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回复

寇广禄:晋妈蜀娘

51 0

登录免费浏览更多你关注的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为什么用“晋妈蜀娘”做文章标题?

因为在我们国家不少地区,将妈叫娘的有之,将娘叫妈的也有之。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阎维文演唱的《母亲》中,将娘妈并称。我这里称妈的,是指我的亲妈;称娘的,是指像我亲妈一样的丈母娘。

挑战命运的晋妈:冯绒花

我妈冯绒花生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农历九月初九,属羊。我家乡对属相为羊的女性评价不高,认为“女儿羊命不强”,是失群之羊,多灾多难。对属相为羊的男性评价很高,称其群内之羊,名显荣贵之命。我对此半信半疑,但从妈的生平却多少明了些事理。

(一)

妈祖籍河南省淅川县冯营村人,属豫西山区,历史上非常贫困。她3岁时,随父母徒步乞讨千里,从河南来到山西省永济县(永济1994年撤县设市)上高市村定居下来。妈15岁时嫁到席村(我老家)做寇步云(我祖父)之子寇宽业(我父亲)之妻。那年,父亲15岁,他们都属羊,同年同月生。

在永济落脚后,外祖母又先后生了两个女孩。因生活极度困难,当她们长到10岁左右时,就分别以童养媳身份送到了孙李村周家和三张村张家。由于外祖父母的河南老家还有父母和两个儿子,亲情的牵挂、故土的眷恋,使他们不得不割舍下女儿又回了河南,这一走就是半个世纪。我妈和两个姨妈,直到离世也未再见到爹妈。只是在1957年,外祖母和她两个儿子的照片才寄到我妈手中。自外祖父母离开永济,两妹妹给了人后,妈真成了“失群之羊”。

妈嫁到席村,家境非常困难。祖父青壮年时期,一直给富裕人家当长工,经过近20年艰苦奋斗和省吃俭用,好不容易才买了点属于自己的土地,结束了给别人当长工的生涯。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祖父中年丧妻,经介绍娶了个山东盲人为妻,妈就承担了照顾盲人婆婆的责任。从1932年7月到1937年7月,妈先后生了4个孩子,其中第3胎为双胞胎。前后不到5年,家里一下增加了4个孩子,对妈和一眼望到底的贫穷之家来说,无疑是沉重负担。我幼年和少年时期,看见妈从未闲过,地里的农活要做,家里要煮饭、纺织,8口人的穿戴缝补还要做。在日寇侵略期间,她还要经常拖儿带女“逃难”,日子非常艰辛。妈就这样年复一年地干,月复一月地做,日复一日地缝。

女本柔弱,为母则刚。妈用她瘦弱的双肩,将黎明扛到黄昏,把光阴挑进岁月,使儿女从小长大,远走高飞。

(二)

我1949年年初参加革命,随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南下四川。二弟师范毕业,在千里之遥的一所中学教书,因出了教学事故受到批评处分。老三好不容易从农村走出,在当时运城地区汽车修理厂当工人,可一次工伤使他左手几个手指被机器切掉一半。接二连三的事故,无疑雪上加霜,给妈精神打击很大。1956年至1958年,我爷爷和盲人奶奶相继去世,妈一手操办后事。接着四妹牡丹出嫁,父亲又经常外出做工,家里只有一个10多岁的小妹陪伴妈,妈再次成为悲伤的“失群之羊”。

由于长期劳累,妈不幸患上了支气管哮喘病,随着年龄增长病情加重,后发展成肺心病。寒冬腊月基本上不能躺下睡觉,只有半卧半躺才稍感缓解,严重时几乎彻夜难眠。长期疾病折磨,使妈生则极其痛苦,欲死又舍不得她牵肠挂肚的5个儿女,丢不下与她患难与共、风雨同舟的老伴。

1970年冬,我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工作,和同事“外调”到山西,行前我特意做了30斤腊肉送回老家挂在房檐下,告诉妈:“您如果想吃肉,就取下来吃。”这年农历腊月二十七,我从太原返回家里,妈已在弥留阶段。她看见我第一句话是“禄子,你回来了”,第二句话是“禄子,你做的四川腊肉真好吃,妈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肉”,第三句话是“禄子,妈实在不行了”。第二天凌晨3时,年仅63岁的母亲永远离开了我们。

(三)

妈病故在腊月二十八深夜,早上起来就请来邻居们帮忙给妈妈打墓。这年腊月是小月,没有三十。过完初一初二,我们兄弟姊妹及5家的子孙披麻戴孝,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在一片呼天抢地、泪雨涟涟的气氛里,极其隆重地与近百名亲朋好友一同护送妈妈的棺木至祖茔下葬。

1971年春节,是我人生中最悲痛难忘的春节。记忆中,没有哪一户在正月初一家里还停放着病故亲人的棺材。这天全村除我们家外,所有人家都在自家门口或院内鸣放鞭炮,点燃院内用柏树枝摞起的“柏楼”,庆祝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一大早,各家吃完热腾腾、香喷喷的饺子后,无论大人小孩均穿新衣、戴新帽,给家族中的长辈及亲朋好友拜年。村里巷里欢歌笑语,一派节日气氛。

相反的是,由于妈刚去世,按照风俗,再亲再好的亲戚或朋友,都不会来我家拜年的。全家披麻戴孝,每个人都愁眉苦脸、悲悲切切,既没有节日的欢乐,也失去了往日笑容,沉浸在失去亲人的痛苦中。

勤劳善良的蜀娘:肖素蓉

我的丈母娘肖素蓉生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正月初一,属鼠,出生地为四川省内江县(后改为市)椑木镇黄坪凹肖家湾。

(一)

娘的肖家是个富庶人家。那时讲门当户对,娘嫁到的内江县东兴镇老鹰坝朱家是耕种土地和从事多种商业经营的财主。据《内江市志》记载,朱家在清朝年间,曾是当地第一家从事票号业务服务的民间私人企业。

朱家家大业大,共有8个子女,均受过良好教育。我丈人朱邦礼(瞻亭)是位文人师爷,写得一手好字。后来朱氏弟兄分家,丈人朱邦礼分得一份丰厚祖业,他子承父业,大干一番事业,20世纪30年代在内江县开设“裕祥钱庄”。然而事与愿违,钱庄贷出去的款,一些客户以种种理由借债不还,而钱庄资金来源日益匮乏,再加之兵匪四起、货币贬值,丈人一气之下丢下年仅42岁的妻子和4个儿女,独自去了贵州省赫章县谋生路,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最终病故他乡。3个儿子各奔东西谋生,娘带着未满5岁的女儿,从内江投靠到成都八姑妈家艰难度日。

(二)

1958年年初,我奉命调往甘孜藏族自治州税务局工作,同年底,娘的爱女与我同甘共苦,也毅然决然地从富庶美丽的“金温江”,调往比较穷苦的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工作。娘思女心切,听说甘孜州生活条件艰苦,在她59岁年龄时,竟出人意料地决定到康定与我们生活。

娘在康定一待就是12个春秋,在这12个寒来暑往的4300多个日子里,她与我们一起经受高原缺氧和风雪严冬的考验,度过了因自然灾害和种种因素而造成的衣食极其匮乏的年代,将我的两个儿女带到11岁和7岁。当时我们住在铁门坎一个锅庄的二楼,距离妻子世英上班的甘孜州医院一里路。妻子身为共产党员,又是护士长,身先士卒,对工作认真负责,上班8小时不能回家给孩子喂奶。两个孩子上午、下午各喂一次奶,都是娘背着孩子上医院喂的。春去秋来,寒来暑往,娘风雨无阻地在康定城那条凹凸不平的街道上走了无数个来回。

儿子1959年出生。他出生第二年,我被抽调到理塘参加旨在“改变落后地区面貌”的工作。时逢困难时期,物资非常短缺,记得1960年农历四月初八,是康定传统的“转山会”,当时虽然食品供应紧张,但在“转山会”上价格高的食品仍可买到。娘把孙子托付给一位杨姓邻居照看,独自一人到城南南无寺旁的“转山会”买了几种食品,高高兴兴地带回家。从我们家住的铁门坎到“转山会”约3里,凹凸不平的慢上坡土路,对于被缠过足的小脚女人来说,来回是多么困难的事,在路上一不小心就会摔倒在地。她老人家克服困难,连续3天前往“转山会”排队购买肉食品、糕点等副食品,为她喂奶的女儿和外孙补充营养。

娘和我们一起生活了12年,日子虽然艰苦却也无限乐趣。娘70岁生日的第二年,不幸患上了脑溢血全身瘫痪,我在娘的病床边侍奉了30个日夜,为她喂水喂饭、倒屎倒尿、清洗衣服,病友、医务人员夸我是个好女婿。娘经抢救脱离生命危险,却卧床不起两年有余,直到74岁那年病故。2002年7月,我们为娘立墓碑,建了一个约10平方米的精致墓园。

(三)

娘42岁就与丈夫分居川黔两地,直到74岁病逝,长达30多年未能与其团圆,这是娘及朱家的一大遗憾。当时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几十年均未从贵州寻找到父辈下落。随着时间推移,朱家孙辈逐渐成人,寻找亲人念头愈加强烈。

娘的大孙女朱玲,是一位性格倔强、非常执着的女性,当时10多年前她曾提议去贵州省赫章县寻找爷爷下落,向已去世的妈妈、奶奶有个交代。2000年春节当天,我们一行8人专车去泸州经纳溪转道贵州,因公路状况差没有成行。

2003年国庆长假,朱玲与爱人尹显章、妹夫曾成元等人再次前去赫章县。她们在赫章县经过3天查访,确认爷爷新中国成立后曾在县政府做过秘书工作,直至退休后落户县城内。据知情老者讲,20世纪80年代初曾见过爷爷,以后再未相见。因此推断此后不久爷爷就离开这个世界,至于身葬何处,因年代已久,与他同龄者相继去世,也无从得知。据赫章县一位老者说,在长达30年左右的时间里,曾有不少同事给爷爷提过重新组织家庭,然而都被他谢绝了,他说:“我四川有妻室儿女,不能那样做,绝对不干那种对不起妻子儿女的事。”

在娘42岁那年,丈夫就离开她去贵州,直到1974年年初过世,30多年间未见到他的面,未收到只言片语,娘无时无刻不在想着丈夫,娘的痛苦与悲伤只有自己承受,据说偶尔也在孩子们面前提到他们的爸爸。娘过世后,三哥多次在我们面前说,据与娘在一起时的观察和了解,每当娘看见那些老夫老妻成双成对出现在公园、电影院或一起购物时,她都会以羡慕的眼光久久地看着那些相亲相爱的伴侣。每当说到这些,三哥都热泪盈眶,饱含深情地说:“我们做儿女的,对不起爸,对不起妈。”

2003年清明节前一天,我和夫人及三哥三嫂、朱玲等带上从赫章县带回的那包泥土去扫墓。车出万州城郊,在约10公里外的一家农家乐院坝内停下,然后步行约40分钟到达九龙果园埋葬娘的墓地。这天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碧水蓝天,万里无云。我们一行很快到了娘的墓前,摆放好供品,大家不约而同地说:“现在,我们将爸的灵魂给娘带来了,与您埋在一起,二老可以在天堂团聚了。”心诚则灵,情真则明,我们后人只能这样抚平娘心灵上的伤痕。

亲爱的晋妈蜀娘,你们两位离开我们都50多年了,你们生前的音容笑貌,无时无刻不出现在儿女的眼前,这辈子儿子没能力让你们过上好日子,想起来就感到深深地自责和无比的内疚。如果真有来世,下辈子我还要做你们的儿子,孝敬你们,照顾好你们。
avatar
273311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