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管理
物业交费
切换到宽版
首页
社区
数商
商圈
商城
优惠券
登录
立即注册
运城社区
»
社区
›
运城故事
›
讲河东读运城
›
在后稷教民稼穑的地方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在后稷教民稼穑的地方
2143
0
社区1号
Lv.9
发表于 2024-10-31 18:59:2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
稷山县在三晋大地的版图上,是一个古老而充满神奇色彩的地方。
稷山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乃农祖后稷发现粒食、树艺五谷、教民稼穑之地。古往今来,这里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文脉悠长,文化厚重。“在这样的一块土地上,养育出数不胜数的文学人才,也是一种常态的存在”。记得那年我受该县文联主席郑天虎之邀,为出版的《行走稷山》一书作序时,曾这样写道。我对稷山的深刻印象,就是从这本书开始的。
时隔六年,郑天虎的第三部作品集《一个有故事的地方》书稿摆放在了我的面前,这是我未曾料到的。郑天虎从事
新闻
工作多年,后来又到县文联担任领导十多年,我们算是老交情了。记得20世纪90年代中期,他曾在山西日报工商部实习,后来,他从企业调到县政府部门工作,继而又到县文联任职,我则从省报调到省作协工作。其间,我们的关系一直未断,常有来往。作协与文联是一个系统的,他到太原出差时,常到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翁小绵的办公室汇报工作,我们也不时见面。
为郑天虎的这本书作序,老领导翁小绵书记亲自给我打电话,容不得我推辞。只是工作的确很忙。虽然答应得很痛快,但事情太多,时间上一推再推。这点天虎也很理解。但我确实不好意思,只怕耽误了该书的出版。
《一个有故事的地方》这本书,说的就是稷山这个地方有故事。有什么故事呢?读完该书,一目了然。从《枣乡纪事》到《在那枣花盛开的地方》,从《后稷风景美如画》到《力挽狂澜战“洪魔”》,从《行走稷山,文脉悠长》到《后稷故里文脉兴》,再到《稷山文学创作的格局和实绩》……一篇篇鲜活的文章和
文字
,浸润着郑天虎对家乡、对稷山的深情厚谊,对稷山文学事业的无限眷恋。不论是散文还是报告文学,不论是小说还是书评,郑天虎的文字功底可见一斑。的确如此,一个基层的文学工作者,而且是省级作协会员,没有一定的文字功底,没有对文学事业的热爱,是写不出这样的文章的。我从事文学工作多年,对创作的艰辛和不易,是深有体会的。
《一个有故事的地方》这本书,浸透着郑天虎的诸多心血。在该书的第一部分《岁月留痕》里,40多篇的散文与小说,而且基本上是公开发表的。有的文章我早就在《山西日报》上看到过,如:《乡村的夏夜》《麦收时节》《邂逅一座城》等,他写得很有特色,很接地气,使人身临其境;在第二部分《故乡风流》里,有两篇报告文学我看过后,十分惊叹郑天虎的笔力,一篇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另一篇是《力挽狂澜战“洪魔”》。这两篇文章,《山西日报》都公开发表过,只是由于版面原因,删除不少,但在省级党报,能刊登这样大篇幅的报告文学,是十分难得很不容易的,可见郑天虎在写这两篇文章时,是下了一番功夫的,是掌握了第一手资料的,是经过深入采访的。第三部分是《书写历史》,在这部分的20多篇文章中,有郑天虎给别人的书作的序,有他评论稷山的文学发展,还有别人写他的文章。不论哪篇文章,都能从中看出郑天虎与当地的文学工作者融为一体,是很受大家尊重的一位领导、一位师长,作为一名基层文学界的领军人物,这在全省县级文联和作协中,都是少有的。
我从事文学创作几十年,是从基层一步步走过来的。“我像当初惊叹稷山金色的沃土一样,惊叹于稷山文脉的完整和结构合理,一个只有三十几万人口的县,涌现出这么多的写作者,尤其是这么多的乡土作家,这是多么让人感慨和钦敬的盛况啊!什么是文化自信?这就是文化自信!”这段话也是《行走稷山》序言里的一段话。郑天虎是稷山县众多写作者中的佼佼者,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他曾连续两届参加了全省作代会,这在全省县级文学界也是少有的。
给一个县里的文学工作者的书作序,是我作为省作协主席的职责和荣幸。凭郑天虎对文学事业的执着与热爱,凭郑天虎多年来对文学事业作出的贡献,我很高兴为郑天虎这本书作序。
自古河东出文人。祝愿沃土稷山文脉传承久远,祝愿郑天虎在文学创作上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是为序。
李骏虎/文 山西省作家协会主席
后稷
,
教民稼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显身卡
相关帖子
•
教民稼穑_与稷山有关的成语典故
•
炎帝和后稷,教人从土地中获得食物的方式,也大有不同
•
炎帝和后稷教民耕种的农具区别
•
炎帝和后稷所处的时代
•
后稷的始居地及其后裔的迁徙_农祖的权威研究
•
稷的种植与名义_农祖后稷的权威研究
•
后稷的历史传说_农祖的权威研究
•
脚印之子“弃”的传说,舜帝封弃为“后稷”
•
农业始祖后稷:被尊为稷王、农神、耕神、谷神、五谷之神
•
教民稼穑——农耕文化的起源
•
我们都忘了稷是什么,去最高等稷王庙回忆中华农魂后稷(下)
•
姜嫄绛县生后稷_冯建国
•
教民稼穑——河东成语典故
•
后稷故里5大类13项百余场次活动带你感受稷山浓浓年味
•
后稷农耕文化产业园建设项目-产业园绿道建设工程中标候选人公示
•
后稷农耕文化产业园建设项目-产业园绿道建设工程招标控制价
•
后稷农耕文化产业园建设项目-产业园绿道建设工程招标公告
•
后稷农耕文化产业园建设项目-产业园绿道建设工程撤销公告
•
农神后稷
•
赴一场农耕文化的秦晋之约——第三届后稷论坛综述
•
从葫芦烙画《后稷》说起
•
著名体育解说员孙正平做客“后稷讲坛”
•
稷山县职业中学学生赴稷山稷王庙追寻后稷足迹
•
后稷小学为盐湖区中小学生们带来了一节生动的消防安全教育课
•
后稷农耕文化产业园建设项目-建筑外立面风貌改造工程(2标段)中标结果公示
•
后稷农耕文化产业园建设项目-建筑外立面风貌改造工程(3标段)中标结果公示
•
后稷农耕文化产业园建设项目--建筑外立面风貌改造工程(1标段)中标结果公示
•
后稷农耕文化产业园绿道、建筑外立面风貌改造工程(1,2,3标段)中标候选人公示
•
稷山东渠遗址发现大量夏时期农业遗存——“后稷教民稼穑于稷山”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社区1号
Lv.9 管理员
主题
回帖
0
积分
267322
+ 关注
发消息
浏览过的版块
运城告示
百科进阶
运城视听
爱问运城
河东文学
运城快报
洞见运城
运城人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成功案例
常见问题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admin@discuz.vip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公众号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