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回复

李冰修筑都江堰_冯建国

2071 0
发表于 2024-10-4 11:38:5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说到李冰,运城人多引以为傲,他是我国战国时期杰出的水利工程学家,都江堰兴建的组织者和设计者。李冰原名李讳冰,号称陆海,魏国永泽(今盐湖区解州镇郊斜村)人。秦昭王十七年(前290年),随着魏向秦献河东400里地而成为秦民,公元前256年至前251年,被秦昭王任为蜀郡守。期间他带领人们修筑了都江堰,整个工程是由分水堰、飞沙堰和宝瓶口部分组成。其规模宏大,地点适宜,布局合理,兼有防洪、灌溉、航行三种作用。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排灌作用,确保了当地农业生产,成为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罕见的奇迹,人类文化遗产的一座丰碑。

驰名中外的都江堰,位于四川灌县城西岷江上游,距成都59公里。古代蜀地(今四川)非涝即旱,有“泽国”“赤盆”之称。纵贯蜀郡的岷江自四川北部高山急流而下,汹涌澎湃,流到灌县地方,地势突然平坦,水势骤减,泥沙淤积河床。更有玉垒山挡住东流的去路,每到涨水季节,西岸洪水为害而东岸多为旱象,当地百姓叫苦不绝。秦惠文王九年(公元前316年),秦国吞并蜀国,为了彻底治理岷江水患,特地派精通治水的李冰取代政治家张若担任蜀守。
李冰修筑都江堰_冯建国
李冰是个很有学问的人,他不仅知天文地理,而且还注重实地考察。担任蜀郡守以后,下决心要解决这个问题,救老百姓于水患之中。为此他领着儿子二郎和工程技术人员,沿岷江岸进行实地考察,走遍了川西的山山水水,制定了综合治理岷江的规划方案。为了使岷江的水能够东流,他首先把玉垒山凿开了一个20米宽的口子,即“宝瓶口”。然后带领民工“凿离碓,以避沫水(今青衣江)之害”,被分开的玉垒山末端,状如大石堆,就是后人称做的“离堆”。此外,他还采取了在江心中构筑分水堰的办法,把江水分做两支,逼使其中一支流进宝瓶口。

随后,他在总结前人治水经验的同时,结合岷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大胆地将河东盐池(古称解盐池)初见成效的“垦畦浇晒法”,应用于治水工程。他和儿子二郎按照“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思路,釆取“分洪溢道,笼石为堤”的办法,征调民工,就地取材,修都江鱼嘴,筑内、外金刚堤,建飞沙堰,开宝瓶口,兴建成布局合理、施工技术高超、受益面积广阔的都江堰无坝引水工程。
李冰修筑都江堰_冯建国
在修筑分水堰的过程中,当采用江心抛石筑堰失败后,李冰另辟新路,让竹工编成长三丈、宽二尺的大竹笼,装满鹅卵石,然后一个一个地沉入江底,终于战胜了急流的江水,筑成了分水大堤。大堤前端开头犹如鱼头,所以取名叫“鱼嘴”。它迎向岷江上游,把汹涌而来的江水分成东西两股,西股的叫外江,是岷江的正流;东股的叫内江,是灌溉渠系的总干渠。渠首就是宝瓶口,流经宝瓶口再分成许多大小沟渠河道,组成一个纵横交错的扇形水网,灌溉成都平原的千里农田。分水堰两侧垒砌大卵石护堤,内江一侧的叫内金刚堤,外江一侧叫外金刚堤,也称”金堤”。

都江堰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部分组成,分水鱼嘴是建于江心的分水堤,由此把岷江水分导流入内外二江;飞沙堰在内金刚堤和人字堤之间,调节由分鱼嘴流来的水流量。宝瓶口是人工凿开玉垒山,是控制内江灌渠流量的咽喉,因为形状很像瓶颈而得名。三个部分相互呼应,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都江堰工程建成以后,使川西平原“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沃野千里,号为陆海”的“天府之国”,李冰也被尊为“川主”。后世为纪念李冰父子,在都江堰修有二王庙,成为著名的风景名胜。
李冰修筑都江堰_冯建国
272603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