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管理
物业交费
切换到宽版
首页
社区
数商
商圈
商城
优惠券
登录
立即注册
运城社区
»
社区
›
运城故事
›
河东文学
›
古槐树下故事多_散文_张秋明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回复
古槐树下故事多_散文_张秋明
2087
0
社区1号
Lv.9
发表于 2024-10-26 10:51:0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
新绛县地处汾河中下游,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十六处国宝级文物灿若繁星,记录着年华的流转,描绘着历史的脉络,闪发出熠熠生辉的光芒。
古槐古树作为承载着灿烂文明的载体,如同众星拱月般点缀着古绛大地,寄托着老百姓的情思乡愁,延续着优质的生物基因,被誉为“绿色的国宝”和“有生命的文物”。它们在穿越时代风尘中,见证了千年古城的风风雨雨,为后世留下许多耳熟能详的传奇故事。
古槐树下“五清官”
在新绛县城中心,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古巷,当地人称陶家巷,是为纪念绛州乡贤陶琰而命名。巷中部现存陶家一座一亩多地、仅有五间砖包土窑的院落,一棵硕大的古槐荫蔽了大半个
院子。就是在这棵古槐之下,陶家走出了五位“大明”清官,成为当地人街头巷尾的美谈。
陶琰,字廷信,别号逸庵,世居山西绛州(今山西新绛县)城内。陶琰自幼受父儒家正统教诲,立志忠君报国,且聪敏好学,过目成诵。明宪宗成化7年乡荐第一,成化17年登进士,授刑
部主事。其父陶铨,正统乙丑进士,授行人之职;其兄陶玺,天顺甲申进士,授户部主事、员外;其子陶滋,正德甲戌进士授行人;陶登,琰之曾孙万历壬辰进士,授齐东知县,一门
荣登“五进士”。
陶琰为官数十年,与儿孙难以团聚,常以书信教导子孙,后人将信件编为《诫子书》。他在信中
教育
子孙“圣贤教人,穷理正心,非为求取功名,只是要做人做个好人,做官做个好官。
若做官做得不好,不如不做官。”陶氏子孙相传励行,获益匪浅。
儿子陶滋中举进京赶考,他谆谆告诫:“近年京中光棍极多,你不可被其引诱陷害,悔不可及……乡里人不分贵贱都要礼貌待之。送人情只是手帕、帽儿,虽甚贵人亦如此……” 陶琰
常年外任,其子陶滋任京官。他多次欲进京与儿孙见面,以享天伦之乐,然而终未成行,原因是“非不欲到京与你及几个孩儿相见,只是千思万虑不能前去。所以不去者,汝自知之,只
是难与人空手相见也”。可见,陶琰囊中羞涩到何种程度。 陶琰3次总督漕运,职高权大,多有贪官污吏走陶滋的门路给其父行贿通融。陶琰告诫其子:“运上官军不要受他纤毫礼
物,不要见他,不要与他写信。前信已言,今再及之,恐坏名节也,记之。”
在对待钱财的态度上,陶琰给儿子总结自己一生的经验:“我无他才能,只是做官不爱钱。我无客不曾买肉,非为肉为不美而不食之也,正以家无
房屋
可居官不可恃,一旦归家何以自
存。”无客不食肉,可见陶琰生活俭朴之一斑。
陶琰前后任官42年,共授官职19个,身边仅有文房四宝和衣服被褥等物。明嘉靖3年,陶琰告老还乡返回故里,在古槐之下安享晚年。8年后,他以84岁享寿在绛州病故,溢号恭介公,
名列绛州文庙乡贤祠。
有诗云:“古槐树下五清官,辖管明廷“半壁天”。不恋官位不贪钱,廉洁家风代代传。
槐聚乡间佑民康
在新绛县三泉镇有一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叫新和村,在新和村有一个红火热闹的街巷叫长庆巷,长庆巷生长有一棵名号响当当的古槐树。据村中老人讲,此槐系立村之树,根植乡间
已有600余年,是新和村重要的历史标志物。
据载,明朝永乐年间,新和村地界(原长庆村)荒芜人烟,附近大村南平原便派生几户人家,到此耕作并安家落户,初称南平原庄子。为铭记立村之举,初入者便在村中心栽植了一棵槐
树,作为历史见证。
清康熙四年,随着多家陆续迁入,人口随之增多,村落逐渐扩大,便正式命名为南长庆庄村,简称长庆村,系以愿称名。2020年3月,长庆、瑞林、店头庄、乐利庄4村合并称为新和
村。
新和村沿袭原长庆村习俗,在每年二月初五,老百姓都会在槐树上挂几对红色灯笼,并设坛祭祀,六百多年雷打不动,由此逐渐形成集市庙会。近年,村里经上报相关部门,把这天定
为“古槐”文化节,祈求古槐护佑全体村民顺遂安康。
“古槐”文化节当天,近两公里路段格外喧嚣,摊贩紧邻,行人熙攘,热闹非凡。现场除了有本村村民外,还有许多从新和村走出去的优秀人才回到家乡,共谈故土情深,共话同根乡
情,洋溢着浓浓的乡情。
古槐树是村庄发展的见证者。这里走过“货郎担担”“铁匠炉子”“果蔬小贩”“鼓书艺人”。村民要买吃喝拉撒用,聚在这;谈天说地聊八卦,聚在这;唱歌跳舞扭秧歌,聚在这。这里是村民
们的“活动中心”。
村里人把古槐看得很重。有人婚丧嫁娶,浩浩荡荡的队伍都要绕着古槐转半圈;到了过年更是热闹,打鼓唱戏耍社火,都是在古槐树下。在村民的记忆里,古槐像敦厚的长者,时时保
护着村庄和村民们的安宁。
这棵古槐,高大的树干需要二人合抱,高度有3层楼那么高。它傲然屹立、默默无闻地扼守在村子中央,也是村中主巷道交会的地方,和它周围的舞台、广场、村委会、商店等,一起构
成了这个村子的“心脏”地带。
在新和村,谁家有新生命降生,待小孩满月之时,便会择一吉日,由家里的长辈(通常是奶奶)抱着,再随一位德高望重邻居家的老人,备一炷香、一沓裱、两个大花馍、几样点心水
果等,到大槐树下来行“撞喜”之礼。
仪程并不繁琐。一行人行至槐树下,跪伏于树前“喜位”,面向大槐树,将香表、花馍、水果点心等摆献于树前,几个人开始燃香、焚裱、三叩首,再由长辈抱着小孩将小孩的头轻轻地
和槐树碰上三下,所谓的“撞喜”之礼便成。
新和村的这个“撞喜”民俗起于何时,无从知晓,何人所传,也无人可知。但这并不妨碍一辈又一辈的村民在生产生活中,将这种带有尊天敬神,祈福平安的仪式继承并流传下来,守护
着全村百姓的幸福安康。
这真是:岁月沧桑六百年,护村保民平与安。立村之槐聚民意,故土情深藏心间。
秦堡点兵开盛世
在新绛县南部的峨嵋岭上,有一个名叫堡里的村庄,初称唐堡、秦王堡,清顺治时简称堡里,是因唐初秦王李世民在此驻扎习武练兵而得名。村中生长一棵唐代栽植的古槐树,见证了
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唐武德二年(619年),占据北方一带的刘武周听从宋金刚的建议率2万精兵一路向南占领了并州,然后又和突厥狼狈为奸,占领黄蛇岭一带(今榆次市),之后接连攻陷平遥和介州
等地。强悍的兵力让大唐感受到重重危机。
情急之下,唐高祖李渊速派太常少卿李仲文和将军姜宝谊共同抗击刘武周,后又派右仆射裴寂去救援并州,均败下阵来,裴寂孤身逃回了晋州。
经过这两场战役,刘武周的实力和士气大涨。此时,并州都督李元吉迫于刘的势力连夜弃州逃回长安,刘武周趁机攻陷了李唐的发祥地晋阳、龙门、浍州等地,山西大部尽归刘武周
的麾下。
如此一来,唐朝在黄河东部的领地只剩下山西西南了,关中随时都有可能失守,使唐初的李渊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在这关键时刻,秦王李世民挺身而出,带领3万精兵领兵出
征,高祖随即亲自为他出征送行。
唐武德二年冬,李世民趁龙门(今河津市)黄河部分水面结冰,马不停蹄率兵渡过黄河,在绛州峨嵋岭的柏壁关(今新绛县)驻扎,与当地的唐军形成了犄角之势,与宋金刚对峙。
李世民到达柏壁之后并没有急着讨伐宋金刚等人,而是坚壁不战,韬光养晦,巩固后方,在李世民征集军粮的时候,百姓都自发贡献,唐军的后勤给养问题得以解决。
为便于操练军队,确保早日收复失地,李世民精心挑选了一处易守难攻,四面临沟的地方,当地人称为唐堡,以备战练兵,蓄积力量。训练间隙,秦王下令在台地中央栽植了一棵槐
树,以此发号施令。
唐军经过几个月的韬光养晦,使得宋金刚不断地消耗物资,战斗力下降。李世民便后发制人,疲敌制胜,在潞州、浩州等地击退了刘武周军,彻底切断了其粮饷的运输线。
到了四月份,宋金刚因为粮饷告急被迫北撤。此时,李世民觉得时机已到,便立刻率军乘胜追击,先后收复吕州、寻县、高壁岭等地
此时,宋金刚士气大衰,军心涣散。唐军便一鼓作气,继续追击,终于在雀谷成功追上来宋金刚。因宋长期补给不足,战斗力大打
折扣
,一天交战了8次都败给了唐军,战死和被俘有好
几万人。
最终,李世民率兵大胜宋金刚,宋、刘两人在走投无路之下,弃城逃跑被突厥人杀死。这就是史上著名的柏壁之战。
唐军大获全胜回到柏壁营地,当地百姓载歌载舞,欢庆胜利,并以当地的旧曲填入新词,在唐堡槐树前为秦王大唱赞歌,擂响《秦王破阵乐》,用鼓乐欢庆凯旋将士,威震峨嵋声闻百
里。
有道是:秦王东渡讨武周,练兵习武在秦堡。励精图治兴基业,开辟贞观盛世图。
拨地凌云慨以慷,千年傲立阅沧桑。如今,这些虎踞在古城新绛城乡的众多
古槐古树,夏日绿翠蔽日月,冬天银装肃晴朗。正其以优美的身姿,坚守着古老的土地,唱响着新时代的歌谣,成为千年古城老百姓新生活的希望。
古槐树下故事
,
古槐树下
,
古槐树
回复
点评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回复
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社区1号
Lv.9 管理员
主题
回帖
0
积分
269518
+ 关注
发消息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小程序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