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管理
物业交费
切换到宽版
首页
社区
数商
商圈
商城
优惠券
登录
立即注册
运城社区
»
社区
›
运城故事
›
讲运城读运城
›
水经.河水注里的万荣(汾阴脽)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水经.河水注里的万荣(汾阴脽)
2165
0
社区1号
Lv.9
发表于 2024-10-20 11:08:2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
又南过汾阴县西。
河水东际汾阴脽,县古城在脽侧。汉高帝六年,封周昌为侯国。《魏土地记》曰:河东郡北八十里有汾阴城,北去汾水三里。城西北隅曰脽邱,上有后土祠。《封禅书》曰:元鼎四年,始立后土祠于汾阴脽邱是也。又有万岁宫,汉宣帝神爵元年,幸万岁宫,东济大河,而神鱼舞河矣。昔赵简子沈栾激于此,曰:吾好声色,而是子致之;吾好士,六年不进一人;是长吾过而绌吾善。君子以为能谴矣。
汾阴县,汾阴故城在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西南荣河镇庙前村。(2006,山西文物局)
汾阴脽,汾阴脽故址在今万荣县庙前村西;按注文“(汾阴)城西北隅曰脽邱”,汾阴脽位于汾阴故城的西北角;是汾河入黄河处的一处土丘,可惜已为黄河所没。原来的汾阴脽高十余丈,宽两里,长四五里,背汾带河,四面环水,是一块天然的泽中方丘,传汉武帝曾于脽上得古鼎二[2]。
汾阴脽被誉为中国最早的风水宝地。据史料记载,早在原始社会,这里就是轩辕黄帝扫地而祭之所。注文中的后土祠位于“汾阴脽”上。汉武帝即位后把祭祀后土列为国之大事。从元鼎至天汉元年,汉武帝曾八次巡幸汾阴脽祀后土。元鼎元年六月得宝鼎于祠旁,即兴作《宝鼎之歌》,并改年号为元鼎。明万历年间,由于黄河泛滥,汾阴脽被激流冲刷而塌陷,后土祠择地迁建。清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黄河泛滥,后土祠被淹,只留下门殿及秋风楼。到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秋,黄河决口,原后土祠建筑已荡然无存。
现今的后土祠位于今万荣县庙前村北的高崖上,是清同治九年荣河知县戴儒珍所迁建。后土祠现存有山门、井台、献殿、香亭、正殿、秋风楼、东西五虎配殿等,规模宏伟,构思巧妙。山门与井台组成国内罕见的“品”字戏台,对研究中国古代舞台形制提供了重要例证。万荣后土祠是全国最大的后土祠且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1996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水又迳郃阳城东,周威烈王之十八年,魏文侯伐秦,至郑,还筑雒阴、郃阳,即此城也。故有莘邑矣,为太姒之国。《诗》云:在郃之阳,在渭之涘。又曰:缵女维莘,长子维行。谓此也。城北有瀵水,南去二水各数里。其水东迳其城内,东入于河。又于城内侧中,有瀵水,东南出城,注于河。城南又有瀵水,东流注于河,水南犹有文母庙,庙前有碑,去城一十五里,水即郃水也。县取名焉。故应劭曰:在郃水之阳也。河水又南,瀵水入焉。水出汾阴县南四十里,西去河三里。平地开源,濆泉上涌,大几如轮,深则不测,俗呼之为瀵魁。古人壅其流以为陂水,种稻,东西二百步,南北一百余步,与郃阳瀵水夹河。河中渚上,又有一瀵水,皆潜相通,故吕忱曰:《尔雅》,异出同流为瀵水。其水西南流历蒲坂(吴本、乾隆山西志辑要卷七引水经注均作“朔板”)西,西流注于河。
水经
,
河水注
,
汾阴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显身卡
相关帖子
•
水经.河水注里的芮城段干木
•
水经.河水注里的芮城魏城、蓼水,浢水
•
水经.河水注里的永济风陵
•
水经.河水注里的永济雷水(涑水)
•
水经.河水注里的永济雷首山
•
水经.河水注里的永济历山、妫水、汭水
•
水经.河水注里的永济蒲坂、桑落酒
•
水经.河水注里的永济陶城
•
水经.河水注里的河津(皮氏、龙门)
•
万荣有座汾阴脽 女娲造出中国人_河东演义第一十二回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社区1号
Lv.9 管理员
主题
回帖
0
积分
267322
+ 关注
发消息
浏览过的版块
运城快报
运城告示
运城视听
洞见运城
河东文学
运城影像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成功案例
常见问题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admin@discuz.vip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公众号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