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杨怀丰(1911――1988),字孟明,学名仰震,乳名怀亮,宣统三年(1911)生于稷山县阳史村。父亲杨光裕,毕业于稷山第一高小,从事教育工作多年。曾祖杨应辰、高祖杨清选均为清代贡生,世代书香门第。
杨怀丰自9岁至15岁在本村初小就读,才资过人,成绩优良。14岁时母亲病故,16岁以优异成绩考入稷山第一高小,民国二十一年(1932),考入山西大学教育学院。为了自费攻读,
参与社会活动。在大学期间,兼任《太原晚报》校对、新闻通讯社及民信新闻社记者。
1936年7月,杨怀丰从山西大学教育学院毕业后,到太原通讯社担任记者。9月,又担任《太原晚报》社记者。《太原晚报》是《山西日报》 的附属刊物,总务、财务由《 山西日报》
社代办。杨怀丰担任记者,在社会上采写新闻,由于文笔出众,引起山西省政府的高度重视。
1937年11月8日,日寇侵占了太原。在太原沦陷之前,《太原日报》社的物资在杨怀丰和另一位记者王裕堂、工人陈明诗三人押运下。十五辆大车,装载着纸张、油墨、机器、铅字
等顺公路往临汾运送。沿途经过多少艰难险阻,克服了重重困难,于11月30日终于安全将物资运到临汾。由于杨怀丰清正廉洁,认真负责,所押运物资没有任何损失。《太原日报》社
任命杨怀丰为驻临汾办事处干事,与馆长同住鼓楼西大街的“大德”号油坊内办公。1938年2月28日临汾沦陷,3月,杨怀丰在稷山阳史老家接待了避难的《山西日报》报和《太原日报》
社的几十名职工。总编张夷行、编辑牛青庵,记者张子颖、樊必成,会计罗锦如和工人虚师付父子及老李等十余人,在阳史一直住了三、四个月。
7月初,在阳史村避难的《山西日报》和《太原日报》职工得到山西省政府在吉县的消息,先后分批上山前去报到。杨怀丰随总编张夷行也到了吉县,见到山西省政府秘书长王尊光。经
王尊光介绍于1938年7月14日被山西省政府委任为少校秘书,和省政府的秘书杨思成、张世明、田培植等一起工作。
由于杨怀丰性格耿直,办事公正,深受山西省政府器重。于1940年被提拔为山西省干部委员会主任,负责检查处理各级军政干部的违法乱纪。杨怀丰任职期间,对山西省各级干部的不
法行为,严惩不贷。特别是对高级干部的违法行为,更是毫不留情。时任河津县长,胡支乱派,贪赃舞弊。河津县群众将其反映到干部委员会,杨怀丰立即派人实地调查,取得确实证
据。杨怀丰说:吃的民饭穿民衣,不办民事何为人。处置贪官污吏,是我的本份,任何人获罪决不宽容。最终将其处以死刑,从此山西省军政干部都对杨怀丰惧怕三分。
杨怀丰随山西省政府驻扎在克难坡期间,有一次他三叔上山看他,临走时想买一头牛,让杨怀丰给开个路条。杨怀丰说:“抗战期间牲口不准下山(避免日军抢夺),任何人都不准往山下
买。”他三叔怒气冲冲地跟人说:“怀丰不管家,我买一头牛都不让买!这样的人,官再大有啥用!”杨怀丰在省政府任职多年,从来不谋私利,不置田产,不贪污分文。当官十余年,一件象样的东西也没给家里买过。家族中众多叔侄、兄弟全部务农,都没跟上他沾过光。抗战胜利时,全国江山已改,他家田园依旧,全家人还住着百余年前的古老房屋,没添一砖一瓦。
杨怀丰不光不顾家,在工作上也不顾自身安危,不怕得罪人。1946年秋,任山西省进步委员会(青帮)主任的傅存怀,因大肆贪污,被人告发。副长官杨爱源批示干部委员会调查。又有人告
傅存怀贩卖大烟。杨怀丰立派干部委员会刘西舟、王化清带宪兵到傅存怀家里搜查。不一会儿,傅存怀身穿白大褂,手提文明棍,带的卫士挎着盒子枪,气势汹汹地闯进干委会办公室说:“是
哪个小子让搜查我的?谁命令的?”杨怀丰说:“是副长官指示,我派人搜查的。”话音刚落,倚老卖老的傅存怀便伸手打了杨怀丰一个耳光,并骂到:“你这小子真坏!”这下激怒了杨怀丰,他指
着傅存怀说:“你坏了一辈子(当时傅已60多岁)还打人,我的办公室岂容你捣乱!?”随即举手打了傅一记耳光,并把傅推倒在办公桌上,夺下文明棍,在傅存怀身上连打了几十下。傅存怀的卫
士吓的扭头就跑,干部委员会工作人员赶忙上前解劝。傅存怀跪在地上直说好话:“是我错了,是我错了!”杨怀丰说:“这是办公室,你闯到这里打人是大闹公堂,真是岂有此理!”当天上
午,傅存怀从干部委员会出来就到省政府告状。省领导问明原因后说:“呱的(扯蛋的意思),他为甚不打我哩?”傅存怀又撩开衣服让领导看他身上被打的伤痕。领导说:“呱的,我又不是验
伤法官!”当天下午,傅存怀的会计畏罪***。后来省政府根据杨怀丰的报告意见,将傅存怀撤职查办,通令全省。这件事传遍了太原城,人们见了杨怀丰,称赞道:“你真成了铁面御史。”也
有人为他担心,怕对方报复,杨怀丰却态度坦然,毫不畏惧。
杨怀丰性格耿直,在省里开会从不说假话,深得山西省政府领导的重视与信任,就是在会上提出尖锐意见,省里也能接受。1945年8月15日日寇投降,杨怀丰随同山西省政府返回太
原。1946年1月省里开会,商量在各县实行“兵农合一”制度。杨怀丰在会上说:“以前晋西各县搞的兵农合一,遍地长蒿草。壮丁当了兵,妇女嫁了人。老汉逃了荒,小孩填了坑。群众
说:兵农合一好,负担受不了。每两粮银七石三,优待粮花还不算。一年辛与苦,到头全完蛋!这就是人民对兵农合一的意见,请省里考虑。”省领导听了后,两手抱头,默然不语,会
场空气紧张。散会后,有人责备杨怀丰不应那样唐突,在会上让领导完全下不了台,还有人为杨怀丰的安全捏一把汗。但是省领导没有怪罪杨怀丰,还是一如既往地重用他。
1947年杨怀丰当选为山西省参议会参议员,次年又当选山西省国大代表,到南京参加行宪选举。1949年4月太原解放后,于西山煤矿工作。1959年三困难时期回到家乡稷山县阳史村务农供养父母。1965年杨怀丰当选为稷山县第三届政协委员,致力于《文史资料》的编写工作,先后给《山西文史资料》撰写各种文稿百余篇、七十多万字。1979年调回山西省文史馆,参加编写《民国时期的山西》一书。他和翟品三、刘存善三人经一年半的努力,完成了任务。1980年,山西省政协正式任命杨怀丰为山西省文史馆馆员(正厅级)。让他编写山西省的抗战历史,给编修《山西省志》提供第一手资料。1981年后还连续当选稷山县政协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常委。他一面在省里工作,一面还关心稷山文史资料的撰写,经常提出具体指导意见。1988年12月11日病逝,享年77岁。山西省文史馆敬送挽联:哲人其萎士林遗范,文星陨坠草木含悲,山西省政协敬送了花圈和挽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