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万荣,黄河岸畔的璀璨明珠(上)

10 0
发表于 昨天 10:4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登录免费浏览更多你关注的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杨金贵/文

老家与万荣相邻,在儿时的记忆中,万荣曾是一个有着“万泉”“荣河”之名,却极度缺水干旱的地方。万荣人实诚,解店集上卖凉粉,一毛五一碗,两毛五两碗,即使顾客疑问是不是算错了账,摊主总是笑笑道:您只管吃!万荣人乐观,“滚水泡馍就棵葱”的家常饭,也能吃出个口香肠子爽。万荣人敢想敢干,农业大干快上那阵,万荣人就立志:“蓄住天上水,挖出地下泉,引水上高塬,万荣变江南。”这些都已成为历史的过往和时光的回响。万荣的大葱、孤山的黄梨很有名,每到秋冬季节,家里总要备上一些,一旦家人有个头疼脑热、上火咳嗽,这两样东西用场可就大了……

万荣和万荣人,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很好的,以致到现在,我的朋友中,万荣人居多。

我特别喜欢万荣这个名字,朴实无华而又富有诗意。“万”象征着无穷无尽的活力与希望;“荣”代表着各行各业的繁荣与辉煌。万荣,万荣,万事向荣,万业繁荣,万物争荣,万众尊荣……

有人说万荣是因“万泉涌动,荣光幂河”而得名,想象美好,其情可赞。其实万荣县名是1954年原万泉县和原荣河县合并时,各取首字而成的。

万荣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地方建制的产物,但它却是一片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土地,犹如一部绚丽多彩的史诗宏著,跳跃着汾阴、万泉、荣河、宝鼎等字眼,从先秦的悠悠古韵中走来,历经南北朝的风云变幻,沐浴隋唐的热风凉雨,领略宋元的文化交融,见证明清的岁月沉淀,走过民国的沧桑变迁,使其成为黄河岸畔一颗闪耀着永恒光芒的璀璨明珠。无论时光如何流转,万荣深厚的底蕴都能散发出巨大的魅力。而今的万荣,更是生机勃勃、活力四射,荣光璀璨、气象万千……

金秋送爽,花果飘香,是大自然最美的时节。我和好友相约,踏上了万荣这片神奇的土地,怀抱对未知的期待和探索的热情,近距离、多角度地欣赏和感知这颗明珠,真正领略它的独特风韵与华彩……

古建韵千秋

万荣是一个古建云集的奇妙世界,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后土祠、飞云楼、早塔泉、稷王庙、八龙寺塔等11处。每一座古建筑都称得上是一部立体史书。它们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文化的传承和人类智慧的结晶,在岁月的风雨中,无声地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沧桑。

秋风吹拂着丝丝凉意,天空飘落着零星的细雨,反倒让人清醒和惬意。我和朋友在万荣县委宣传部同志的陪同下,走进了李家大院。我是第四次来这里,但每来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和随想。

李家大院的门楼高大巍峨,灰色的青砖建筑古朴而厚重。因过去来这里都是陪着客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没有琢磨过门楼上的巨幅楹联。“一部沧桑身后留画梁几许依山独秀;百年风雨门前有善亩万千与我同耕”。凝视细想,实让人心绪波动。财富丰盈不及精神富有,德善传承方有家业继兴。游李家大院不仅是一次视觉盛宴,更是一次精神洗礼。

踏入院门,一道布满灯笼的红色走廊,营造出迎接国庆佳节的喜庆氛围,彰显着新时代的红火气象。

大院深处是错落有致的四合院,布局严谨、结构精巧,鳞次栉比、古雅幽深。各式楹联、匾额、雕刻,寓意美好,做工精致,艺术精湛,别具特色,仿佛向人们诉说着院落的传奇及其背后的深邃文化和精神力量。

李家大院不仅形象生动地体现了晋南民俗、民风和文化特点,而且将徽式建筑风格融入其中,为其增添了一抹温婉与典雅。哥特式建筑风格的点缀,赋予了它别样的神秘与浪漫。南北珠联,中西璧合,多种风格在这里交融,共同成就了这座大院的独特与别致,更体现了万荣人开放包容的精神和对外文化的尊重,具有极高的旅游观赏和研究价值……

万荣的飞云楼可以说是中国木质建筑国保中的国宝、奇迹中的奇迹,它和应县木塔被誉为南北“双绝”。

中午时分,我们来到位于万荣县城的飞云楼下,一眼就被那雄伟气势和奇特构建所震撼。楼高23米,外观三层四滴水歇山式楼顶,宛如一座巍峨的宫殿。内看五层,四根通天大柱作为楼身构架的骨干直通楼顶,仿佛神话故事中的巨人一样,力可托天。全楼斗拱密集,共有345组,竟无一根铁钉。各层檐角起翘,宛如云朵簇拥,故名飞云楼。

飞云楼每一处细节都见证了中国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无穷智慧。那精美的木雕,巧夺天工的斗拱,栩栩如生的彩绘,无不展现出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魅力,也印证了自古以来万荣人的聪明睿智。

飞云楼不仅是一座建筑瑰宝,也是万荣人一种精神寄托。据传,曾有万荣人和武汉人相遇,谈笑甚欢。谈及中国的名楼时,武汉人自豪地说:“武汉的黄鹤楼,离天只有二尺九。”万荣人便接着说:“万荣有座飞云楼,半截钻到天里头。”武汉人觉得万荣人在吹牛,也夸口道:“有一回,一个人从武汉黄鹤楼上不慎掉下来,不是摔死了,而是饿死了。”万荣人当然不服气,张口就来:“有一年,一个小孩从万荣飞云楼上走下来就死了。”武汉人说:“走下来肯定比掉下来慢,不是也饿死了吧?”万荣人慢悠悠地说:“老死了!”武汉人再也无语。笑话归笑话,但笑话背后是万荣人那种争强好胜不服输的精神特质,是万荣人对飞云楼的崇尚与情怀。

如今,飞云楼告别了往日的清净,每天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大量游客,成为游客心仪的打卡地。陪同的万荣县委宣传部同志告诉我,县委、县政府计划将飞云楼前开辟成一处富有特色的休闲文化广场,既可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方便外来游客,又为广大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可以想象此工程完工后,这里将成为一片充满欢乐和活力的生活乐土,古老的飞云楼与现代文化娱乐设施相映衬,更加熠熠生辉、灼灼其华……

最具厚重历史的万荣后土祠,位于黄河西岸的庙前村。下午5时,我们一行怀着对古老文明的敬畏和对先贤人祖的敬仰来到这里。当脚步迈进山门,庄严肃穆的气氛便笼罩在身旁,“品”字戏台、东西五虎殿、献殿、香亭,似乎都显得那么静谧、神圣。

我们缓缓走到正殿前,一种难以言喻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我们仿佛看到了后土这位大地母亲,以其广博的胸怀孕育了万物,滋养着生命的繁衍与成长。那一片片肥厚的沃土,是她赐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人们世世代代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播下希望的种子,收获喜悦的硕果……

我们仿佛看到了,远古时期这里尚显荒僻,但阳光洒在大地上,却泛起一层神秘的光泽,天空澄澈而高远。轩辕黄帝率领一队随从来到这里,他亲自拿起扫帚,带着庄重的敬意,将地面扫净整平,辟出一处象征着与天地神灵沟通的祭坛,然后恭敬地站立坛前,双手合十,面容肃穆,向着大地默默祈祷,祈求后土圣母庇佑,风调雨顺,土地肥沃,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生命得以延续,文明得以继承。这一举动,穿越了5000年的时空,至今仍让我们感到庄重与虔诚。

我们仿佛看到了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宋真宗赵恒等历史上9位皇帝,先后24次到这里祭祀后土热闹而宏大的盛况……

远古祭祀的钟声穿越时空,在耳边悠悠回响,那是先民们对后土圣母的真诚敬畏与衷心感恩,那是生命与自然的最初对话和情感交流,那是人与自然的友好融合……

转过正殿,便是东可瞻鲁、西能望秦,气势辉煌、闻名于世的秋风楼。楼高三层,砖木结构,斗拱密结,造型古朴,典雅庄重。楼上飞檐如翼,凌空欲腾,恰似一只振翅高翔的大鹏。秋风楼的每一根木、每一块砖、每一处雕刻,都凝结着建造者的匠心。

因楼体年久,正待修缮,游人暂不能登楼远眺。但汉武帝刘彻当年祭祀后土,泛舟游览黄汾的情景仿佛历历在目。汉武帝游兴高致,思绪万千,留下《秋风辞》千古绝唱:“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全诗短短九句,竟提到十种意象,意境优美,音韵流畅,构思巧妙,声情并茂,既写出了泛舟中流、君臣饮宴的欢乐景象,又表露了老之将至、雄心犹在的白首豪情。时光已过两千多年,《秋风辞》依然唱响。这正是:汉武临汾河,秋风谱浩歌。白云映盛景,诗意绘山河。古韵传千代,风华永不磨。

从秋风楼下穿过,我们爬上望河台,万荣县文化和旅游局的同志告诉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荣光幂河”的祥瑞之象——就是阳光覆盖到黄河水面上,水面泛出五彩缤纷的彩霞。据说宋真宗当年在此看到“荣光幂河”之象,群臣欢呼,真宗一喜之下,便下令将当时的宝鼎县改回到荣河县。

说来也巧,当我们登上望河台,西边的黄河之上果然悬着个大太阳,古老而雄浑的黄河水面以及与之连接的天空,顿时成了霞光的舞台,奇特瑰丽的云彩像魔术师一般不断变幻着花样,一会儿橘色如锦缎,一会儿深红似旗海,五光十色点缀其间,显得十分壮观。霞光赋予了黄河神奇的力量,它携裹着与之交汇的汾水,带着岁月的沉淀,向西奔腾而去。这光和霞、景与情,是大自然对万荣最慷慨的馈赠。这份美景会永远镌刻在每位游客的心灵深处。

说到万荣古建,尽管难以一纸书完,但绝不可不说一下稷王庙。万荣稷王庙是目前国内现存唯一的北宋庑殿顶古建筑。在传统建筑形制体系中,庑殿建筑是房屋建筑中等级最高的一种建筑形式,屋顶陡曲峻峭,屋檐宽深庄重,气势雄伟浩大,在封建社会是体现皇权、神权等统治阶级象征的高级建筑,其他官府及庶民严禁采用。万荣稷王庙采用庑殿建筑风格,自然是对农耕始祖后稷的敬畏和尊重。而今,随着历史的烟云散去,汴梁的宫阙早已隐入历史的尘埃,但在万荣稷王庙依然可以欣赏北宋时期高等级建筑之风貌……

产业谱华章

一个地方繁荣的背后,往往要有产业的支撑。产业乃发展之基、财富之源、壮大之本、兴盛之要。产业兴则地方兴,产业强则地方强。

多年来,万荣人具有强烈的商品意识和独到的产业眼光,“东启明,西长庚,南星北斗,敢为摘星手;春芍药,夏牡丹,秋菊冬梅,善做养花人”。万荣的产业发展,并非千篇一律的模式复制,更不是心血来潮的一哄而起、一哄而落,而是主导与辅助共进,传统与新兴融合,形成了一个充满生机的生态系统。农业方面,水果、香菇、中药材、优质粮生产、畜禽养殖“五管齐下”。工业方面,外加剂、中医药、农副产品加工、新材料新能源“四轮驱动”,真可谓“太阳、月亮、满天繁星”,谱写出一曲曲产业发展的壮丽华章。

以苹果为主的水果产业,是万荣产业的一大品牌。苹果原产于欧洲,距今已有近3000年的历史,近百年来传入世界五大洲,成为人们普遍喜欢的一种水果。苹果被称为“平安果”。“苹”与平同音,中国人给苹果寓以“平安”“吉祥”之意。许多地方儿婚女嫁、走亲访友、探病问安时,都以苹果为最佳礼物。苹果是“智慧果”。科学家发现苹果中所含溶解性的磷和铁以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细纤维等,十分有利儿童成长发育。苹果是“灵感果”。牛顿就是通过一个熟透的苹果从树上掉下这一现象,发现“万有引力”的。苹果是“生命果”。“一日一苹果,医生远离我”。这是著名谚语。苹果含有丰富的糖类和营养物质以及200多种低分子化合物。苹果还有“美颜果”“艺术果”等美称。万荣人更富有体验感和创造性,他们把苹果称为“快乐之果”,种的人快乐,买的人快乐,吃的人更快乐,它给人们带来的是平安、健康、美丽、智慧、长寿,让人感到快乐和幸福。

万荣,天生就是大自然馈赠的一处优质苹果产地。这里气候宜人、阳光充沛,既没有严寒的侵袭,也没有酷暑的焦灼,为苹果生产提供了舒适的环境。在这片土地上孕育出的苹果,个大形正、色艳肉脆,营养丰富、味道甜美,着实受人喜爱。

我们在万荣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苹果博览馆看到,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万荣人就开始大面积种植苹果,30多年来,全县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年产达12亿公斤,万荣苹果三次蝉联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万荣苹果被誉为“中华名果”。

万荣人对苹果像呵护孩子一样精心,更让这份甜蜜的事业熠熠生光。他们在种植上不断探索革新,改品种、改土壤、改密度、改模式,让苹果的品相日益姣好,品质越发优异,价值节节攀升,产量持续增长。在服务上同样不遗余力,为果农提供品种选择、种植技术、农资服务、农机托管、成果销售等一体化、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万荣苹果不仅驰名全国,而且漂洋过海远销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在世界水果舞台上展现出独特魅力。

万荣优质苹果种植宛如一场缤纷的盛宴,缓缓拉开了万荣多种类水果种植序幕,各种水果如同一颗颗晶莹的珍珠,散落在这片沃土上,展现出无限生机。“草莓酥梨红樱桃,李子冬枣黑葡萄,蜜桃红柿三白瓜,四季鲜果不断茬”,成为万荣水果的真实写照。

走进万荣未来果园,我们仿佛来到一个浓缩的水果世界。上千亩大的果园,种植有七大类210多个水果品种。这里已成为全县水果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以及现代化、集约化、智慧化种植的“试验室”和“孵化地”。红的、绿的、黄的,各色苹果散发着不同味的芳香;青的、紫的、黑的,“异样”的葡萄像玛瑙般晶莹剔透;大小式样的猕猴桃,大的如鸡蛋,小的似红枣,显得十分俏皮灵动……它们欢快地演奏着果园丰收曲。未来果园还与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联袂,研究出纺锤形、主干形、V形、Y形、棚架、篱壁等多种水果栽培模式,有利于机械化操作,节约人力物力,降低生产成本,扩大土地利用率,提高水果产量和品质。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目前,全国水果行业有影响力的“王掌柜”“鑫荣懋”等大型水果经销企业均已落户万荣,万荣水果产业的“三级跳”将大放异彩,为世界带来新的惊艳……

随着万荣果业的提档升级,每年要产生大量废弃果木。这些干枯的果树枝干,要么当作柴火烧掉,要么成为污染环境的垃圾。聪明的万荣人发现,种植香菇既可使废弃的果枝得到利用,又可将果枝残渣变成肥料滋养土地,不失为一条闭环的绿色生态产业链。于是,香菇生产又一大支柱产业迅速在万荣发展壮大。

2013年,万荣引进河南投资商到南张乡薛里村建设香菇基地,并成立“天天香食品有限公司”,燃起香菇生产星星之火,到2015年就已“星火燎原”,势不可挡。目前,全县已形成菌种制棒、养菌出菇、收购交易、初深加工等一体化产业链,产业规模达到3000万捧,名列山西前茅。

香菇虽没有灵芝那种仙风道骨,也不像虫草那样雍容华贵,但它的生产过程看似简单却充满挑战。菌种选择、菌种扩繁、培养料制备、菌丝培养、出菇管理等环节,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弄不好就会造成巨大损失。在薛里香菇基地,我们感受到了香菇种植的严密和不易。那里的每一位香菇生产者,都像是一位执着的耕耘者,更像是一位虔诚的守护者。操作规范是他们心中不可逾越的红线,一丝不苟是他们对香菇生产的热爱和敬畏。正是他们的敬业,万荣香菇才品质非凡。观其形,圆润而饱满,每个菇朵都宛如小巧精美的玉伞,伞盖纹理清晰,规则细腻;察其色,或深褐,或浅白,光泽温润,质朴自然;嗅其香,韵味独具,淡雅清新;品其味,坚实而不失滑嫩,香浓而不损爽口;辨其质,益生元素丰富,营养价值居高,实乃万荣珍品,人间美味!

说到万荣的产业发展,不得不说万荣的混凝土外加剂。它不仅是产品研制和产业发展的故事,更是一部万荣精神的史诗,奏响着万荣人艰苦奋斗、不屈不挠、敢为人先、勇往直前的激昂乐章。

1975年5月的一天,万荣县坑西村青年农民徐锡宾外出推销塑料时,在火车上邂逅徐州人刘健。小伙子主动为比他年长的刘健打水,热情地与刘健攀谈。他的善良和真诚如春风暖阳,让刘健心里感到热乎乎的。徐锡宾的诚善之举,不仅收获了他改变命运的机遇,也为家乡富裕带来了福音。刘健得知万荣坑西有村办企业,便告诉徐锡宾徐州生产的一种微沫剂,一小瓶成本仅1.5元,全国统一售价却高达19.4元。这可是泼天大的利润呀!徐锡宾便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村干部。经过一番合计后,坑西村第六生产队决定拿出事先计划买手扶拖拉机的钱,尝试微沫剂生产。于是派徐锡宾和财务队长潘晓引,经由刘健引荐去徐州学习微沫剂生产技术。

潘晓引和徐锡宾揣着对未知的渴望,踏上了前往徐州的学习之路。可是他们到徐州后,人家不让看配方,也不许参与配料生产。因为微沫剂当时属于新技术,配方生产是保密的。但看在刘健引荐的面子上,只让他们站在生产车间一旁观看。

倔强的潘晓引并未就此退却。她默默地细致地看着人家怎么做,用眼观察每一个细节,用心揣度每一个步骤,用脑分析每一种成分……

回到家里,潘晓引凭着她十多天的观察分析,大概琢磨出了制作微沫剂所用材料和熬制步骤。但家里没有熬制微沫剂的电磁炉和搪瓷锅,潘晓引便用煤油炉和洗脸盆来熬制,一次又一次,成百次的试验,成百次的失败,据说,当时她家的红薯窖都快被试验产出的废渣填满了。

潘晓引不灰心,经过无数个日夜的煎熬和坚守,终于从脸盆中熬出了“致富剂”。那一刻,她流出了喜悦的泪水,她用自己的坚强和坚持,书写了一段属于自己、也属于万荣人的传奇故事。

潘晓引的成功,激励着每一个追逐梦想的万荣人。生产混凝土外加剂一时成了当地的“摇钱树”。生产工具由煤气炉、搪瓷脸盆变成了大火炉、大铁锅,这才演绎出“一个炉子一口锅,一根棍子忙搅和,一锅就卖一万多”的传奇佳话……

数十年来,万荣县一群群聪明人、能干人,怀揣梦想与追求,秉持科学与务实,在混凝土外加剂生产中,勤于学习,勇于探索,善于创新,硬是把外加剂从单一的微沫剂生产发展到早强剂、碱水剂、速凝剂、膨胀剂等几十个品种,让万荣外加剂产业从宁静的乡村,走向繁华的城市。十万大军踏遍大江南北,销售网络联结四面八方,642家生产企业,600万吨产能的产业规模,使得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万荣人成为全国混凝土外加剂生产销售领域一支强大的生力军。三峡大坝、青藏铁路、港珠澳大桥等全国重点工程,都融合着万荣外加剂。

万荣外加剂从“一锅熬”变成了大产业,一路走来,留下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这其中有创业者夜以继日的奋斗身影,有研发者攻坚克难的执着眼神,有推销者奔波他乡的坚实脚步,有生产者认真操作的辛勤汗水……他们用自己的奉献和担当,把万荣人的精神融注到一座座宏伟的建筑之中,在祖国的山河之间塑起一座无形却高大的万荣人“群雕像”……
275191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