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管理
物业交费
切换到宽版
首页
社区
数商
商圈
商城
优惠券
登录
立即注册
运城社区
»
社区
›
运城故事
›
讲运城读运城
›
平陆出土彩绘陶说书俑:来自大汉的“好声音” ...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平陆出土彩绘陶说书俑:来自大汉的“好声音”
2087
0
社区1号
Lv.9
发表于 2024-10-26 11:50:4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
文物名片
主角:彩绘陶说书俑
时代:汉(公元前202~公元前220年)
出土地:平陆县圣人涧镇寺坪村
尺寸:高29.5厘米、宽26厘米
眼睛微眯,嘴唇微张,左手托地,右手微曲,斜坐沉思,衣袖形成的褶皱自然地铺展开来。这位来自汉朝晋南地区的曲艺人,正在沉思如何才能逗翻场上的所有观众。
“俑”在我国由来已久,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就有制作陶俑的影子。
“俑”的出现源于奴隶制的废除,以及秦汉时期“视死如生”观念的产生。“以俑代人”在秦朝就已出现,秦始皇兵马俑就是其典型代表。汉代时,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加之朝廷政策以“举孝廉”来选拔guan员,厚葬之风十分盛行。当时“厚资多藏,器用如生人”“厚葬为德,薄终为鄙”,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陶俑制作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同时也造就了一批杰出的泥塑艺人。在他们的创作实践下,男女侍俑、说唱俑、舞乐俑、兵士俑,家禽、家畜陶俑及各种生产和生活模型等,一件又一件艺术珍品被创造出来,而说唱俑正是其中最为出色的作品。
相较于秦俑的写实逼真,汉代说唱俑等陶器表现更多的是一种世俗形象,它们的形态较小,形象更加生活化,不拘小节。工匠们制俑时大多都是象征性、粗轮廓地对俑的身体进行描绘,使用夸张的手法,赋予其丰富的感情色彩。由于汉俑不拘泥于严谨的造型,使得那粗犷的气势不受束缚而更带有非写实的浪漫,以此形成了它们天真浪漫、简约传神的艺术风格。
说唱俑又称说书俑,在汉代,他所从事的职业叫俳优,“俳”即诙谐滑稽的表演,“优”即演员,主要指以语言技能见长、表演夸张滑稽的男性艺人。在进行节目表演之时,他们边击鼓边歌唱,插科打诨,又说又唱,用搞怪的表情和夸张的动作逗笑观众。汉朝时,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民间娱乐风气盛行,说唱、乐舞成为达官贵人乃至民间百姓的生活必备。
说起中国古代的说唱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957年四川成都天回山汉墓出土的击鼓说唱俑,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该俑通高55厘米,以泥质灰陶制成,俑身上原有彩绘,现已脱落。陶俑蹲坐在地面上,右腿扬起,左臂下挟有一圆形扁鼓,右手执鼓槌作敲击状。俑人耸肩缩颈,嘴部大张,开怀大笑,额头也因夸张的表情被挤压出数条皱纹,仿佛正进行到说唱表演的精彩之处,让人忍不住好奇他讲的是什么精彩内容。
而运城博物馆馆藏的彩绘陶说书俑人物更具静态美。他像是穿越了时空,从两千年前一直说着、唱着、思考着,到今天仍然这样真实可亲。
也许是在上场前,也许是在舞台下,这位说书艺人斜倚在一旁,眉头微蹙,右手微曲,正思考着如何才能将一段故事说得有声有色,让慕名而来的观众听得开心。他的形体刻画比较粗线条,人体比例也没有那么精雕细琢,但正是这种反差感让人们更加专注于他的神态。这种重点刻画人物的表情,其他部位模糊的写意手法与追求“神似而形不似”的中国画有异曲同工之妙。
汉代彩绘陶说书俑的出土,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晋南地区民间娱乐方式的丰富多样和人们生活的闲适安乐。经过千年的历史演变,如今在运城,蒲剧、眉户、锣鼓杂戏、线腔、河东道情、干板腔等仍活跃在河东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丰富着百姓的生活。
彩绘陶
,
说书俑
,
好声音
,
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显身卡
相关帖子
•
运城市首期网络文化沙龙 传播运城好声音
•
闻喜县开展纯之声“好声音”户外亲子活动
•
来自大汉的“好声音”——彩绘陶说书俑_杨颖琦讲运城文物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社区1号
Lv.9 管理员
主题
回帖
0
积分
269518
+ 关注
发消息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小程序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