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古村乌堆记忆

2320 0
发表于 2024-12-10 16:18:0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古村乌堆记忆
坞堆村是个有千年历史的文化古村,它所处的地形地貌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是个避战乱、能温饱、人口逐年增多的稷山第一村。

在我幼年的记忆中,村中心的天神庙大殿里,靠北并排端座着三位大神,两旁各座两位陪神,中间地面站着两尊武神,泥塑的相当高雅别致,彩绘的虽然陈旧但还能分辨出五色来,想必是天庭的一群掌权神而已。两旁的角房一个是火神庙,一个是华佗庙,都小巧玲珑,雕塑精致。正南面是舞台,台中有隔板,板旁有将出相入小门。台下剧场分献台两级,中间有走道,两边有石柱护栏,舞台两旁各有庙门一座,东进西出相当方便。场里的两棵大槐树供夏天看戏的父老遮阳挡日。东墙外有小水池一座,常年水质清澈,川流不断。
古村乌堆记忆
来提高舞台音响效果;二来供游人洗漱瓜果牲口饮水;三来消防急用。在小水池的后方,便是村里的神权圣地“福寿寺”,有大雄宝殿、十八罗汉殿、地藏母殿、哼哈二将门神、钟鼓楼及西北角的牛王庙。据传和尚大师常年不断,多时达二十余人,还有武僧护寺,三更通鼓五更钟是村里人的作息时间表。村中若有老人去世,首先通报寺院,紧骤连续的三声钟响,便使全村人知晓,众人为之默哀。沿天神庙往南便是龙王庙,再南便有白衣观音庙,白衣仙子洞、帝君庙。沿天神庙往西有白衣观音堂、药王庙、关帝庙、沿天神庙往东有夫子庙、财神庙、雨王庙、千手观音庙;村北有东娘娘庙、西娘娘庙、点将台、祖神庙、魁星楼等星罗棋布。再加上王家老祠堂、新祠堂、薛家卫家等众多祠堂和各井王神庙,大大小小的公众场合庙堂殿祠,使来往的亲戚和游人三天都逛不完看不够。

在坞堆村的古建院落中,有三处特别引人醒目,耐人回味。一处是探花王文在的宅院,四方四正,一座连一座,多达八座,各院的砖木、石雕堪称中华艺术魂宝,精美绝伦,与王侯将相宅院媲美。一处是大晋商王璋的宅院,有“五花攒梅”院,前厅后堂院、双蝉院、迷宫院、更院、客院等,院院精雕细琢富丽堂皇。另一处是前清进士王某人的“四檐八滴水院”,门套门院套院,老天下雨,福水绕院,也堪称宅中瑰宝,院落精华。不身临其境是很难体会到古代建筑的高超艺术及其身卧其中的万贯富有。
古村乌堆记忆
坞堆村的各条巷道的走向布局都是有讲究的,据老年人讲它是老龟背甲上的纹路。村北的两大池是老龟的左右眼;村南的东西两大城堡是老龟的左右后腿,延绵南伸偏西的(白衣仙子洞旁)通向坞堆坡的一道土崖是老龟的尾巴。老龟由于经常犯晕不老实,被村里的绅士老财请南方的道士在脖子上砍了一刀,于是由原来的村八门变成了村九门。另外村周围还有石马坟、贞节牌坊、捻军墓、王家砖碑楼、卫家石碑群,花鸡沟、凤凰岭及大大小小形式各异的墓碑坟楼和笔塔笔尖,每一处古建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

单拿我处的北巷来讲,巷长三百米,西头有木制阁门一座,水井一眼,东头有砖石“三圣阁”一座,水井一眼,巷中有薛家王家宗祖祠堂,路中央有打更楼拾级而上。每日傍晚关闭东西两大门,派两汉值更,每一时长敲铜锣一次,并呼喊此时三更平安无事。每日日出开门放人,东见财神庙,西见观音庙,庙庙护巷生子生财。

坞堆村的风俗也是千年沉淀出来的精华,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人一生要过出生满月节,十二满岁节,六十寿诞节及生命归天葬礼。一年当中要过新春团圆,元霄热闹,清明扫墓,五月端午,八月中秋,小节气还有二月二龙抬头,四月初一粉粉花,五月媳妇走麦罢,七月十五人吃人,十月初一送寒衣,腊八寒食喝粥饭,二十三日祭灶王。特别在元霄节的前后三夜晚,坞堆村的舞龙灯可谓够得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龙斗虎,转河灯,缠角柱,出庙门。白天有抬阁、高跷、走兽、狮虎、花鼓、旱船、项目有上天梯,过天桥、荡秋千。

如今庙毁了,神搬了,房拆了,院变了,巷道也改的随心所欲,一代一代的坞堆人相继谢世,年轻人更不知晓坞堆的历史沧桑。但坞堆村的昔日光辉不能给以遗忘,追古才能抚今,但愿未来的坞堆村重新闪耀出更加灿烂的辉煌。

文/薛吉忠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admin@discuz.vip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公众号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