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在盐湖区泓芝驿镇东边4公里处,有一个累德村。这个村是盐湖区历史上唯一由帝王命名的村庄。村的西门口矗立着一通“纽孝子故里辩”石碑,碑文开宗名义写着:
累德里者,隋文帝旌纽氏父子之孝,而特赐其号。即余所居之累德村也,沧桑变而里名如左,所谓流芳百世者,其人之墓在村之北,原俗呼为麻茂坟……即所谓麻壮鸟悲,古槐复荣……而余村则童稚亦悉其事,如道家常。
碑文最后写道:“舜生于诸冯,文王生于西周,舜则人皆可为,文王则人皆可师……所以纽公言之累德,因纽公父子而名。虽无文王优,于是所望于能师纽公者。”
关于纽公父子的孝行,在安邑县志中有着明确的记载:
纽因,南北朝北周时人,性至孝,父母丧,庐于墓侧,负土成坟。庐前生麻一株,高丈许,环围合拱,枝叶郁茂,严冬不改,有鸟栖其上,因举声哭鸟即悲鸣相应,时人异之,周武帝表其闾,擢授甘棠令。
其子纽士雄,生于隋朝,质直孝友,父殁,亦庐墓侧,负土成坟。庭前有一槐,甚茂,及士雄居丧,树遂枯,服阕,还宅,槐复荣,文帝闻之,叹其父子至孝,下诏褒美,号所居为累德里。
隋文帝开皇六年(586年)表孝子纽世雄里门,曰:
朕思父子冠人伦之首,孝行为众善之原,凡有君责者,当激励以为风俗劝也。兹太常博士范升奏:甘堂令纽因子世雄,亲丧庐墓,庭槐为之枯悴,服阕返归,枯槐为之复荣,信非至孝不能感格,且父子一德,尤系风教之司先后重光,宜赐褒扬之典。朕特命臣集议,名其居为累德里于戏!尔世雄宜体朕心,顾名思义,移孝作忠,则于朕不为虚荣,于居不为虚荣矣。
此后历朝历代,不仅以居住本村为荣,而且为人至孝,代代相传。
清乾隆九年,本村生员杨雁举、杨雁淳二位贤士倡导为纽孝子父子建祠一座。在“创建纽孝子祠引”中写道:
旨建坊入祠,誉为旷典,夫安邑为神禹旧都,历代以来,忠孝节烈,后先接踵,载在史册,考周隋时孝子纽公讳因暨子讳世雄,两世俱善,居丧负土成坟,庐于墓侧,一则栖鸟声哀,一则古槐再茂,当时旌表其里号为累德,至今千有余年矣,赫赫若前日事。
此碑仍完好无损保存于后世重建的杨家祠堂内,足见累德村民对先祖纽氏父子的孝行代代铭刻于心,发扬光大,流芳百世。
碑文中所写的庭前古槐复荣确有其树,现仍茂盛地长在村西门口大巷南,树高10.6米,主干高5米,胸径1.32米,冠幅东西10.3米,南北13.6米,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累德村古槐被录入《山西省古稀树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