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是1997年,当时的山西铝厂掀起了一股老职工提前退休的浪潮。这是因为坊间盛传国家将要实行企业和地方退休人员的并轨制度。
并轨有何可怕?当时的山西铝厂如日中天,一期工程建成投产整整10年,全厂上下正在凝心聚力进行二期工程的达标达产。当时说企业是氧化铝生产基地“亚洲最大”,“世界第四”,所以当时的企业家提出了要打造铝工业的“百年老店”。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外在影响,职工的经济收入、精神面貌、福利待遇可以说社会行业无法攀比。作为企业的职工,当然具有优越的自豪感和对企业深厚的留恋感情,要把退休职工交给地方管理,自然而然有难以割舍的情怀。临近退休的老同志们自然而然还是想在企业退休,靠着企业这棵大树。后来的实践证明这可能是个谣言,改革的进程并没有那么快。所以直到现在1997年那一批早退的职工还有不断地诉求,也是目前企业一个矛盾的主体。谁也没有能力追究当时这个传说的起因和来源,反正大家都感觉是被蒙圈了,愤愤不平也。据说养老金相差还不小,大约有三五百块钱吧。
以上的话和本文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只是一个历史背景。
我们学校(时山西铝厂一中)里也有几名老同志搭上了这班车,提前退休了。今天要说的梁云卿老师就是其中一位。
梁老师祖籍河北人,1986年左右调入山西铝厂子弟中学。他身材高挑,性格开朗,一贯的不爱和老同志扎堆聊天。相反的喜欢和年轻人一起谈天说地。我现在才知道,中学老师和小学老师还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中学老师很多说话幽默,开什么样的玩笑都能接盘,很少有因为开玩笑而翻脸的,这些秀才们每天课余时间都在嘲弄别人或者被人嘲弄或者自嘲中其乐融融,到处充满欢声笑语。比如老同志撩逗年轻人说“一丈红蔷拥翠筠,罗窗不识绕街尘。”年轻人就会回对“峡中寻觅长逢雨,月里依稀更有人”。女老师借苏东坡兄妹典故笑讽男同事 “去年一滴相思泪,今日方流到腮边。”男同事马上就接上“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而小学老师大多都很严肃拘谨,轻易不开玩笑。像我这样喜欢开玩笑的人,现在在小学工作可以说每一天都是正襟危坐,一脸的正儿八经,唯恐一个玩笑惹得别人生气或者不理解造成误会甚至产生了仇恨,这实在是一种精神快乐的束缚。
一天,梁老师和我们在办公室聊天,他像小孩子一样天真地问我们说,他退休了我们还会不会想他?我们几个和他开玩笑说,要想让我们想着他,他就要请我们吃饭。梁老师说:“那行那行”。没想到本来就是个玩笑,但梁老师真的做了认真的安排,好像是第二天他联系好了饭店,点了一桌子美味佳肴,邀请我们7个人聚会。“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我们当然也不假思索的都去吃了梁老师的饭,席间我们当然也少不了说说笑笑。梁老师十分开心。他说:今天这个饭也是好吃难消化。以后我要是死了,你们几个都要送送我。人常说“拿了人家手短,吃了人家嘴软”,我们几个和梁老师之间可能不是这种关系。相处一二十年有多少个难忘的故事,有多少思想的碰撞,有多少情感的火花?不要说今天吃了他的饭,就单凭我们之间纯洁的友谊和毫无利益之争的交往,“桃花潭水深千尺”,以后送一送这个老同志也是应当的。既然梁老师这么在意的用心的提出这么个严肃的问题,我们也必须信誓旦旦地答复。我就提议叫更年轻一些的王振涛同志草拟了一个协议,协议的内容就是梁老师百年之后在座的各位必须亲自到场料理后事,送最后一程。写好之后我们都在上面庄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20多年来,这个事情偶尔被大家当做笑话传播,也有的说我们几个捣蛋鬼为了蹭人家一顿饭做出了这样的恶作剧。因为实实在在的梁老师的身体十分健康,他的硬朗程度不亚于年轻人。记得前七八年的时候我们通电话,我说梁老师,“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你要我们办的事你就快一点,不然的话,我们也都岁数大了,办不动你的事了。他仍然很乐观风趣地说:不要紧!要不哪天我回去(他常驻威海)把你们的孩子再请一下,到时候由他们来继承接续咱们的约定。
梁老师真是一个乐天派!
老天有时也真的是把玩笑开重了。
我们7个人当中,王汉桥同志2015年去世了(60岁),谭贵夫同志也于2018年7月20日去世了(53岁),他们两个无论如何算是“失信”了梁老师的请求和重托。
这一天终于还是来到了。
2019年12月3日,梁老师与世长辞了,享寿83岁。王振涛同志第一时间给我报告了这个噩耗,“噩讯忽如惊雷响,恨将心语寄悲风”。我马上开车和王振涛同志一起前往梁老师的灵堂吊唁,并送上一个花圈。之后,我们互相联系了一下,12月5日是梁老师告别仪式,我和薛必宁同志王振涛同志向梁老师的遗体做了最后地告别。我代表生前好友在仪式上发表了一个怀念。梁老师的孩子们深表感动。
今天再写此文,一个是表达对梁老师的纪念,“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一个是对23年前那个玩笑画上一个句号,也算是对某些置喙之人的回应。下面是当时我发表怀念的文章。
时逢大雪时节,天寒地冻,梁云卿老师突发疾病医治无效撒手人寰驾鹤西去。噩耗传来,我们不胜悲凉心情沉痛。
每个人固然都有一死,但梁老师地去世还是让我们感到震惊,因为在我们心目中,梁老师是一棵“不老松”,是一个身体心理都极为健康的老前辈,我们总是希望他能长命百岁,但无情的事实还是击破了我们美好的愿望。
梁老师和我们算是忘年交。我们同事长达一二十年。就是他退休以后也常来常往互致问候。
梁老师是一个与人为善的人。他从来不和任何人闹矛盾,有意见。总是看到别人的长处和优点。无论哪位同事或者朋友有困难,他都能尽己所能热情帮助,在他眼里大家都是好人,和大家都能友好相处。
学校里他教学生物学科,被看做是副科,但他能认认真真备课,踏踏实实上课,兢兢业业上班,他说知识没有正副之分,要好好把知识教给孩子们。他深受学生们爱戴。
梁老师是一个乐观开朗的人。我们总能够想起他笑呵呵的表情,有时候开玩笑,他表现得像小孩一样天真可爱。很多年以前他就笑对死亡,表现了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的情怀,无论大家和他开什么样的玩笑,他都能够顺时接应。就在前几天他还给一个小同事打电话开玩笑地说,“你看我都80多了,怎么眼不花耳不聋,这可咋办呀?”这位小同事说,“这好呀,祝福你永远健康!”梁老师就是我们心目中的快乐之神。
梁老师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年轻的时候,因为条件有限生活比较艰苦,为了改善生活,梁老师学会了木匠的手艺,家里面的家具衣柜很多都是他亲自选材、解板、推刨、组装,做的活儿美观大方结实耐用。梁老师的老伴儿去世比较早,他又当爹来又当妈,把四个姑娘都抚养成人成家。他自己也把自己收拾地干干净净,家里面也是井井有条,有时候还请年轻的同事们品尝他的厨艺。退休以后时间宽裕了,他把退休生活安排的有滋有味,每年都旅游几次尽享祖国大好河山风光。我们觉得梁老师此生无憾。
梁老师是一个热爱锻炼的人。年轻的时候一表人才,到了中晚年,他保持了非常健康的生活方式。他那浓密的头发让他看起来充满活力;他那挺拔的腰杆让他看起来有年轻人的潇洒;他那乒乓球场上的英姿让他看起来像是一个运动健将。就在70岁的时候打乒乓球一次能打30局不觉得累,他这个爱好深深的影响和感染着年轻人。
今天,梁老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们深感悲痛;今天,我们向梁老师做最后的告别,我们也有欣慰。梁老师没有受病痛折磨,没有给子女很多的连累。他轻轻地走了正如他轻轻地来。他就像一颗流星,从天空中划过,虽然不见了踪影,但我们永远记得他划过天空时的光亮,因为这一道光亮也曾经浸染了几多云彩。
我们永远怀念梁老师!
赵志新/文 稷山人,山西铝厂曙光小学教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