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回复

闫敬铭的“王官情结”

2307 0
发表于 2024-12-12 17:50:5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闫敬铭是陕西朝邑人。在封建社会极重乡土观念和怀祖情结的背景下,他毅然选择山西虞乡县的王官峪下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异数”,就是现在的游客,亦往往为此感到不解。要了解这一事实,我们先得说一说闫敬铭的“王官情结”。
闫敬铭的“王官情结”
道光十三年(1834),18岁的朝邑神童闫敬铭在陕西省的乡试中高中举人。这在当时几乎传为神话。正所谓“春风得意马蹄疾”,第二年,他便轻车简从,取道山西蒲州,赴京会试。然而幸运之神并不与他始终相伴,这次,命运和他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行至蒲州府虞乡县,他突然决定,要去王官书院拜访自己的恩师路德先生。路德先生是关中大儒、理学大师,名重天下,也是闫敬铭在西安求学时最钦佩的讲师之一。此时路德先生正在王官书院讲学,于此路过,岂有不去拜访之理?于是他便放下行囊,以步当车,向中条名胜王官峪走去。然而此行却让闫敬铭大失所望——就在他东渡黄河的同时,他的老师路德先生却西渡黄河,返回了西安——闫敬铭只好悻悻然返回自己居住的屯里茶坊。茶坊是当地信男善女去五老峰进香时的临时歇脚之所。香客们头天晚上住进去,第二天一大早就去朝峰了,从不会在这里连住两夜,因此,条件简陋,非县城的旅店可比。闫敬铭虽说家道殷实,但他一贯澹泊简朴,就选这个地方住了下来。

访师不遇,自然是一件不愉快的事情;然而王官峪之行,却让他这个一向埋头于故纸堆的书生大开眼界。王官峪的明山秀水和司空图的人格魅力,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他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地方。        
闫敬铭的“王官情结”
人常说,祸不单行。屋漏反遭连夜雨,行船偏遇顶头风。回到屯里茶坊的第二天,闫敬铭又病倒了——偏又是一场重症:伤寒。访师不遇,重病他乡,梧桐秋雨,茅舍凄凉。这可算闫敬铭一生中最倒霉的时刻了。这一病就是二十多天,差一点要了闫敬铭的命。多亏屯里村有名的“活菩萨”,才将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活菩萨”是本村财主李善人的母亲,为人心地善良,乐善好施,当地人把她比作观世音娘娘,人称“活菩萨”。她听说有一个外地青年人重病茶坊,生命垂危,便亲自察视。“活菩萨”既同情闫敬铭的不幸,又赞赏他的满腹才学,当下决定,一定要为这个才华横溢的落难青年施以援手。

活菩萨将闫敬铭抬回自己家里,又请来虞乡城里最好的医生为他治病。嘘寒问暖,待如子女。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照料,闫敬铭的病体日渐痊愈起来。病好之后,李老夫人又派两个儿子将闫敬铭送回朝邑老家。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临行时,闫敬铭跪在李老夫人面前,泣不成声。他说,李老夫人就是自己的再生父母,将来总要结草衔环,好好报答他老人家的恩情。

在随后十年时间里,闫敬铭几次参加会试,来往于朝邑和京城之间,每次都忘不了到屯里李家小住几天,看望情如骨肉的李老夫人。李家大小也十分喜欢这个满腹才学而又知恩图报的青年人。
闫敬铭的“王官情结”
道光二十五年(1845),闫敬铭在殿试中获二甲十二名,高中进士,点翰林庶吉士。他觉得对李家深恩是涌泉相报的时候了。闫敬铭老家在黄河岸边,地势低洼,常遭水患。于是他向李家透出想在虞乡左近购置一处别业的想法。事有凑巧,李家隔壁的刘财主正好要出卖房子,闫敬铭毫不犹豫,将朝邑的祖业卖掉一半,把这座院子盘了下来。从此,闫敬铭就和李家做起了邻居。以后的几十年,但还返乡,他便有大半时间住在这里。小儿子阎乃竹,即出生在屯里。后来又与董村的张家结为亲眷,把大女儿嫁给张家为妻。随后,阎敬铭的官越做越大。虽然他是个廉吏,不事盘剥,但由于几个儿子都在朝为官,家境却是越来越殷实。

青年时期的那场伤寒损害了阎敬铭的身体,在以后几十年的官宦生涯中,他不得不常请病假,在虞乡家中休养。阎敬銘十分喜欢王官峪的山山水水。在家养病期间,他常经到王官峪来,游山玩水,和书院的教授们谈经论道。屯里与王官峪相距十几里之遥,来往极不方便,他也不辞劳累,常常步行来往。王官峪的名山秀水康复了他的身体,也陶冶了他的性情。王官峪逐渐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869——1877年,阎敬銘在家养病。为了疗养方便,他的儿子计划在王官峪谷口给他盖个小院,却被他一口拒绝了。

光绪三年(1877),山西大旱,平、蒲、解、绛之处犹堪。父子相食,母女相餐,饿殍遍野,死者盈途。巡抚曾国荃处置失当,屡激民变,朝廷特命养病在家的阎敬銘出山,协助曾国荃督办山西赈灾事宜。阎敬銘带病工作。他视民如命的负责精神和高效廉洁的工作作风,得到了朝廷和灾民的一致赞颂,并因此被提拔到北京,擢升为户部尚书,军机大臣和东阁大学士,成为晚清政府中不可多得的栋梁之才。这一干又是十几年时间。

光绪十二年(1886),阎敬銘因反对重修圆明园而得罪慈禧太后,被罢官。翌年复职。这时,阎敬銘已是古稀之年了。他深感自己每况愈下,力不从心,遂上疏致仕。但一直到光绪十五年(1889),才获准退休,回到了王官峪下的屯里家中。        
闫敬铭的“王官情结”
致仕后的阎敬銘虽是无官一身轻,但身体精力却大不如前。尽管如此,他仍然难以忘情王官峪,只要精力尚可,仍然要到那里看看。阎敬銘与王官峪的不解情缘使他的子女和亲家大受感动。他们再次提出在王官峪谷口建房之事。不过,这次他们不是提出给阎敬銘单独建房,而是举家搬迁到王官峪口去。董村的亲家在王官峪口有一百多亩土地,表示无偿赠给他们建设庄园。也许,退休在家的阎敬銘少了许多不必要的顾虑,也许他的有生之年再也舍不得离开王官峪了,这次他没有拒绝大家的好意。王官峪新居工程紧锣密鼓地筹划起来了。阎敬銘对新居工程十分关心,并为它起名“王官别墅”。然而别墅尚未开建,阎敬銘便溘然长逝了。王官别墅留给他的是无穷的遐想和永久的遗憾。

光绪十八年二月,阎敬銘在屯里家中逝世。享年76岁。朝廷诏赠太子少保衔,谥“文介”。根据中国“叶落归根”的传统习俗,灵柩移葬陕西朝邑老家。

光绪三十一年,“王官别墅”竣工,然而,此地却再也看不到阎敬銘那熟悉的身影了。

作者简介:

朱天运,山西省永济市人。196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曾任山西运城学院副教授、北京人文大学文学院院长。

王和亭,山西临猗人,1964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后在山西高校内招考三十余年,曾任山西大学讲师,运城学院副教授、教务处长等职务。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admin@discuz.vip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公众号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