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远逝的古蒲津渡

2086 0
发表于 2024-10-23 11:58:2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古蒲州,作为关中的侧门,位居潼关背后,被人称为“河东、河北陆道进入关中之第一锁钥”。于是,这座老城的存亡,命中注定与古蒲津渡口息息相关。

据史料记载,这里古名蒲坂,曾是尧舜之都。由于蒲津桥的建设,这里曾为历史上一座名城。尤其是在唐代,蒲州为矗立于黄河之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开元八年(720年),它与陕、郑、汴、怀、雄并称“六大雄城”。隔一年,又改升河中府,定为中都。开元十二年(724年),为京畿四辅中的上辅,与西都长安、东都洛阳齐名。名流如星汉,胜迹若棋布。此后,随着时代的更替,蒲州虽没有盛唐时代那样繁盛,但也似乎始终没有改变它的中心位置。直至明清,也一直为河东一大重要城市。解放后,因修建三门峡水库,蒲州城区处于淹没区内,因此城迁它处。至此,古蒲州在历史舞台上的作用才退出。

从“舜都蒲坂”到唐代中都,蒲州城似乎一直都处在政治经济的中心,后几经战乱,蒲州城的地理位置开始得到重视,作为“天下要地”,城镇建设的重点开始放在了城防建设上。据《永济县志》载,现存的蒲州古城城廓(即土围墙),大约始建于北魏登国元年(公元386年)。当时为了将此地作为“巨防”之地,城墙高筑达三丈八尺多,而且城外还设有一条护城河。此后历代修葺,以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蒲州驻军千户张盖对蒲州城垣的重筑最为壮观。此时城高三丈八尺,堞高七尺,开四个城门,城外,东、南、北三面,均有护城池,深一丈五尺,宽十丈,三面共六里四十五步。

从居住群落到“关中之巨防”,蒲州城功用的转变,在其修葺的历史中,曾有一个明显的体现。金哀宗正大八年(公元1231年)九月,元兵攻河中府,金将草火讹可,因兵少,力不能守,这年的十二月把城的一半截去,截去的是后来的东关部分,留内城以守,这内城就是元以后的蒲州城,现在的古蒲州城遗址。

城的荣辱,源自黄河与战乱。桥的存在,则直接连通了黄河与战乱。从某种程度上说,“关中锁钥”的命运,直接系于一桥之上。

蒲津渡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黄河渡口之一,历史长达2400余年。历经沧桑,几度兴废。现存的蒲津渡遗址位于山西省永济市古蒲州城西门外黄河东岸。东临戏曲名著《西厢记》故事发生地普救寺,西近中华历史文化名楼鹳雀楼,处于黄河根祖文化中心地,200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著名的蒲津桥和唐开元铁牛也位于此处。

蒲津渡自古以来就是秦晋之交通要冲,历史上有很多朝代在这儿修造过浮桥。公元前541年,春秋时期秦公子针携带资财、车辆,前往黄河西岸晋国,用舟船连接建造浮桥,开在蒲津渡建蒲津桥之先河。到了战国时期,秦昭襄王为进攻韩、赵、魏,先后两次在蒲津渡口造桥。以后汉高祖刘邦定关中、汉武帝刘彻东征、隋文帝杨坚过黄河东进,均在蒲津渡连舟造桥。

唐初,河东为京畿,蒲州是长安与河东联系的枢纽。开元六年( 718年),蒲州被置为中都,与西京长安、东都洛阳齐名。开元十三年(725年),为了加强对唐王朝的大后方河东地区及整个北方地区的统治,唐玄宗任命兵部尚书张说主其事,改木桩为铁牛,易笮索为铁链,疏其船间,倾国力对蒲津桥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通典》、《唐会要》、《蒲州府志》均记载此事。有宋一代,蒲律渡仍是黄河的重要渡口之一。金元之际,浮桥始毁于战火,只剩下两岸的铁牛。后因黄河东移,开元铁牛没入水中,悄然消失。20世纪40年代,河水沿蒲州西城墙外流过,据当地老人回忆,枯水季节,下水还可摸到铁牛牛角,行船还有被牛角挂伤船底的情况。50年代后,三门峡库区蓄洪,河床淤积,再加上河水西移,到了六七十年代铁牛已被深埋于黄河水面下2米有余的河滩里了。

解放后,政府曾组织力量进行过找寻,未果。1989年7月,经永济市文物工作者重新调查所获。后又经山西省考古工作者清理发掘。终于使千年古渡清晰地再现人间。

现发掘出土的四尊铁牛及铁人等,位于黄河东岸,原西岸的牛、人等仍在淹没的泥沙之中。此四尊铁牛,皆头西尾东,作伏卧状。其形态精看相似,实则各异。身长均3米左右,高1.9米,重达万斤。个个高大雄健,体阔胸圆,翘角昂首,双目圆睁,如虎一般。每尊铁牛下有六根铁柱,入地丈余,坚固不拔。四尊铁人虽均作牵牛状,也形神各异,酷似维、蒙、藏、汉四个民族,可能是象征着盛唐的大一统。其身高为1.9—2.06米,重2吨有余。每尊铁人下也有一柱为基座,柱高1.4米左右。另有一组七星柱,为圆柱五根方体斗柱二根。柱通高6.2米,直径0.4米,重约6吨。斗高4.2米,二斗相连总重约10吨。七星柱是与铁牛、铁人等融为一体,作为固定浮桥的地锚而用的。

蒲津渡遗址的发掘尤其是开元铁牛、铁人等物的出土,对研究唐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我国桥梁史、冶炼铸造工艺和黄河故道的变迁、水文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在建桥史、铸造史和冶金史上位于当时世界第一。

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曾论断:“浮桥地锚中,以蒲津桥的铁牛最为著名”。我国又一著名桥梁专家、英国剑桥大学《21世纪世界建筑》特约作者唐寰澄,在向海外宣传铁牛时指出:“这不同于扬军阵、耀帝威的秦兵马俑,亦不同于宣佛法、炫珍宝的释迦舍利,也不同于讲五行、为厌胜的镇水石犀。这是一个具体的工程建设,是中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桥梁、冶金、雕塑事业的贡献,是世界桥梁史上唯我独尊的永世无价之宝”。

故城已逝,朝代更迭,物是人非。达官贵人,贩夫走卒一并伴着岁月归为尘土。如今明代砖城墙还在,鼓楼、城门、瓮城等遗迹尚存,而古蒲津渡的繁华只能在历史的风烟中寻觅当年的踪迹。
275400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