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稷的种植与名义_农祖后稷的权威研究

2092 0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稷的种植与名义_农祖后稷的权威研究
稷,古文为𥞷  ,见于《说文解字》。《诗经·良耜》里的“畟畟良耜”,杨树达认为“稷则畟之或字。”由于后稷培植了良种稷,提高产量,故《国语·周语》云:“昔我先世后稷”,韦昭注:“稷,官也。”又“民之大事在农,是故稷为大官。”稷被周人广为种植,所以在《诗经》里多受称述,如《王风·黍离》的“彼稷之苗”,《楚茨》的“既齐既稷”,《出车》的“黍稷方华”,以《唐风》的“不能艺黍稷”为农业荒废的标志。殷周时期的大量使用青铜器农具,也是促进稷种植的发展。稷成为周人的主食,如《礼记·月令》就有“中央土,食稷与牛。”周王朝自视为九州之中,以稷米和牛肉为食。《山海经·大荒西经》载:“有西周之国,姬姓,食谷。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谷。稷之弟曰台玺,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乃稷播百谷,始作耕。”也说明后稷的种稷农官传授给他的弟弟台玺及侄儿叔均,这是周人的传统农业技术,以后从耕作技术方面来进一步提高稷的产量,形成了周字形的区垄式耕作法,起到保墒防旱作用,后来便称稷的后裔所形成的部落为周族。胡先骕说:“黍、稷原产中国北部,…周朝的祖先为后稷,后稷为农官,可见黍稷在中国栽培之早。”是很有道理的。

稷乃古谷物之称,据《说文解字》释称为。《礼记·曲礼》孔疏:“稷,粟也”。《尔雅·拜草》:“粢稷”,注:“今江东人呼粟为粢。”疏:“《左传》云:粢食不凿、粢者,稷也。《曲礼》云:稷曰明粢是也。郭云:今江东人呼粟为粢。然则,粢也,稷也,粟也,正 是一物。”周族的一支太伯建国于吴,故江东保留着周人的古音,叫稷为粢,粢即稷之米。《楚辞·招魂注》也以“粢,稷也。”《左传》桓公二年正义引舍人曰:“粜一名稷。稷,粟也。”杜预注:“泰稷曰粢”。郝懿行认为“是黍稷皆得称粢也。经典黍稷连言,以今北方验之,黍为大黄米,稷为谷子,其米为小米。然稷又包高粱,高粱与粟同科差早,高梁谓之木稷。《广雅》云:藋梁木稷也。言其禾粗大如木矣。又谓之蜀案,蜀亦大也。”则明明指黍即大黄米,今乃叫黍。而稷即谷子,又叫粟,其米叫小米。小米比大黄米要小几倍,很容易分清,只是苗期长相差不多,较难分别。西北高原地带原来亦习惯于黍粟混种,能充分利用空 间 和 阳光,获得丰产,所以往往黍稷连称。而高粱则别名木稷,则与稷截然不同,好比木芙蓉不同于水芙蓉那样,虽然开花形状有些相似,但毕竟是两种植物。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二十三稷:“南人承北音,呼稷为穄,谓其米可供祭也。《礼记》:祭宗庙稷曰明粢。…罗愿云:稷、穄、粢皆一物,语音之轻重耳。”并引苏恭曰:“《吕氏春秋》云:饭之美者,有阳山之穄。高诱注云:关西谓之糜。楚人谓之稷,呼其米为黄米(以别于大黄米),其苗与黍同类,故呼黍为籼秫。陶(宏景)言与黍相似者,得之矣。”最后李时珍结论说:“稷与黍,一类二种也。粘者为黍,不粘者为稷。稷可作饭,黍可酿酒。”而贾思勰《齐民要术》引“孙 炎 曰:秫,粘粟也。孙、郭曰粘粟,许君曰粘稷,实一物耳。”吴瑞《日用本草》说:“稷苗似芦,粒亦大,南人呼为芦称。孙炎云,稷即粟也。”大多以稷乃不粘之粟,但李时珍却认为“稷黍之苗虽颇似粟,而结子不同。粟穗丛聚攒簇,稷黍之粒疏散成枝。孙氏谓稷为粟,误矣。芦穄即蜀黍也,其茎苗高大如芦。”并指出吴瑞因袭其误。殊不知芦穄即木稷,今叫高梁,与稷乃今之粟不同,则李时珍也未全对了。朱骏声《说文通训特定声》也同意程瑶田《九谷考》的以稷为今之高粱则亦步吴瑞之误。还是以孙炎所说为对。

粟古音为西,米细小,故粟音与细同。盖古之稷乃今之粟,细米为稷,细、粟、稷、皆音同。即一物。因稷米小,亦叫细米。吴仪洛《本草从新》谓“稷甘平,益气和中,宜脾利胃黍之不粘者为稷,茎治通身水肿。”是营养价值高而甘美易消化的主粮。近代农业史专家均多以稷即粟,如游修龄认为稷即粟,“周族的祖先称后稷,稷成为百谷之长。”齐思和说:“周人以稷为始祖,以稷为谷神,以社稷为国家的象征,可见周民族与稷关系的密切。稷是谷名,而周人以为始祖,稷大概是周人的图腾。按古书的记载,稷产于西北,周人是西北民族,稷的艺植,可能是始于周民族。”这种论证是颇有道理的,只是稷乃由神农氏柱由狗尾草培植为家生品种,并非始于周民族,但由周民族的始祖后稷,又将稷培育成一些高产的良种而获得大面积的栽培,才成为人民的主要食粮。“粟迄今犹为中国农民主要食粮之一,且其性质耐旱,当于种植于干燥之黄土中,而史前石刀之内弯刃者,即为用以摘取谷类之穗。由此可见中国史前人类之食粮必以粟类为主。”这种双孔矩形或半月形石刀,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内蒙古绥东庆云寺和殷墟以及华北、东北、朝鲜、日本都有发现。在周末遗址中还发现与石刀形式相同之铁刀,即古代叫粟?(坚字下面土字改为金的一个字,打不出)。直到今天,华北、东北一带还流行这种铁刀,名叫爪镰、掐刀或捻刀,用以摘取高粱穗。

李璠把粟和稷分为二种,稷即糜子,米为黄米,栽培稷起源于野生稷。野生程在我国南北各地高山平原都有分布。有多年生的也有一年生。多年生如心叶稷、铺地黍、早黍草等是,它们广泛分布华南和大西南一带。一年生如糠稷、细柄稷等广泛分布全国南北各地。“可以相信我国是栽培稷的一个重要原产地和起源中心。”的确,到今天稷与粟为两种作物,但二者之间形状差不多,古时有稷字而无粟字,稷、粟原为同一野生作物以后才逐渐演变为两种作物。从黑龙江安宁东康新石器遗址发现的炭化粟、稷来看,不过是稷比粟略为大一点而已,形状几乎相同。辽宁北票丰下村遗址和内蒙赤峰四分地遗址发现炭化稷实,碳十四测定在四千年左右。河南新郑裴李冈遗址发现炭化稷实,则有七千八百多年。稷适于生长在西北干旱疏松地带。后稷是种稷起家,黄河流域新石器遗址还出土有炭化粟十多处,如甘肃的临洮、玉门、永靖、华县,青海的乐都,山西的万荣,陕西的西安半坡、宝鸡,河南的陕县、临汝、郑州,山东的胶县,内蒙的赤峰蜘蛛山等。最集中的正是周族祖先后稷的活动的地区。现在的考古资料把稷粟的驯化栽培历史推前到八千年前,是完全有根据的。



由于稷米不论煮粥作饭,或制糕点,风味优美,是具有营养价值而耐贮存的粮食,为广大北方农民所喜爱。故列为五谷和百谷之首,亦纳入六谷、八谷 和九 谷之列。因《尔 雅》称“稷名首种”,而《淮南子·时则篇》作“首稼不入”盖百谷惟稷先种,故曰首也。《谷谱》谓“稷苗似芦,茎高三、四尺,有毛,结子成枝而疏散,外有薄谷,圆白而光滑,米似粟而稍大,色黄鲜,中央之谷。炊饭疏爽香美,故以供祭。麦后先诸米熟,二、三月 种,七月 熟。”因稷在黄河流域早种先熟,故列为百谷之首。《周礼·职方氏》以“豫州宜五种”,注:“黍、稷、菽、麦、稻。”首先列稷于五谷之列。此外,还有《孟子·滕文公 上》赵 岐 注、《荀子·儒效篇》杨倞注、《楚辞·大招》王逸注、《吕氏春秋》、《月令》、《大戴礼·天园》卢辩注、《史记·天官书》、《汉书·食货志》和《地理志》颜师古注、《汉书音义》引韦昭曰、《后汉书·明帝纪》李贤注、《淮南子·修务训》高诱注等皆同,可见为古人所公认的。列为六谷之一者,有《周礼·膳夫》:“食用六谷”,注:“黍、稷、稻、粱、麦、苽”。“《周礼·小宗伯》有六盍之名,指黍稷稻粱麦苽。”六谷之米即六斋。八谷,甘氏《星经》有八谷星,主黍、稷、稻、粱、麻、麦、菽、乌麻。《大象列星图》说八谷八星在紫薇垣之外,五车之北。《宋史·天文志》载:五车西八星为八谷。《诗经》、《越绝书·越绝外传》、王应麟《小学绀珠》以稷为八谷之一。九谷,《周礼·太宰》有“三农生九谷。”郑敦曜《九谷考》谓:“先郑以为黍、稷、稻、秫、麻,大小麦大小豆。后郑去秫、大麦,而增粱、苽。当以后郑为是。《舍人》:掌粟米之出入。注:九谷六米。谓九谷之中,黍、稷、稻、粱、麦、苽,六者皆有米,麻与大小豆,三者无米。故曰六米。”

稷的品种,据《齐民要术》引《广志》云:“称有赤、白、黄、黑、青、凡五种。”到近代,穄的品种繁多,达数百种。

(原载《农业考古》1987年第2期,由江西省中国农业考古研究中心、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主办,农业出版社出版。

 作者:何光岳,1939年11月生,中华民族史专家。2015年1月29日9时10分,何光岳因病在长沙逝世,享年75岁。
280271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