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众所周知,新石器文化是人类处于定居或半定居状态下创造的一种农、牧、渔猎文化,所以一个地区新石器文化遗址的分布状况,即基本代表了该地区新石器时代农业文化的水平,根据目前的资料,河东地区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大约有400余处。
分布的区域范围,北起洪洞赵城,南至平陆、芮城;西到河津、乡宁,东抵垣曲、翼城,凡是有自然水流的地方,附近台地上或山前丘陵地带都有可能找到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龙山文化(庙底沟二期、陶寺类型),或几种文化共存的遗址,现仅曲沃、翼城、垣曲三县的不完全统计数字,新石器文化遗址即达72处。
新石器文化遗址在河东地区大小水流两岸台地上或交汇地带的密集分布,说明新石器时代农业的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离自然水流较近的台地或山前丘陵地带。
地处汾河谷地和汾河支流平原地带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分布比较密集。地处涑水流域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在分布密度上,略次于汾河支流的浍河、滏河两岸。沿黄河北岸的芮城至平陆一线,遗址多分布在黄河的二阶台地或中条山南麓的山前丘陵地带。距黄河水面的垂直高度一般在100米以上,海拔高度在380~500米之间。遗址分布较为疏散。
据笔者实地调查,从平陆县东的老鸦池到平陆县西与芮城交界的大南沟口,东西130公里的沿河地带,新石器文化遗址的分布不过20处,而且遗址面积普遍较小,一般在80×150平方米左右。
由此可见,新石器时代河东地区的农业植被主要集中在汾水下游的河谷地带及其支流两岸的台地上,以及涑水流域。而河东地区的四周边缘地带虽也有农业植被覆盖,但只是点线式发生,而不能构成广阔的农业植被面积。
卫斯/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