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手摇爆米花机的发明与流行

2273 0
发表于 2024-12-19 16:30:4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
欧洲殖民者在美洲掠夺矿产,传播瘟疫,屠杀原住民,犯下累累罪行。与此同时,他们也把原本只在美洲种植的玉米、花生、土豆、红薯、番茄、辣椒、烟草传播到全世界。欧洲工业革命期间,新发明不断涌现,制作爆米花的机械装置也被发明出来。

公元1865年,英国人约翰·霍夫曼发明了一种爆米花机,这种机械用钢铁打造,就像悬挂在架子上的炮筒,但带有盖子和摇柄。往炮筒里放入玉米,盖上盖子,转动摇柄,让炭火均匀地加热炮筒,炮筒里的温度和气压渐渐飙升,玉米粒受热膨胀。等火候差不多了,从架子上取下炮筒,打开盖子,砰一声巨响,爆米花像霰弹一样喷射而出。

说到这里,有乡村生活经验的朋友一定勾起了回忆。小时候在农村老家,每逢农闲,都会有小贩带着这种爆米花机,在街头生起炭火,支起炮筒,转动摇柄,给乡民制作爆米花。小朋友们捂着耳朵,站得远远的,同时流着口水,等着那一声巨响和一堆爆米花的出现。这种机械没有一个规范的名字,我们可以称其为“手摇式炮筒爆米花机”。手摇式炮筒爆米花机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田园生活的象征,如今则成为城镇居民的乡愁记忆。但很少有人知道,这种中国式乡愁的源头竟然是英国人的发明。

目前我们还无法搞清楚手摇式炮筒爆米花机传入中国的具体年份,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件事绝对发生在公元1934年以前。为什么敢这么说呢?因为1934年德国女摄影师赫达·莫里森去北戴河度假时,拍摄到一对中国父子使用手摇式炮筒爆米花机制作爆米花的场景,并且留下两张相当清晰的历史照片。在那两张照片里,那对中国父子被赫达·莫里森邀请到她所居住的别墅里,在阳台上架起爆米花机,父亲站着,儿子坐在草编垫子上转动摇柄,最后由父亲打开盖子,将爆米花崩进一条长长的圆筒形麻袋……

公元1957年,画家丰子恺在上海住所楼下看见小贩用手摇式炮筒爆米花机制作大米花,写了一篇《爆炒米花》。他说“小时候似乎不曾见过,不知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丰子恺出生于戊戌变法时期,他小时候没见过用炮筒爆米花,说明当时尚未流行。所以我们大胆推测,手摇式炮筒爆米花机应该是清朝末年或民国初年传入中国的。

李开周  《北京青年报》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admin@discuz.vip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公众号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