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回复

王尹村有一大户人家:儿敬媳孝,老人长寿

2258 0
发表于 2024-12-11 18:24:0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当今社会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了,如何养老成了人们时时处处的热议话题。

稷王山下,后稷故里,下王尹村有一大户人家,父母抚育了四男二女。两姐妹先后出嫁,四弟给亲戚过继做养子。三个兄弟服侍生活不能自理的85岁高龄老母亲。十几年如一日,感恩尽孝,儿尊母乐。和睦相处,其乐融融。

十多年前,父母与三弟同住一个院同吃一锅饭。自父亲去世,母亲体弱多病,再经受失去老伴的煎熬,便一病卧床不起,三兄弟不谋而合同时提出:咱们各自一个月轮换侍候老人。



大儿子王克儿率先开着小三轮车将母亲接回自己的小家。克儿这个月不再给他人做零工,宅在家与勤劳朴实的妻子贾稳姣照顾老母亲,从此,儿媳稳姣每日清早首先为婆婆倒尿盆,叠被褥,整理床铺,接着拿来毛巾端来热水为婆婆洗手擦脸,梳理齐肩白发,之后,盛来早点,馍菜,外加纯奶一袋,鸡蛋汤,或是从早点铺买回油条,包子,小菜,豆腐脑。

一日三餐花样调济。早点吃罢,只要天气晴好,大儿媳用代步车推着婆婆,到热闹的舞台下,看孩子们打篮球,围观打扑克,下棋的老年活动,或到巷口看各种花草树木,让老人观赏村容巷貌,开心取乐;中午几盘菜有炒的,有凉拌的,一盘馍,香气扑鼻的臊子面,端上一桌,伴随着欢声笑语,一家人围坐一起,边叙家常边吃饭,其乐无穷。饭后小憩片刻,便安排老人午休;吃晚饭时,儿媳稳姣对婆婆说:“晚饭咱们要定时减量,我尽力做到'皇上早餐,大臣午餐,乞丐的晚餐,’不是舍不得你吃,咱按科学方法吃饭,一定是有好处。”

婆婆笑哈哈的说:“这世道人们就是在天堂生活哩,一日三顿饭菜可口,我这一辈子是从苦中熬过来的,吃饭不讲究,回想1960年,那时连遭三年旱灾,人们饥一顿饱一顿,每天只要有玉米高粱面做的切成四方块的发糕就是好日子,当时大克3、4岁,饥饿使他面黄肌瘦,哪有一袋奶喝,做大人的想拿一块白面膜给他充饥都很难做到。如今吃的这馍白的,天一黑,屋里屋外灯明的,晴天雨天长街短巷,水泥路无土无泥路平的,我可是知足了,要好好活着哩,多看几年这好世道哩……”

说笑声中,儿子打开电视,选老人喜欢的古装戏,一家人陪着老人边看边聊,待老人有倦意,儿媳为婆婆铺床展被,并解扣脱衣,陪同婆婆入睡。

一个月的时光转眼即逝,二儿子来接老人到他家入住,临走时老人觉得实在是难分难舍。



二儿子王根良、妻子董巧便夫妻俩勤快善良,为人处世随和又大方,老母亲接回家坐在宽敞整洁的床上,儿媳对婆婆说:“你住到哪家都一样,都是你的家,人常说'家有一老,胜似一宝’,若无你这一老,哪儿来的这四世同堂的好光景”。

为了这份好光景,王根良夫妇一年四季辛勤劳作,夫妻俩既服侍老人,又照看上学的两个孙子,没条件外出挣钱,凑农闲时,进县城为他人看工地,看大门,赚钱供养老人,补贴两个孙子生活开支。

巧便常年累月田间劳作,落下腰腿疼痛,左手指捏不住物件的病根子,为了伺候婆婆,她忍疼带病,今天炸油饼,明天烙菜盒子,想方设法改善伙食,让婆婆每顿都能吃到可口的饭菜。

前些天,根良儿子,儿媳于浙江务工,儿子不慎扭伤了腰,回稷山养伤,根良对妻子说:“儿子住在县城,医治方便,你去县城照看,我在家里照顾咱妈和两个孩子。”巧便说:“你在家照顾妈?就你那点厨艺,我才放心不下,老人为先,让儿子带上药回家来,我伺候她们老小。”夫妻协力,既照顾老人,又照看儿子养伤,直至恢复如初。

巧便待婆母胜似亲生母。她手脚勤快,生性爱干净,坚持做到一周给老人洗一次头发,洗一次脚,并梳理手脚指甲,换洗衣服,床单枕巾。人说:“老还小”,老人每次都不肯换洗,她每次都像哄小孩一样连哄带骗的说:“快洗洗,洗衣机里我放满了水,不洗水我就放了可就浪费了……”她最理解婆婆不洗是怕浪费水,一次婆婆说:“天天有洗的,不是洗衣就是洗头、洗脚、洗澡,你总感觉水管有水使不完,你把地下水都用完了,看你们还咋过日子。”原来婆婆怕浪费地下水资源,巧便说:“你不知道,每次洗衣服用的水多,洗衣机里面的水那都是下雨时我储存下的雨水,我们都懂得要节约用水哩。”说着婆婆就开始洗头洗脚,换洗衣服。

为使婆婆开心,儿媳与老人用手机拍视频,发抖音,乡邻亲戚点赞连连,婆婆观看视频后,笑容满面的说:“这媳妇一天到黑,能说会道的,哄得我像小孩子一样,没大没小,不识颠倒,真的返老还童了。”婆婆还说:“今天日子好了,咱还要当穷日子过,比起几十年前,咱家只有一个院子,两面安上门窗的窑洞,你们的祖父母住一面窑,咱家一大家子八口人住一面窑,有外村亲戚来了,既没有炕,又是少铺没盖的,如今你大哥一座独院,五间楼房外加偏房大门楼,你家与三弟都是五间大瓦房,偏房带门楼,外加一块大菜园子,你们又在县城买了单元楼,我打心眼里感谢共产党,给咱带来了好光景,人说我越活越年轻,就是呀,我心里自在,不愁吃、不愁穿、不愁住,可不就越活越硬朗了,这日子是享福哩,我要伴随着好时代好好活着哩。”

巧便不肯休闲一会,她利用风雨天,尤其是2020年至今,一波又一波的疫情,人们宅在家不出门的非常时期,她却在家用老式织布机织抹布,送给左邻右舍,你一尺他二尺,并说:这土布利水好用;她勤劳节俭,收拾不穿的旧毛线,织成五彩鲜艳的毛毯,送给妯娌,大姨小姑,东五尺西一丈。一年除了经营几亩责任田外,村子里哪一家有药材,她都去剪。近几天有收购酸枣的商贩,她与邻居结伴,带上长长的钩镰和袋子,翻山越岭,爬坡上崖,起早摸黑,捡三五十斤,用肩扛手提交给商贩,他们用汗水加冒险换来了辛苦钱,她从苦中取乐,每天都是乐呵呵的,美滋滋的。

可亲可敬的乡亲们,媳妇们,你们都是年过半百,在家既侍奉老人,又守护留守儿童的中年人,你们肩上责任重大,每天只知付出,从不求回报。



斗转星移,今天老人由三儿媳妇接到家,三儿子王天海几年前患脑梗,行动不便,他们的儿子儿媳与叔伯兄弟同去浙江务工,家里留有三个孩子,其中一对双胞胎,刚上宝宝班,这一家老小六口,每日吃喝拉撒,及责任田收割播种,施肥撒药的重担全由三儿媳妇一人担当!

三儿媳妇卢桃枝吃苦耐劳,言语不多。她学着兄嫂的样子,耐心服侍老人,又带三个孙子,一日生活料理的有条不紊。暑假早上吃过早点后,桃枝带上手推代步车的婆婆,领上三个孙子,这老小一群人,到处转悠,待到回来时,孩子们前面跑,婆婆提起代步车紧追其后,桃枝直喊:“慢点,不要摔倒。”婆婆说:“跟着几个曾孙子一块逛,我觉得腿有劲的多了,代步车不用推了,我提上就可以。”路上遇见的人都说:“这个老太太现在越活越结实了,都能独自走路了。”路过商店门口,两个双胞胎孙子哭闹着要买“好吃的”,桃枝不允许,于是一手拉着一个回家去。婆婆看在眼里疼在心头,待吃完中午饭时,婆婆拿出国家发给他一个月一百多元的养老补助金,给三儿媳妇补贴家用,桃枝一口回绝:“国家发您的,您攒着以备后用,我们花销有你那孙子和孙媳妇挣的就够用了。”婆婆说:“三娃天海不能干活,每天吃药,你家日子紧巴……”儿媳说:“您养天海小,如今我与孙子养您老,一年十二个月,我只伺候你四个月,两哥嫂担重头,若是我一个还能不养您吗?您放心。”婆婆自豪的说:“看我三儿媳妇明事理,比起过去,咱们家的日子天上地下,差距巨大,如今咱们家家有房住,种地不交公粮还发补贴,看病有医疗保险,月月发养老补助,咱过上好日子了。”

老人的四儿子四儿媳和两个女儿女婿平日里隔三差五回娘家看望老母亲,带些老人喜欢吃的零食,陪着老人拉拉家常,一群曾孙绕膝,乐的这85岁的老人合不拢嘴。曾几次病的昏迷不醒,及时救治,又恢复过来,逢人就说:“咱们国家富啦,我这一群儿孙都过的好,看我就舍不得死,又活过来了。”七月一日,党的百年华诞。老人与家人看电视,禁不住说:“我这一家子永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人说百日床前无孝子,他们这一家子真可谓大爱无疆,真爱无言,以博大的胸怀和仁厚的挚爱换来人间至纯至爱,至善至孝,兄弟协力,妯娌和谐,老人开心、健康、长寿。

作者:

朱改芳,微信名:幼儿园,山西稷山振兴南路南街教师家属区,大专学历,从教35年,曾任小学、初中语文班主任,创办一所民办幼儿园20余载,曾被稷山县教育局树立为学毛选先进个人13面旗帜之一,运城地区学科帯头人,历次评为模范教师,优秀班主任。喜欢音乐,爱好文学书籍,曾有教学论文登载于省市刊物,在事业于家庭两者中,我选择了做一名献身教育事业的暖心教师!
280902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admin@discuz.vip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公众号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