09:5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
最近知乎新开了一个问题:
有网友私信让笔者去回答,然而笔者在知乎没有开账号,就在公众号这里简单回答一下吧。
其实提问者但凡对真实历史过程做过了解,对足够数量的亲历过家庭联产
承包
责任制推行过程的农民进行过调查,就不会笼统地提出“农民愿意接受‘包产到户’政策吗?”这样的问题。
笔者在上大学以前,通过对小岗村18个红手印事迹的了解以及跟自己父母的交流,基本上也认为是农民自愿冲破束缚、选择了“包产到户”。
然而,到2002年笔者还在上大学的时候,有一次到北京郊区的延庆县进行农村调查,当地农民讲述的一段历史却颠覆了笔者的认知。从那个村的多位农民口中,笔者得知了一位老支书的事迹。
“大包干”在全国推行的时候,这个村的大多数村民却不愿意分田单干,于是在老支书的带领下村民们一直在抵制上级的指令。终于到1984年的时候,这名老支书被以“贪污”的罪名入狱,乡里委派的新支书上任,这个村的分田才得以进行……然而,村民们至今是不相信老支书贪污的。
后来笔者趁着假期,又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向多名老农民询问当年的大包干的历史,却得到了与父母那里听到的不太一样的答案。简单来讲,在笔者家乡,对于包产到户农民的意愿并不一致,有些农民是愿意的,有些农民是不愿意的:
觉悟稍高一点的农民自然是不愿意的,在笔者与他们进行交流时,他们还能讲出一些“大道理”,虽然距离大包干的历史已经过去了将近20年。当然,这种有觉悟的只是少数农民。
家庭壮劳力不足或者是技能稍差一些的农民,或是当时就不愿意的,或是当时愿意、后来后悔了——单干以后,这个群体的经济状况很快被“分化”下去。
而笔者自己家则代表了另一个群体:笔者的父亲与大伯没有分家,家里壮劳动力多;大伯是生产小队长、种田能手;父亲在70年代的时候就被招进了县里的建筑队,农忙的时候可以回来帮忙。所以,像笔者所在的这样的农民家庭是很愿意单干的。到1983年的时候,笔者家就成了村里第一户盖起砖瓦房的家庭。
再后来了解更多的历史,笔者才发现这种状况与毛主席当年的判断竟是惊人的一致:“我为什么把包产到户看得那么严重?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所有制的基础如果一变……两极分化快得很。”
当然,两极分化还只是一个方面的问题。笔者以前就讲过家乡的历史:分田单干之前,笔者的老家已经实现了初级的
机械
化。分田的时候为了体现公平原则,这些机器都被拆成一件件的废铁,平均分配给每户,一夜之间又回到了用牛耕地、用桶浇水的日子;58年、75年两轮大修的灌溉工程也在90年代末彻底荒废……
毛主席当年反对两个主义,一个是“命令主义”,一个是“尾巴主义”。当有人拿“18个红手印”说事的时候,其实是为了抨击当年的集体化是“命令主义”。然而,当我们全面地去了解、看待当年的历史,当年农民的实际意愿的时候,就会发现:不是毛主席搞了“命令主义”,而是有些人搞了“尾巴主义”——把落后份子的觉悟水平,当作农民整体的觉悟水平。
2021年1月9日《人民政协报》曾刊登了一篇文章《共同富裕,一个村庄的信仰与坚守——**乡村振兴启示录》。
其中提到的山西汾阳**就颇有典型意义。
解放前,到处是盐碱、湿泽、荒滩的**自然条件恶劣,是远近闻名的穷村。
1952年春,**农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办起了全县第一个初级生产
合作社
,坚定不移地走上了集体化奋斗道路,靠“一百把镢头闹革命”,开始了长达23年的治水改碱工程,硬是把近3000亩盐碱地变成了适宜机械化耕作的沃土良田。
从成立互助组、合作社到建立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在人民公社时代就**一直是农业合作化运动成功的典范。早在50年代,已经是与西沟村(出了郭玉恩、李顺达、申纪兰三位全国劳模)齐名的先进村。60年代**人自己动手研制农业机械,被表彰为“全国农业机械化的一面旗”;70年代多种经营综合发展,再次受到国家表彰。
70年代末,农业包产到户开始在全国实行。到了1983年,汾阳县318个行政村几乎都已经“土地下户”,**摇身一变成了政治落后村。县里、乡里的书记轮流到**做工作,逼着**分田单干。时任村党支部书记邢利民对领导说,“我下不了手。你们把我撤了吧,选新的村支书来分。”就这样,在全体村民的抵制下,**的村集体经济最终保住了。
当时上面的政策号召党员干部带头致富,邢利民和村支部副书记合办了一家塑料厂。从1983年到1985年,那些先富起来的不是村干部,就是能人。邢利民算了一笔账,那些收入最低的农户和村干部的收入竟相差8倍之多。群众的非议让邢利民陷入了沉思,他从太原到了北京,再到河南,参观了那些坚持走集体经济道路的村庄。回程的火车上,邢利民在笔记本上工工整整、无比虔诚地写下了四个大字:共同富裕。
回到**,邢利民召开了支部会,带头把自己手里的厂子上交给了村集体;在动员党员干部捐出个人企业后,**就成立了农工商联合总公司,确立了农工商综合发展的思路,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用滚雪球的方式,先后创办了20多个企业,村集体固定资产由最初50万元发展到5000多万元。随后,**又通过建立特种水泥厂,实现了由农业经济为主向工业经济为主的历史性转变。
在**村史馆里有一座汉白玉毛主席坐像,身后是一面铜墙,代表着真正的铜墙铁壁是群众。在一个“人间正道私有化”的时代,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成了支撑邢利民和**人继续前行的精神支柱和信仰。
**这样的村庄不是个例,例如人们熟知的华西村,还有80年代分田之后又重新集体化的南街村。但这样的坚持集体化的村庄总体还是极少数,大多数屈于压力都分了。
秦明 · 2024-09-27 · 来源:子夜呐喊|微信公众号
包产到户
,
农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显身卡
相关帖子
•
许远国:农民够苦了,请不要再折腾农民了
•
农民和消费者都看不懂的干货监管逻辑
•
永济关于对农民持有集体资产股权进行评估和债权债务审计的报名公告
•
地主和农民“是一种相互利用的关系”吗?
•
王立刚在盐湖区调研:抓好产业振兴 促进农民增收
•
孙玉良:退休后享受生活还是再就业?农民的悲哀是:干不动了就等死
•
临猗县粮食增产国家多得粮 农民多得利
•
周伯通:淄博市退休工人说,农民就应该有退休金
•
钱伟品:工人农民的地位,决定发展建设的成败
•
滴滴农业为农民打工“机田证”一体化
•
黄鹏进|农民“由城入乡”的反转生活
•
陈曾明|“拾荒权”:世界各地农民的普遍权力
•
吴海龙:西南地区农民追求潇洒生活,宁可在家养猪也不打工,儿子33岁还没结婚
•
裴社镇庭院经济成为农民增收“聚宝盆”
•
河津市柴家镇“产业振兴”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
贺雪峰:乡村振兴要眼里有农民
•
李昌平:2023年农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增7.6%?
•
河东农民在广袤田野上抢抓农时
•
欧植竹:同农民“比角”,是医治“心病”的一剂良药
•
为了祖国强盛:面对干旱,农民又跪下了
•
井冈山观心:粮食产量是因为包产到户提高的吗
•
封小郡:直播带货农产品,农民真的赚钱吗?
•
周伯通:经济学家说中国农民懒惰愚蠢,简直混账
•
工人和农民,镰刀和锤子
•
明为:把农民转移到城镇,消费水平就提高了吗?
•
赵磊:“包产到户”的账,不能这么算
•
青鱼石:国内富豪花400万回春,河北农民得病无钱医治锯断右腿
•
农民要牢记1984年
•
农民何去何从
•
如何将农民、农村资源再组织起来?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社区1号
Lv.9 管理员
主题
回帖
0
积分
269378
+ 关注
发消息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小程序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