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新石器时代我们的先民已在上费村择水而居

2294 0
发表于 2024-12-27 18:33:2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新石器时代我们的先民已在上费村择水而居
上费村 原名“费村”,位于稷山县东南汾水的南岸,据村西发现的古遗址可知,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先民已在此择水而居,形成聚落,繁衍生息,延续至今。费姓,中国汉族姓氏。费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65位。据《史记》记载,若木子孙在上古至夏朝时,已“或在中国,或在夷狄”,其后裔费昌在夏桀时去夏归商。此外,商代还有费仲。    
新石器时代我们的先民已在上费村择水而居
稷山县是后稷(姬弃)的故里,因后稷教民稼穑于稷山,故得县名。其后稷、大禹、伯夷是同时代的人物。稷山县的费姓应源自远古帝王颛顼裔孙大费次子若木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姓氏音读作fèi。 相传颛顼是黄帝孙,有裔孙伯益,伯益曾协助大禹治水有功,受封于大费,伯益有子二人,其中次子名若木,因不得继承爵位而沦为平民,遂以父名为姓氏,姓费,以标明自己的血统所出,其后代以费为姓。
新石器时代我们的先民已在上费村择水而居
稷山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队在上费村西约500米的汾河南岸台地上复查“上费遗址”,该遗址北瞰汾河,东、西、南三面临冲刷沟,为一处仰韶文化及两周时期的文化遗存。遗址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约200米,分布面积月6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8---1.3米,断崖上暴漏痕迹有灰坑3座。采集有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泥质红陶敛口钵、黑彩弧线三角纹钵和线纹小口尖底瓶;西周的泥质灰陶盘豆;东周的泥质灰陶折沿盆、卷沿罐和夹砂灰陶绳纹鬲、罐等残片。200年8月18日,被稷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石器时代我们的先民已在上费村择水而居
据稷山县博物馆馆藏金明昌二年(1191)刊刻的《修塔维那最上福田姓名真像传于不朽之碑》而得知,以此可知费村之地名在唐宋时期已存在,金代仅为沿用。另据明万历四十年版《稷山县志》而知黄氏一族迁居于此,分崖上崖下两垛居住,崖上为上黄村,崖下为下黄村。明隆庆年间归并里甲时,知县孙倌将村名改为上费村和下费村,属崔村里(今崔村)辖。清代,仍为上费村。民国八年(1919)划区辖村,属第二区辖。1953年,属二区辖并在上费和下费二村设二费乡;1958年并乡时,设为上费乡辖11个自然村,其后撤乡为下费村,属清河公社辖;1986年6月始,属清河镇辖,其地名沿用至今。      作者简介:刘彦俊,文物考古学者,运城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拓印技艺项目传承人,被山西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授予“优秀普查队员”,被运城市文物局授予“文物保护优秀信息员”等荣誉称号。编撰出版《三晋石刻大全·稷山卷》、《阳城史话》等书。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admin@discuz.vip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公众号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