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稷山吴壁村苏氏祠堂的前世今生

31 0

登录免费浏览更多你关注的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稷山吴壁村苏氏祠堂的前世今生
祠堂,又称宗祠、家庙,是供奉与祭祀祖先的场所。它记录着家族的传统与辉煌,也是家族悠久历史与兴旺发达的标志,更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之延伸。

吴壁村苏氏祠堂,位于稷山县清河镇吴壁村南隅,历经岁月的风雨洗礼,是留存至今、为数不多的一座祠堂,2010年被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它的建设体现了苏氏家族团结友爱、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见证了苏氏家族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奋斗历程;记录了苏氏族人的贡献与辉煌;更是苏氏族人尊祖敬宗、饮水思源的一种孝思体现。
稷山吴壁村苏氏祠堂的前世今生
人丁兴旺的苏氏大家族,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共建有7个祠堂,即1祠堂、2祠堂、3祠堂、4祠堂、5祠堂、6祠堂和总祠堂,前6个祠堂均为支祠。经过漫长岁月的变迁,现仅存位于村南的总祠堂。


“来于曲沃 吴壁安居 创业兴家垂百代;

源自春秋 四川衍派 文章德业著千秋”

据大清乾隆二十六年春所立的苏氏始祖碑碑文记载,始祖夫妇率二子于大明弘治年间自曲沃东庄(今侯马市新田乡东庄村),西迁稷山吴壁村而居焉。

东庄村的苏乃辉老人讲,曲沃苏氏先祖是从四川眉山迁来的,系“一门父子三词客,唐宋八家占三席”的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的后代。其考取功名后,被封为山西绛州太守,太守携家眷上任时,选择在离绛州较近的曲沃东庄安了家。吴壁村苏氏祠堂大殿石柱上的楹联“德遵嵋山诗书文章传家久;恩覃稷地礼乐蒸尝享祀新”,似乎亦可佐证这一说法。

关于吴壁村苏氏先祖从曲沃东庄西迁的原因,苏乃辉老人讲:在明朝时,曲沃的苏氏家族出了个举人在朝为官,由于被奸臣陷害,被判杀头之罪,并要株连九族。得知消息后,苏氏族人慌忙向四处逃难。若干年后,奸臣事发,忠烈平反。皇恩浩荡,特赐金头一具(因获罪身首异处,头无可寻),并树碑旌表。东庄村有苏氏举人坟,地里有一个碑亭,碑亭高大雄伟,气势恢宏,基座足有一人高,碑为方碑。

苏氏先祖从曲沃东庄迁居吴壁后,艰苦创业,勤劳节俭,恪守仁义,注重孝悌,敬贤重教,繁衍子孙,苏氏一族逐渐发展为村中巨族。

明末清初,苏氏不少族人走上了从商之路。到清末民初,上百年间,苏氏族人的足迹遍布邻近几个省市,在河南、河北、陕西、甘肃等地的经商者有百十户人家。上一辈的老人中,不少人从小就在商铺里开始了“熬相公”生涯。民间有“吴壁店头,赛过绛州”的说法,即是对从商者生意大、经营好的肯定与赞誉。

苏氏祠堂的建设,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族人在温饱有余、手头宽裕的情况下,不仅大兴土木,改善居住条件,而且遵循“敬长上,睦宗族”的德孝观念,各支系分别开始建设属于自己的祠堂,最早建的祠堂是6祠堂、3祠堂、1祠堂,其次是4祠堂、5祠堂,最后是2祠堂、总祠堂。除了总祠堂外,其他支祠堂具体建成年代因房屋已拆,无法考证。

从规模看,6祠堂、3祠堂和1祠堂因规模不大,当属于年代较早。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院落中被毁的两棵柏树的树身推断,3祠堂有300多年的历史。3祠堂的房屋样式一般,是家庭院落形式的,说明当时的经济情况还不算很富裕。后来的4祠堂、5祠堂、2祠堂、总祠堂,就很有规模。特别是2祠堂和总祠堂,建筑风格很有庙宇的风范,两面防火墙为徽派建筑风格,建成时间在清代道光至咸丰年间。

现存的苏氏总祠堂,建筑古朴典雅,风格独树一帜,兼具殿堂、民居等地方建筑特色,为研究明清建筑多方面的特点,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2010年5月26日,苏家祠堂被稷山县人民政府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苏氏总祠堂正房梁脊板上的梁志记载,其创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六月。大院坐东面西,为一进院落布局,砖木结构,东西长53.8米,南北宽16.8米,占地面积903.84平方米。中轴线上,现存大门、正房及大门两侧耳房,主体结构保持原貌。

大门位于院落西端,面宽一间,深二椽,单檐硬山顶。檐下施飞椽,前檐下施装饰性斗拱3攒,其上高浮雕凤凰戏牡丹图案,寓意百鸟朝贺、万物繁荣。前檐两金柱已毁,板门改制。大门两侧各跨耳房两间,深二椽,单檐硬山顶,五花山墙。门旁原有一对石狮,大门外两边原各有一个花园,花栏围墙,两旁各有一揽粗的大槐树。

正房共有五间,庄严雄伟,气势恢宏,进深三椽,前出廊,单檐硬山顶,五花山墙,牡丹雕花脊筒。屋内梁架结构为四檩前出廊式架构,前檐下施装饰性斗拱11攒,明间门头板上阴刻“見僾闻忾”四字成语。这则成语出自西汉戴圣《礼记·祭义》,意为仿佛看到身影、听到叹息,表达对去世亲人的缅怀与思念。

次间檐下置四根长0.29米、宽0.28米、高3.1米的方形青石楹联柱,下施方形柱础线刻飞马、花卉图案。石柱上雕刻有两副楹联,明间联文“立百世精诚之业敬绳祖武;存万年礼祀之典拜答先功”系隶书,次间联文“德遵嵋山诗书文章传家久;恩覃稷地礼乐蒸尝享祀新”为草书。两副楹联表达了后人对先祖的感恩与敬仰,以及不负先辈厚望,开拓进取、再创辉煌的决心和信心。前檐原为明清风格的木雕——实木花格栅门窗,在人民公社时期用作库房而改制。

整个祠堂从外观看,一是窗棂、廊柱、门楣、栋梁上的木雕工艺精湛,各种动物、花卉、祥云造型逼真;二是规模宏大,蔚为壮观,彰显了当时苏氏家族的兴旺发达,繁荣昌盛。

苏氏总祠堂建成后的百余年间,一直是苏氏族人忆祖宗创业开基、教儿孙慎终追远的圣地。在计划经济时代,其曾作为村里加工厂中的一部分被村里征用,才得以较为完好地保存下来。

由于百余年间历经风雨剥蚀、炎阳炙烤,加之历史因素,祠堂大殿及门楼个别地方脊毁瓦破,椽檩腐朽,猫头、花板、石狮、龙柱等难觅去向。

为恢复苏氏祠堂原有风貌,展示苏氏祠堂恢宏气势,传承苏氏家族良好家风,族内贤达苏三奎、苏国才、苏云鹤等带头出资出力,并倡议族人集资修缮。族人们积极响应,慷慨解囊,齐心协力,攻坚克难,于2012年清明节前修缮了祠堂大殿,2018年2月又对门楼及两侧耳房进行了修葺,使苏氏祠堂大殿及门楼以其独特的风貌重现于世人面前,再现了古朴典雅、气势非凡的昔日风采。

百余年来,注重于慎终追远、具有德孝观念的苏氏族人,亦农亦商,耕读传家。在科举盛行的清代,其不仅涌现了闻名遐迩的大儒商苏邵魁,而且先后有70余人考取了贡生、监生、举人等功名,近10人获取了县丞、议叙、州同等官职。
稷山吴壁村苏氏祠堂的前世今生
“祠宇恢恢 先祖殊勋当记起;

香烟袅袅 宗族后裔定荣昌”

保留并传承至今的吴壁村苏氏祠堂,经过精心修葺,在中断了40余年的集体祭祀后,重新成为苏氏后裔明渊源、序昭穆,慎终追远、缅怀祭祀先祖的地方。2013年春节,族人们举行了仪式隆重的吴壁苏氏拜祖大典。

此后每年的春节和清明节,族人们云集祠堂,敲锣打鼓,行祭祀之礼,表追远之诚,以追思祖宗之功德,启迪族人之智慧,激励后人之精神,不断传承中华民族敬祖宗、序昭穆、扬家风、正道义的良好道德风尚。

苏国榜/文
274152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