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文/黄平远
民国年间和解放初期,稷山县翟店镇南翟村黄鸿文和儿子黄顺元经营的火烧铺在汾南三区各村颇有名气。人们都知道南翟火烧铺打的火烧(烧饼)香脆好吃分量足,但外村远乡多数人却不知南翟火烧铺的主人姓甚名谁。
南翟火烧铺经营主黄鸿文(1884年-1964年)自幼家贫,耕种着 10多亩沟坡地,那时没有化肥,只靠自家牲畜粪便和人粪尿,土地瘠薄,庄稼收成很低,遇到欠年收成更糟甚至有种无收,一家人生活很困难。清宣统年间,黄鸿文就在家中垒了一盘炉子,自己学打火烧,赶集串村卖火烧补贴家用。1916年,他的儿子黄顺元出生(1916-1973 年),黄顺元10岁辍学后,就在家帮助父亲打卖火烧,父子俩拼命打火烧发家。后来,他家扩大了生意,增添了两盘打火烧炉子,雇用从河南来本村当长工的雷八当打火烧工,家里养着两头黑色大毛驴,有1口大石磨,毛驴专门拉石磨磨面,又雇用北吴村韩专槐(因韩饭量大,人称馍囤子)专门磨面踏罗(用两大脚踩丝罗筛面),磨出的白面供打火烧用。黄顺元的妻子曹玉英与婆母辛姣子一起,除料里家务外,大部分时间是干拣麦淘麦(麦子漫水去杂,晒个半干,磨出面雪白又细),打火烧用的全是颗粒饱满的上等麦,都是从翟店西门几家私营粮店赊来的,也有从闻喜垣上来的粮贩子手买来的。
南翟火烧铺的生意扩大了,雇用两个好把式打火烧,两盘焦炭炉子每天都平均加工200多斤面粉,可打600-700多个火烧。打火烧的面又白又细,起面发虚柔和,内卷有小茴香、花椒粉调料及油和葱花,外粘芝麻抹油,出炉后的火烧呈黄色,闻着喷香,吃起来香脆、酥软、十分可口,在翟店一带很有名气,许多贩子都乐意来南翟火烧铺要求批发火烧,装箱担挑到下庙、里望和解店(今万荣县)集会上去卖,许多人都争着要买南翟火烧铺的火烧,十分畅销,所以名气就越来越大了。如今翟店的火烧很有名气,都与当年南翟火烧铺的传统有缘。
1951年,当时黄顺元是搞“若要发财快,庄稼加买卖”,在经营好打火烧的同时,也要种好庄稼,那年他家后沟五亩岔子地全种的棉花,他父亲黄鸿文是植棉能手,棉花管理,井井有条,当年亩产皮棉达120 斤,被评为全国棉花丰产模范,他与全国植棉模范曲耀离(原解县今运城盐湖区)一起赴京参加政务院(后国务院)召开的劳模会,受到政务院的表彰,奖给他人民币二百万元(旧币折合新币200元)和一张新式步犁,奖状1张,奖章1枚,周恩来总理、主管农业的副总理邓子恢和农业部长李书城等领导接见了受奖劳模。因那时黄顺元当选山西省劳动模范,又在北京受了奖,稷山县政府要他带头办互助组,加之当时就推行极左路线,批判私营企业是资产剥削阶级,所以南翟火烧铺就关门停业,销声匿迹了。黄顺元在农村办起全县最早一批互助组,担任了互助组组长。
黄家父子经营打火烧长达五十年,辛辛苦苦挣了一笔血汗钱,在民国二十年就盖起一座砖木结构,粗檩粗椽的四合院,又置土地20 亩,家业大起来了。他家多年零销烧饼,常有收下的铜元(俗称铜子)家里积攒下满满两大缸铜元(多是四川、云南、广东省铸造的)除家里打造铜器、零星买青菜使用外,1953年献宝时,一次用马车拉两千多斤铜元卖给翟店贸易公司(翟店供销社前身)。解放后土改时,因他家人乐善好施,肯接济穷人,落了个人缘好,所以被评为富裕中农成分。黄顺元先后当过互组组长,南翟农业社社长,1955年,农业合作化高潮时,当时翟店乡的小翟、翟西、翟东、南翟、南吴五个村组成联村大社一翟店胜利农业社,黄顺元长期担任胜利社社长,公社化后,曾改为翟店管理区翟店大队,黄顺元仍担任管理区和大队主任。文化大革命时,黄顺元被夺了权,后被结合当了副主任。1973年冬,黄顺元任翟店大队副主任时,在带领群众兴修水利时,废寝忘食,努力工作,因其长期患气管炎后转为肺气肿病,竟一病不起,经医治无效于1973年公历12月病逝,终年仅58岁,翟店公社和翟店大队革委会为黄顺元举行了追悼会,并送了花圈。至今翟店镇和南翟村群众都还惦记着黄顺元,上了年纪的人,还怀念着南翟火烧铺,也记着当年品尝南翟火烧铺的火烧滋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