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荀侯匜: 闻喜上郭村古人洗手的“仪式感”

59 0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荀侯匜: 闻喜上郭村古人洗手的“仪式感”
文物名片 主角:荀侯匜(yí)

出生时间: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尺寸:通长35厘米、宽17.5厘米、高16.5厘米

出土地:闻喜县上郭村

藏宝地:运城博物馆

“洗手”在我们现代生活中,是再日常不过的动作,无论是进门后还是吃东西前,我们都会通过洗手来保持清洁,防止病从口入。那么你知道吗?在古代,洗手不仅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还是一项重要的礼仪,在这项礼仪之中还诞生了专门用来洗手的器具。现在,让我们走进运城博物馆,探秘古河东人在洗手时是怎样保持“仪式感”的吧。

在运城博物馆的青铜器展区,陈列着一件名为“荀侯匜(yí)”的文物,透过历史的纱窗,它向我们诉说着自己的故事。

荀侯匜来自遥远的西周时期。从外型上看,它有一个圆鼓鼓的“肚子”,还有十分健壮的“四肢”;口沿饰重环纹,腹部饰瓦纹,呈现了简洁的线条美。从造型上看,它从腹部到器口逐渐收窄的设计,是为了便于倒水;尾巴部分则设计为龙形,龙口衔着器体,方便持拿。在众多花纹复杂、造型沉重的青铜器中,这件文物显得格外淳朴生动,妙趣横生。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件青铜器的腹内底部,还铸铭了3行14字,即“荀侯稽作宝,其万寿子子孙永宝用”,这些字样为厘清河东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证。

那么古人又是如何使用这件名为“匜”的器具的呢?

古人将洗手称为“盥”,《说文解字·皿部》中说:“盥,澡手也。从臼水,临皿也。”古代时,在祭祀、宴请、婚礼、丧礼等重要场合,洗手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人们洗手行礼以示虔诚和尊敬。这种洗手礼仪在《礼记·内则》中被称为“沃盥之礼”,即“进盥,少者奉盘,长者奉水,请沃盥,盥卒授巾”。《说文解字注》中也对此进行了说明:“沃者,自上浇之;盥者,手受之而下流于盘。”其中的“沃”是指持“匜”从上方倒水的过程,“盥”是指洗手,“盘”则是指从下面承接弃水的器皿。即便是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礼仪,却能体现出古人对礼仪方面的重视。

“沃盥”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商周时期的礼制,贵族在祭神拜祖、宴飨礼宾时都要进行严格的沃盥之礼,如若没有遵守这项礼仪,可能会招致严重的后果。

在《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中就记载了一个与沃盥之礼相关的故事。当年,秦穆公把五个女子送给流亡的重耳作姬妾,秦穆公的女儿怀嬴也在其中。怀嬴原先嫁给晋怀公(重耳之侄),后又改嫁于重耳。一天,怀嬴捧着盛水的器具让重耳洗手,重耳洗完后挥手,致使水溅到怀嬴身上。这也许是重耳的无心之举,但怀嬴却认为将弃水置于身是在轻视自己,因而对重耳加以指责。此时正有求于秦国的重耳怎敢得罪怀嬴?于是,只得脱去衣服并把自己关起来,以示谢罪。

沃盥本是一种礼仪,但因为当时正处于诸侯争霸的特殊时期,一个小小的误会就可能会成为引发战争的**,因此不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要按照礼仪行事。由此也可以看出沃盥之礼的重要性。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中国素有“藏礼于器”的传统,青铜器也因此成为礼的象征,不同的青铜器不仅可以用来确立身份地位、显示尊卑关系,还可以表达人们的虔诚与敬畏。礼器因此成为一种制度性的社会文化符号,使用何种礼器、礼器如何组合,都传达着相应的礼仪信息,这些信息蕴含着人们对宇宙天地的敬畏,对德行的追寻,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一件小小的青铜器,让我们透过历史的尘埃,再次感受到中华礼仪的丰厚底蕴和永恒魅力。


杨颖琦 文图
279127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