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解读运城关王庙的三个关键词

78 0

登录免费浏览更多你关注的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解读运城关王庙的三个关键词

运城关王庙,史称武安王庙,俗称信义财神庙。这里不仅供奉着天下关公,还承载着源远流长的关公文化、河东文化和盐商文化。此次,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座迄今700多年的古老庙宇。

运城关王庙修建历史及演变过程,可用三个关键词解读:即三个朝代、三个人及三大文化现象。

三个朝代

三个朝代,主要指运城关王庙于元明清三个历史时期组织、创建与重修。

该庙献殿南侧立有一通明正德七年(1512年)立的《新修运司城关王庙门记》碑刻,碑刻上书:“人传该庙创自于前元时期。”创建原因及准确年份不详。

据明代万历年间河东乡贤刘敏(弼)宽编撰的《定园集·重修武安王庙记》载述:“河东运城盖古圣惠镇,旧有武安王庙当市之中……其庙不知创自何代,考庙碑,元至正五年(1345年)修,明成化元年(1465年)重修,正德七年(1512年)再重修,嘉靖十四年(1535年)又重修。”
解读运城关王庙的三个关键词
明代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河东大地一场地震,使得关王庙倒塌,灾害严重。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巡盐御史吴楷偕盐商大贾重建再修,其主殿于第二年落成。

此次主殿重修后匾额上书“乾坤正气”,落款日期为“万历戊戌岁夏六月之吉”。清雍正十年(1733年),雍正皇帝为关公镇守荆州时当年府邸故基上所建起的荆州古城南纪门关帝庙正殿,题写了同样内容的匾额。据考证,运城关王庙的牌匾比其早了135年,足以见得河东盐商们站高望远的先见之明。

刘敏宽编撰的《定园集·重修武安王庙记》中还记载:此次重修,使得庙内正殿、阜门(山门)、香亭、祭祀楼,包括卷棚、献殿等,均得到扩增、加固和装饰,殿前南北钟鼓楼、厢房、楹坊(廊坊)和殿后寝宫、麟经阁、启圣祠、桓侯祠、药王利市亭及道院,也得以创建。其规制为两进院落,中轴线上依次为木牌坊、阜门、香亭、献殿、正殿、寝宫、麟经阁等;两侧配以启圣祠、桓侯祠、药王利市亭、钟楼、鼓楼、楹坊、道院等。关王庙原占地10余亩,现占地2059.64平方米(折3余亩),原来是现在的3倍之多。

运城关王庙献殿中梁上写道:咸丰柒年岁次丁巳癸卯月戊申日吉时重修;山西河东兵备道兼管山陕河南三省盐法道黄经。这是说,到了清代咸丰七年(1857年),山西河东兵备道(主要负责辖区军务,监督地方军队,管理地方兵马、钱粮、屯田、税务及维持地方治安的guan员)兼管山陕河南三省盐法道(主要负责管理盐政事务的guan员,又称盐运司)黄经,再次组织筹工捐款,在保留部分元代遗构的基础上,重修关王庙献殿及其他。

据该庙清代光绪年间碑刻记载,当年关王庙为两进院落,中轴线上依次为怡神楼、木牌坊、山门、肃敬门、献殿、正殿、麟经楼;南侧配以禅院、桓侯庙、碑亭、钟楼;北侧配以碑亭、鼓楼等。另设有关公坐像、骑马像、风雨竹碑刻等文物。

三个人

三个人,主要指运城关王庙修建史上不可忘却的三位重要历史人物。

一是明代吴楷,字泰轩,山东曹州人(今山东菏泽),丙戌进士。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受命为巡盐御史后,他来到河东主要负责督查盐税收缴和盐务运营管理。第二年,他在巡察河东盐丁采盐后,亲手绘制出了《河东盐池之图》,并编撰《南岸采盐图说》。

同年,吴楷接受河东乡绅乔起凤、府同知刘敏宽、知县李如金等人请求,下令增修武安王庙以示崇祀,并组织众盐商和仰慕关王义节高尚的当地百姓,复修武安王庙正殿及其他。

为什么巡盐御史吴楷能如此重视崇关建庙呢?其原因可能有三:一是生产需要,尊奉关公,祈求风调雨顺,安全生产;二是运营需要,修建关庙,方便盐商祈求出行平安,交易顺利,信义为商;三是为政需要,崇关建庙既可赢得百姓支持,又能博得明王赏识。

明神宗皇帝朱翊钧万历十年(1582年)封关公为“协天大帝”;万历十八年(1590年),加封关公为“协天护国忠义大帝”;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又加封关公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关王庙正殿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修建时期,比明神宗万历皇帝第三次封关公为“关圣帝君”早了17年。因此说,关王庙正殿修建时期,正是敕封关公为“帝”的思想酝酿期和关键准备期。

二是明代刘敏宽,字伯功,河东安邑人,是明中后期文武兼备且具有重要影响的政治人物。他少年随父学,后入河东书院求学,明万历五年(1577年)为进士,历任河南宜阳知县、西宁兵备道、甘肃巡抚、延绥巡抚、三边总督,官至兵部尚书。运城关王庙正殿修缮中,刘敏宽配合巡盐御史吴楷,组织筹资捐款,牵头实施筹建,还与王士弘等人一起为关王庙捐送关帝签簿碑刻。

至于修建关王庙时刘敏宽何地为官,史料不详,只记载“府同知刘敏宽”。府同知在明代相当于一个地级市官府中的副职。

三是清代黄经。清代时期山西河东兵备道黄经何许人也?目前还没有查找到相关资料,倒有这样的记述:山西巡抚兼管提督(明清时期一省军队中最高武官)、盐政节度太原城守尉(太原城守尉是指清代太原驻防旗营的军政长官,归山西巡抚兼辖)兆那苏图,率山西河东兵备道兼管山陕河南三省盐法道前任文光、现任黄经等组织修建。至于前任文光、现任黄经何许人也,还有待进一步查证。

现关王庙献殿中梁上,还可清晰看到这样的记载:黄经组织17名募化人、12名督工人、20名住持僧及泥匠、木匠、铁匠、琉璃匠、画匠、油匠等,在保留关王庙献殿部分元代遗构的同时,再次对关王庙献殿及其他进行修葺。

三大文化现象

三大文化现象,主要指运城关王庙因盐而建、因商而兴、因义而盛的三种社会效应。

我国古代三皇五帝时期发生的为争夺盐业资源的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战役“涿鹿之战”,说明在那时盐池就已存在,且成为“财富”了。西周初期,河东人开凿虞坂古盐道,说明在那时运城盐池就有贩运盐业的行为及商人了。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籍(今山东南部)河东商人猗顿以贩运食盐和牲畜成为大富商,就说明在那时运城盐商已经富敌王侯、闻名天下了。隋朝开皇九年(589年)修建解州关帝庙,就说明在那时河东乡民已经开始祭拜关公了。北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宋真宗赵恒演绎出的“关公大战蚩尤”的神话故事,就说明在那时已尊奉关公为“池盐保护神”了。

既然宋真宗皇帝已经敕封关公为“池盐保护神”,那么供奉“神明”的庙宇又在何处?虽然唐代宗大历十二年(777年)运城盐池建有一座庙宇,但该庙供奉的是池神(敕封灵庆公)、风神和太阳神,是一座以供奉自然神为主的池神庙。再说,元代初期运城只是一个小村庄,名为潞村。该村虽然紧靠盐池,但管理盐务的盐运使司却驻扎在解州。元代中期,朝廷采纳盐运史姚行简的建议,将盐运使司由解州迁至潞村,后将潞村改名圣惠镇。直至元代末期,盐运使那海德俊主持修筑新城,取名凤凰城,又因运司驻扎,故称运司城,亦称运城。因而讲,前元时期地处盐湖岸畔的运城关王庙,不会是“因城而庙”,而应为“因盐而建”了。

我们知道,运城关王庙前期,历经元代至正,明代成化、正德、嘉靖年间相继修缮后,又于明代嘉靖三十四年因地震倒塌受损,42年后巡盐御史吴楷偕盐商大贾重修。清代咸丰七年,山西河东兵备道兼管山陕河南三省盐法道黄经,又组织盐商及百姓再建。可以说,运城关王庙兴盛不衰,一路走来,河东盐商功不可没。就此讲,明清时期运司城内的运城关王庙,也应为“因商而兴”了。

运城关王庙修复之后,盐商们出行前为祈求关帝福佑,要在这里祭拜;回来后要来这里施礼还愿,甚至一些重要契约也要在这里签订,此庙可谓盐商之“家”了。

关王庙清代光绪年间碑刻还记载,该庙木牌坊前曾建有怡神楼,主要用于河东盐商们聚商友、叙商情、议商事、立商规、访亲会友、言商议商。在这里,他们分享着关公忠义故事,秉承着关公诚信精神,恪守着“轻财重义,有济于民,朋合为帮,和衷共济,以义制利,义利相济”的营商理念;自悟自省着“信义成就信誉,信誉创造财富”的“义利观”,由此说,古老河东大地上的信义财神庙,更应为“因义而盛”了。

一个“因盐而建,因商而兴,因义而盛”的盐商会馆中心、诚信教育基地,既为河东盐业的行销和商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遍布全国各地的盐商和晋商们兴建关帝庙宇和会馆,提供了基础,做出了表率。

关新刚/文图
273487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