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管理
物业交费
切换到宽版
首页
社区
数商
商圈
商城
优惠券
登录
立即注册
运城社区
»
社区
›
运城故事
›
河东文学
›
清风徐来 流年有爱_散文_卢运锋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回复
清风徐来 流年有爱_散文_卢运锋
2136
0
社区1号
Lv.9
发表于 2024-10-6 19:09:2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
几片蜷缩的落叶被秋风裹起,在短窄的巷子里来回翻卷。卸去了葱茏的大槐树,虬枝交错,阳光穿透密匝的枝杈,把喜鹊窝孤零地卧在树杈上。
“呜呜呜,呜呜呜,我就要上!就要上!”巷子的尽头,一个约摸十岁模样的娃娃,一边伤心地哭泣,一边和一位老妇人犟着……
“好娃咧!不是非不让你上,让我想想法子嘛!”三寸金莲上紧绷着腿带的老妇人,像风中踩着高跷一样,颤颤巍巍,无助中连说带求地劝着。
“那孩子怎么了?”一位路过的干部模样的人,关切地问巷口的村民。
“哦,那是母子俩,娃他爹病在床上几年了,现在娃考上了学堂,家里供不起,娃非要上,老婆婆急得没法子。”
“哦!”干部模样的人感叹着顿了顿,走了过去,边走边在灰白的上衣兜里掏着,掏出了两张十元钱,稳稳走上前,把钱塞到了老婆婆的手里,摸了摸孩子的头,嘱咐道:“好好去学,学成了报效社会!”在老婆婆的不知所措中,转身离开了。
这发生在永济市栲栳镇王东村1951年深秋里短暂的一幕,从此定格在了父亲的心里。那年父亲虚岁十四,奶奶近六十。
十亩地里一苗谷。老来得子的爷爷,几年前就病倒了,家里家外全靠奶奶一双三寸金莲撑着,成着百法,坚持供父亲读完了高小。此刻,考上了初级师范的父亲,想要去报到,奶奶深感生活的艰难,下不了继续供父亲读书的决心,母子间才爆发了这令人心酸又无奈的冲突。
如今,20元只是几斤青菜而已,无关一点痛痒。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时,百废待兴,两张十元是一笔大钱,家境好的人家在年景好的日子里拿出来也是费劲的。
妈妈回忆说,那时候,鸡蛋小的一分钱,大的两个三分钱,攒一个月能卖个块把钱就能解决大问题;不太好的白菜一斤不到一分钱,一编织袋萝卜一毛钱,猪肉五六毛钱一斤,十元钱在村里就可以办一场席面。
在这新生活刚刚起步,家庭最艰难的时刻,那位下乡干部的两张“大团结”和那句鼓励的话,让一家人的天,一下子晴朗了。
第二天,天不亮,后院大槐树上的喜鹊就欢快地在枝头跳来跳去,“喳喳喳”脆响的叫声清澈了整个村庄的上空。父亲揣好奶奶给的五毛钱,包上用旧衣服改的一件上衣,背上馍布袋,小跑着出了巷子,步行去一百多里外的运城报到。那时交通很不方便,自行车都很少见,到哪就靠两条腿。不认识路,就一直朝东走,走着问着,饿了啃几口馒头,渴了讨碗水喝,天黑了就借宿在老百姓家里,天亮了继续走,直走到第二天午后才到了学校。同学们几乎都是走着来的,男生清一色的灰黑不分,进门身子一抖,尘土飞扬,新旧补丁立马分得出来,却又自然而然。手提腋夹的多是看一眼混淆、看两眼相识的馍布袋和瘪瘪的、裹着一两件旧衣服的土布包袱。灰头土脸中,不等坐下来就又是揉腿又是按脚的,但一个个都是满身喜悦,满脸好奇,入学的兴奋冲淡了一路的辛苦。
父亲说,入学的第一天,他就把那位干部的话默默地记在了心里,好好学习,能帮人时一定帮。奈何,初师的第一年,爷爷就去世了,家里更没了依靠。那时,学校管饭,清汤糙馒头,马马虎虎可以护住肚子。菜有那么两样,但要花钱买,多数学生都是路过看看。馋得忍不住了,就跑去街上买两分钱一包的辣子面,热馍馍一掰两半,撒上,一挤一攥,一口下去,也是一个“美”,紧着点,一包可以美上好几天。最奢侈的是五分钱一碗的扯面,常是两个同学合一起,凑够钱,拿上馍,一路紧走,出钱的多吃面,拿馍的多喝汤。汤是免费加,馍吃自己的,两美。
父亲每年只是放假时往返学校几次,靠的还是两条腿,每次去就拿几毛钱,背点咸菜,好的时候能带些柿子和大家分分。更多的是和同学们在学业上相互帮助,课堂上借这共那,课堂下排着队夜以继日地传阅抄写……空闲时,就是和同学们一起帮助学校和老师们干些出力气的活。学校当时还很简陋,需要完善和动手的很多,大家都积极出力、出主意,修补黑板和桌椅板凳、刻印资料、自制教学器材、修建体育设施,甚至配合老师编写教材等。每一样,父亲都走到了前面。那时候,校外的义务劳动也很多,修路、支援夏收、整修盐池、挖蓄洪池等,他也从没有惜过一点力。
初级师范四年,父亲学业、体育、品德均名列前茅,尤其是在体育方面更为出众。他多次参加省级和国家级体操比赛,获得了优异成绩,1956年代表山西赴京参加第16届墨尔本奥运会体操选拔赛,成为国家一级体操运动员,为学校争得了不少荣誉。毕业后,父亲被学校推荐继续上中师,两年中师毕业后留校任教。
当了老师,有了学生,更有了工资。父亲第一月的工资除了给奶奶买了一个暖水袋和给家里扯了几尺布之外,其余的都买了针线、扣子、鞋带、裤带,还咬牙买了两双学生穿的运动鞋。
父亲主要负责体育课,自己当学生时就常看见同学们裤带断了、鞋底掉了、衣服开了,现在有了能力,可以方便学生们。几年前,我拜访父亲的一些学生时,好几个学生都提到了这些事。他们说,体育课上跑着跑着,突然裤带断了,卢老师走过来从口袋掏出一根新裤带;跑着跑着,鞋底掉了,卢老师让学生去他宿舍拿鞋;练习跳马,上单杠双杠,衣服开了撕了,扣子崩了,都会去卢老师宿舍……
几年后,父亲做了班主任,经常遇到学生家里有急事请假,看着学生坐车不赶趟,骑车子没有,走着吧,一天也不定能到了家。父亲就下决心买辆自行车,那时一辆新车子需要一百多元钱,是大半年的工资,自然是买不起。父亲就连攒带借,几个月后买了一辆旧的,自己捣鼓着修理妥当。学生们讲,那时,家里一捎话来就是急事,去办公室给老师请假,准完假,卢老师就一句话:“骑车子回去吧,路上不要着急!”
听父亲在师范的老同事们讲,父亲有个习惯,一有时间就骑着车子去周边的村子里转,学校里看。看见不上学的孩子就去家里劝,发现有身体条件好的,记到小本子上,小的就指导鼓励,够年龄的,就想法招到学校里培养,由此发现和培养了许多体育人才。
提起这,后来在
教育
局和体委的同事们也都是这么说:“你爸是一到下面,进村就下车,进了学校就挪不开步了,到了操场干脆不走了,非要催上好几回。”很多年间,晋南的体育工作者有不少父亲的学生,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只专业好,更是真心热爱老师这个职业,能和学生打成一片。
父亲做了老师后,一直没有中断体育训练,每天晚上一个人在操场上练。他1958年入选省备战第一届全运会体操集训队,并加入省体操队;1959年代表山西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第一届全国运动会;父亲带的班获得了山西省共青团模范班集体;在师范当体育老师期间,师范体育工作多次荣获晋南、山西省和全国先进示范单位;在教育局负责学校体育工作时,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现场会在运城召开;在体委工作期间,运城竞技体育获得在省运会上总分第三的最好成绩;两次出席国家体委和教育部召开的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并在会上做经验介绍;1985年,荣获国家体委颁发的“新中国体育开拓者”荣誉奖章。
父亲教过的学生,都是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很多都走上了重要的领导岗位。我在孔夫子旧书网上买过一份1962年“晋南专区体工会议”文件之九,文件最后有这么一段:“在教学中大胆尝试、探索,这样不断积累,不断提高,前后加以总结,再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卢xx同志已经在《新体育》上发表了几篇具有全国性的教学经验,就是他实践体验、苦心研究的结晶,对全组同志启发很大。”
父亲在师范做了16年的老师,每月的工资接济了这个接济那个,一茬一茬的学生没有个完。母亲说,“没见你爸拿钱回来过,你奶年纪大了需要照顾,你们四个吃饭穿衣上学,队里年年工分不够,不把钱补上不给分粮食……大的就靠我去娘家要,小的就靠从鸡屁股里掏,年底就靠圏里那头猪,村里人都说咱家有个挣钱的,我怎么就没看见过”。
改革开放后,我们都到了运城,母亲也只好离开了村,一家人终于团聚。可没有了其他收入,父亲一个人的工资养活一家人捉襟见肘,母亲不得不打各种零工补贴家用。母亲说:“家里就这条件,你爸还在外面帮人,把家里的褥子都拿给体校的学生了。我恼火,你爸说,看见有的学生床上就薄薄的一层,心里就过不去。”说有一次刚发了工资,父亲装了50元出去置办东西,不一会儿空手回来了,母亲问买的东西呢?父亲说,在门口碰见了一个好像是以前的学生,来运城办事,看着是遇到难了,就给了人家,连名字都没问。自此,母亲老是要操心父亲什么时候发了工资,生怕父亲都帮了人,一家子的嘴又都吊了起来。
二姐说,她小时候看过父亲捎回来的一封信,信上说,他一个月才花了五分钱。我们记忆中,父亲好像不曾给我们买过衣服什么的,拿回来的糖也都是同事们有喜事给的,攒到了一起。我和哥哥上初中时,父亲已到市教育局管学校体育工作了,我俩相同的记忆就是父亲到学校里检查工作的时候,看见我们了,过去摸摸头问一句:“水(墨水)笔有吗?”然后又忙去了。小小的孩子,心里曾是那样失落,现在想来,父亲能当场给我们的,只有他上衣口袋里的钢笔,别无他物,得亏那时候我们都很自立和懂事,没有让父亲尴尬。
小时候,我们对父亲都没有太多的概念,只知道父亲很忙,过年也是年根根回来,一到家就是给乡亲们写对联,直到三十晚上。年节里,他还要看望村里的老人、以前的老师们,亲戚家都去得少,一天见不了面,一过初五就又走了。母亲不禁埋怨:“你父亲一心都在工作上,家里除了奶奶身体不适能立马回来外,盖房子时都没能回来一天,捎信去叫,也只是托人捎了几十元钱和一些干菜回来。”
年轻时,我们和父亲一直都不是很亲近,有敬有畏,只是缺少亲近,感觉他不太关心、在意我们,不懂别人为什么一见我们,就说父亲如何如何好。
成年后,我们慢慢理解了父亲,读懂了父亲,也潜移默化地成了父亲,痛惜的是父亲退休不久就病逝了,我们没能好好地尽孝。面对追悼会两边悬挂的挽联,“执教十六年呕心沥血辛勤耕耘桃李遍布条山南北;从政廿四载清正廉洁务实拼搏英才辈出三晋内外”,我们读懂了许多,理解了许多。
父亲讲,上班后没几年,就开始打听当初资助他上学的那位干部,但那时学校很忙,每年在家待不了几天,加之那位干部当时只是路过,没人认识,打听了多年都没有消息。父亲说,他想找到恩人,一是当面说声谢谢,再是向他汇报一下学习和工作的情况。断断续续地找了许多年,20世纪80年代初,终于打听到了确切消息,赶到村子里,遗憾的是老人已去世两年了。老人的后辈坚决不接受父亲经济上的报答,说他们的父亲帮过很多人,都不曾接受过回报。父亲跪在麦田深处的老人坟前,向老人汇报了学习和工作的情况,告诉老人家,“好好去学,学成了报效社会”这句话,他一直铭记在心。
清风徐徐,芳草青青。走出村口,站在大路上,父亲静静地回望。远处,澄澈的天空下,无边的麦浪,一波接着一波……
清风徐来
,
流年有爱
回复
点评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显身卡
相关帖子
•
临猗县创新学校组织“清风徐来 廉花盛开”活动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回复
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社区1号
Lv.9 管理员
主题
回帖
0
积分
274848
+ 关注
发消息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小程序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