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回复

“下阳”非孤城,虞、虢有分界

12 0
发表于 昨天 12:1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前文提及,公元前658年与655年晋两次“假道于虞以伐虢”所假之道,必经虞坂一虞城—颠軨,然后入“戎人”和“夷人”杂居区经傅岩至盘南,入虢境,与“鄍邑”、与“茅津”均无涉。
那么当时黄河以北,虞、虢的分界在那里?茅津当时属虞,还是属虢?

根据史念海教授的研究:春秋时期,在黄河流域“这个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乃是周王朝及华夏诸侯立国的处所,其外则居住着非华夏民族。甚至华夏诸国间也间杂着一些非华族,今陕西临
潼县于其时有骊戎,今山西平陆县有茅戎,今河南兰考县和山东定陶县间有戎人。这些非华族的居地并非一直固定下去,有的还曾不断迁徙”。

《水经·河水注四》云:陕州“北对茅城。故茅亭,茅戎邑也。”《春秋·文公三年》“秦伯伐晋,济河焚舟。取王官及郊。晋人不出。遂自茅津济。封崤尸而还”。

由此可见,此时的“茅戎邑”既不属虞,也不归虢。是游离于虞、虢交界之外的一个“戎人”部落的聚邑。那么,在黄河北岸(现山西平陆境内)虞、虢的分界在那里?

《水经·河水注四》云:沙涧“水出北虞山,东南径傅岩,历傅説隐室前。俗名之为圣人窟。孔安国《传》,傅説隐于虞、虢之间,即此处也。”

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说明当时的傅岩(今平陆县城圣人涧)也既不属虞,也不属虢。也为“戎人”或“夷人”杂居区。否则,孔安国《传》不会如此下语。

笔者认为:虢之“下阳”尽管位于黄河之北,与虢都上阳隔河相望,但不可能是一座孤城,当时其城外还应有广阔的土地及分散的村落。

据笔者从历年积累的田野考古资料分析:现山西平陆沿山及山前平原地带应为虞所辖,西至洪池,东到三门望远。

东西长约200里,南北宽20至30里。虢在黄河北岸的领土主要分布在“盘南”以西至“洪阳”沿河一带,东西约长60里,南北宽6至10里。盘南以东的茅津至砥柱至渔林(今平陆曹川镇境
内)约百里之内沿河一带与今平陆三门与坡底之间的“畔沟”以东山区,均为“夷人”或“戎人”杂居区。


结束语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教授生前倡导:“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笔者重蹈晋“假虞伐虢”之道多次,敢问路在何方?何处才是战场?

故云:公元前658年与655年晋两次“假虞伐虢”之役的行军路线:第一次伐虢克“下阳”,是从晋都绛(山西翼城天马)发兵,越中条山经虞坂——虞城——颠軨——傅岩——盘南——下阳;第二次伐虢灭上阳,重走第一次“虞道”经傅岩、盘南至下阳,再从“太阳渡”过河取虢都上阳。原路师还,顺道灭虞,返晋都绛。

晋第一次“假虞伐虢”,其战场在虢之下阳,所假“虞道”与虢之下阳均在黄河以北。第二次晋“假虞伐虢”灭虢都上阳,师还灭虞,其战场分置于黄河南、北。

虞城即今平陆“虞公故城”。虢邑下阳,故址即今平陆县张村镇太阳渡村南金鸡堡与门里自然村“下阳城遗址”;虢都上阳,故址即今河南三门峡市李家窑遗址。

上阳、下阳虽分置大河南北,但实为一虢。晋“假虞伐虢”所假之“虞道”,主指“虞坂——虞城——颠軨”路段。虞坂即盐坂、即青石槽。颠軨即軨桥。宋代以前平陆所设县治均在“大阳故城”,即今茅津渡以东约两公里“下滩”一带。所谓“平陆老城”,始建于金。

春秋时期,傅岩、茅津既不属虞,也不归虢,而是“戎人”与“夷人”的杂居区。鄍邑非茅津,槐下有鄍邑。晋“假虞伐虢”并不过鄍。古代“鄍”通“冥”,所谓“鄍邑”,此乃暗城也。
275714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