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呼唤首阳_寻访遗落的首阳

21 0
发表于 昨天 17:5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登录免费浏览更多你关注的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上下五千年,发生在首阳山一带的故事总是充满着仁义的力量,从尧舜到夷齐,从灵辄到薛收,从相福禄到王彦萍,始终贯穿了中国人“不降其志,不辱其身”的雄心壮志。历史上许多志士名人在国家民族危亡之机,常从代表伯夷、叔齐的精神的“首阳”二字中吸取力量,保持坚贞的名节。                
呼唤首阳_寻访遗落的首阳
阮籍像

三国时期魏国诗人、“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有很深的首阳情结,他在诗文中多次用到首阳事典,如《咏怀诗》第九篇曰:“步出上东门,北望首阳岑。下有采薇士,上有嘉树林”。由于政治而产生的压抑,阮籍在 《咏怀诗》中屡屡提到首阳二老,想象自己能象伯夷一样“非其君,不事;非其友,不友。不立于恶人之朝,不与恶人言”,他的82首《咏怀诗》也以其光芒烛照了那个黑暗阴冷的时代。诗人岑参在潼关渡口写下《东归晚次潼关怀古》一诗“暮春别乡树,晚景低津楼,伯夷在首阳,欲往无轻舟。”暮春离开长安,西去的夕阳徘徊在津楼上久久不下,此时此刻,商末"不食周粟,饿死首阳"的伯夷、叔齐二君子忽然浮现在眼前,多想一睹他们的高风亮节、铮铮铁骨,可就在对岸的首阳山,连过往的船都没有。到了宋代,北宋著名诗人和书法家黄庭坚为伯夷叔齐庙专门撰写碑文,并特别注明“伯夷叔齐墓。在河东蒲坂雷首之阳”;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用伯夷、叔齐“采薇”的典故表明自己宁死也不愿失去气节的心志。
呼唤首阳_寻访遗落的首阳
岑参像
呼唤首阳_寻访遗落的首阳
文天祥像

明朝人胡瓒宗有《首阳吟》:“青青首阳草,白白首阳心。岂不恶浊流,至洁亦可侵。伐纣纵有祠,辗转自不禁。长揖谢尚父,洗耳商山阴。周粟亦可食,商祀嗟谁歆?是以竟饿死,清风流古今。”明末爱国学者顾炎武谒拜夷齐庙时曾留诗:“言登孤竹山,屹焉思古圣,荒祠寄山椒,过者生恭敬。”郭沫若在抗日期间曾写诗鼓励郁达夫,“十年前事今犹昨,携手相期赴首阳。此夕重逢如梦寐,那堪国破又家亡”。                                
呼唤首阳_寻访遗落的首阳
郁达夫像

朱瑶春,一位浙派中国文人画坛传播的当代隐士,代表作品有《首阳采薇》、《首阳人物》等,深得启功、徐邦达等前辈的垂青肯定。更为难得的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朱瑶春不惜将所有的财产作抵押,在故里诸暨天塘岗建造“首阳书院”,为那些伟大的先贤重新找回心跳的佳音。         
呼唤首阳_寻访遗落的首阳
朱瑶春所建的“首阳书院”

相比这些文人雅士对首阳的钟爱,真正首阳所在地的永济却轻易地就在历史的车轮中抹去了它的痕迹,令人感到无比痛心和惋惜。从地理层面上讲,首阳是中条山的起点,是全市春雷最早响起的地方,是全省小麦成熟最早的地方,在永济、在山西、在中国处于独特的位置,有着不可替代的文化标识。从历史上讲,首阳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发祥地,是人类第一把火燃起的地方,是易经文化的发源地,是国人“崇礼、尚廉、守德、求仁、重义”的代名词,是文人侠士心中的道德丰碑。

对一个地方来讲,上古传下来的名字浓缩着传统文化的精华,承载着珍贵的历史记忆,具有地域性、唯一性、不可再生性和不可复制性。历史车轮滚滚向前,虽然很多东西随着时间都逐渐消亡,但是我们却不应该人为地轻易地抹去记载历史文化的地名。面对沉寂消亡的“首阳”现象,我们急切呼吁:永济人民能够认识到这一文化缺憾,通过各种渠道尽早把韩阳镇改名为“首阳镇”(因韩阳还有村名,可以保留其文化印记)。并在城市建设中以“首阳”一词命名城市的学校、街道和建筑(如“首阳大道”、“首阳学校”、“首阳公园”“首阳酒店”等),加深人们对“首阳”的文化认知。我们真诚希望:“首阳”一词能够早日重回永济人的视线,重新记载属于永济的厚重历史,不再给后人留下文化上遗憾。
274656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