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高耸挺立黄河岸 逶迤蜿蜒中条山_河东演义第四回

53 0
发表于 2024-10-4 16:19:1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登录免费浏览更多你关注的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各位看官,上回我们说到盘古舍身造福人类,营造出一个日月同辉、山清水秀的优美世界,打造出一个地杰人灵、万千气象的美好人间,更是造就了黄河岸边的中条山。要说这中条山,高耸入云,横卧中原,可正是一座上好的宝山,不论是地理方位,还是山中宝藏方面,在全国名山中都是屈指可数的。
高耸挺立黄河岸 逶迤蜿蜒中条山_河东演义第四回
说到这里,各位看官大约要问,中条山名在何处?宝又在何方?诸位且慢,请听在下一一道来。要知道我们祖国大地上可是名山荟萃,枚不胜数。先说起著名的五岳,那可是先祖们踏访巡游,千百年封就的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个顶个的名山大岳;再说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九华山,普陀山,峨眉山,也是“巾帼不让须眉”,一个个美丽绝伦;还有那道教四大名山,齐云山,青城山,龙虎山,武当山,也是一个个身怀绝技,傲然于世;更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雄险俊秀,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
高耸挺立黄河岸 逶迤蜿蜒中条山_河东演义第四回
不过诸位看官,晋南人有句俗语,香油菠菜,各有所爱。就我自己而言,遍览华夏名山大川,还是更喜欢山势雄伟、底蕴深厚的中条山。这不仅因为中条山是我们故乡的山,而且还因为它在我的华夏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是其他任何名山所替代不了的,这绝对不是夸大其词。要说我们的中条山,那可是早在历史上就是闻名遐迩的,《史记·封禅书》里这样记载道:“自华以西,名山七,一曰薄山。薄山者,襄山也,亦中条之异名。”同样在《穆天子传》中也有记载:“(周穆王)东巡自河首襄山。襄山即是中条山。”
高耸挺立黄河岸 逶迤蜿蜒中条山_河东演义第四回
各位看官,可见中条山曾经叫做襄山,是上了史记和穆天子传的。即使到了近代,尽管中条山文明已经随着冷兵器时代的远去而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但由于地处晋豫秦交界 要冲,屏蔽着洛阳、潼关和中原大地,瞰视着晋南和豫北,拱卫着西安古都和大西北黄土高原,其战略地位也还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近代军事家们的眼中,它的军事意义不仅从未下降过,甚至变得比以前更为重大,往往被称作“东方的马奇诺防线”。
高耸挺立黄河岸 逶迤蜿蜒中条山_河东演义第四回
如果提起抗日战争时期那场震惊中外的中条山战役,想必大家都不会耳生。我们暂且不说它的胜败如何,但看它在战争中的战略地位,就足以说明它在中华名山中的重要性了。那是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最为悲惨的一场战役,史书将其称为"中条山战役",满含着血泪与悲壮。由于对战役准备不足和指挥不当,会战开始后,中国军队节节败退,损失惨重,却也映衬出中华儿女的英勇不:第3军军长唐淮源,指挥全军顽强拼搏,战至最后一人,在大雨滂沱中,举刀自戕殉国,血染沙场;12师师长寸性奇左腿被炸断后,不愿被俘,宁死不屈,拔枪自尽,麾下官兵无一人脱逃,全军殉国。战役结束后,中国军队损失近8万人,被当时的国民政府视为抗战中"最大之错误"和"最大之耻辱"。
高耸挺立黄河岸 逶迤蜿蜒中条山_河东演义第四回
战役虽然失利,但丝毫不影响中条山的战略地位。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是将中条山视为关中门户的,因为日本人想要打进西安,就必须先拿下中条山。日本人在占据中原后,也将中条山称为"盲肠",认为拿不下中条山,就是得了"盲肠炎"。于是日寇在1937年至1941年初期的三年时间里,13次围攻中条山,都被卫立煌指挥的中国军队击退。
高耸挺立黄河岸 逶迤蜿蜒中条山_河东演义第四回
在当时的中国军队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那群号称"冷娃"的陕西子弟兵,即国民革命军第17路军,杨虎城将军的家底。他们血战3年,用伤亡两万多人的代价,把不可一世的日本人一直拒阻在潼关以外。为此,有音乐家曾谱曲赞美道:"中条山,高又高,它是我们的齐格菲,它是我们的马奇诺……"
高耸挺立黄河岸 逶迤蜿蜒中条山_河东演义第四回
各位看官,战旗猎猎,战马嘶吼,中条山血风腥雨为忠魂祈祷。听完在下说到这里,想必诸位该对中条山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了吧。不过我还是要问各位看官们,虽然中条山有如此之名,而且也就在我们的身边,然而我们到底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它呢?也许在我们一些人的眼里面,中条山就只是“一年一场风,年初到年终”的印象。而且说起中条山来,往往也只知道垣曲、盐湖至永济这一段,其实是相差甚远矣。
高耸挺立黄河岸 逶迤蜿蜒中条山_河东演义第四回
事实上,中条山堪与华山齐名,因为居于太行山及华山之中,遥望晋陕豫大地,俯瞰一路向东的大河,因山势狭长,像一条蜿蜒起伏的长龙,所以给它取名叫做中条山。只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往往是墙里开花墙外香,美的东西越是在我们身边,就越是容易被人们忽略掉,所以中条山才被我们渐渐地遗忘掉了,其原因就在于人们总是存在着一种“远处和尚会念经”的误区。
高耸挺立黄河岸 逶迤蜿蜒中条山_河东演义第四回
各位看官,俗话说的好,我们不识条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个道理讲的很是深刻。设若我们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但见中条山依黄河而行,山水相依,互为表里,构成了一道磅礴于世的天然门户,守护着中原与大西北的平安,是何等的雄伟壮观。唐代史学家司马贞深知其重要地位,就曾挥笔写道:“大河径中条(山)之西,自中条(山)以东,连汾、晋之险嶝,谓之岭厄。”在古代人的眼里,其战略地理位置不言而喻。只是我们都是凡人,缺少圣人们那样的慧眼,因而才很少关注它,常常只将其当作是一座普通的山脉而已。

这才是:

不识条山真面目,

只缘不进此山中。

要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作者:冯建国
272639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