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回复

麻花_“稷山四宝”征文_潘文军

2232 0
发表于 2024-11-8 17:45:4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我在读唐诗的时候,读懂了稷山麻花。
麻花_“稷山四宝”征文_潘文军
其实,在很多人的眼里,稷山麻花不过是一种有特色的地方小吃,不显山也不露水,很多地方都有。这并不奇怪,就像我们读唐诗一样,你读到的,未必是最好的,你品味的,未必是最经典的,同样是唐诗,味道各有不同。

稷山麻花多年来经久不衰,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不是无缘无故的。也就是说,在浩瀚的唐诗之中,人们口口相传的不过300首,我想,稷山麻花就是其中的一首。

每到逢年过节,身处山西晋南的我都忘不了给远方的亲戚朋友寄一箱稷山麻花,一来是本地的特产,二来传承着厚重的河东文化。文化这东西就像稷山麻花一样,需要细细的品,慢慢的嚼,嚼到一定程度,你才能感悟到其中的香,感悟到其中的经典,感受到其中的历史与人文积淀。过段时间,我免不了与亲戚朋友通个电话,得到的回答果然千篇一律:好吃!

我当然知道稷山麻花好吃,但是我更喜欢听亲戚朋友说稷山麻花好吃,两个简简单单的字,承载的不仅仅是亲情,更是诗情,诗情中沉淀着我们生活中的和谐与美好,幸福着我们曾经及未来的日子。

记得小时候家里炸麻花,那叫一个热闹。母亲和六、七个街房邻居凑在一起就摆开了战场。和面的和面,搓麻花的搓麻花,下锅的下锅,仿佛是流水线作业,用不了多大功夫,案板上,簸箕里就堆满了又香又脆的大麻花。油锅的不远处,我们兄妹几个嘴里含着小手,眼巴巴的望着,等待母亲施舍。母亲终于忙完了,仿佛终于想起了我们,从案板上挑出一根最小的掰成几节,让我们饱饱口福。我们也很识趣,知道这些麻花还有大用场,远远没有到我们可以敞开肚子风卷残云的时候。常常是这样的结局,虽然案板上的麻花实在令人眼馋,我们也只是咽咽口水,不用母亲吩咐便悄悄离开。

那时候,一年四季,除了春节之外,偶尔能够吃上一根麻花,就是件非常幸福的事,值得炫耀的事。

第一次品尝稷山麻花,我就被惊艳到了,眼底不由自主的泛起阵阵诗情画意:色泽金黄,圆润透亮,食时酥脆适口,油而不腻,嚼后无渣,百食不厌,风味无穷,长存不回潮,留味一品香。这既是生活的底蕴,也是诗歌的神韵,在长达数千年的中华美食文化中,稷山麻花独树一帜,成为中国麻花发源地。这种殊荣靠的或许正是诗人般的气质和情怀,能够把一根麻花做到艺术的高度,非稷山人莫属。
麻花_“稷山四宝”征文_潘文军

现在,我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已经很少自己炸麻花了。平常需要一饱口福,就去买一箱稷山麻花过过瘾,细嚼慢咽之时,仿佛读一首脍炙人口的唐诗,余音绕梁,回味无穷。

我的亲人和朋友,如果你们真的喜欢稷山麻花,一定,一定别忘了告诉我。
277052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admin@discuz.vip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公众号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