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看戏,这种爰好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
我的父亲是个戏迷。年轻时悠闲时常口哨吹戏,爷爷家教严,脾气不好,好批评他,啥心爽快的!现在为人父才体会到不当家不知油盐柴米贵的真正含义。也许爷是生活所迫心烦的!而父亲是青年不知愁滋味。尽管如此也没有阻止父亲爱看戏的情愫。没听父亲唱过一句乱弹,但见过他登台演过一次,那时我六七岁吧,正月十五村里唱家戏,吃过晚饭父亲拿着爷爷的羊皮大袍,我坐在自行车的前樑上,到戏院里人己不少了,舞台两个人正在发汽灯,一个用力打气管,一个把发着汽灯往上拉,父亲把我放在后座上,拿着皮袄上台了,等了很长时问也不见父亲下来,演戏的一婶子把我抱上舞台,指着脸朝后翻穿皮袄,脸上涂得又黑又青八九个人,那个人就是你爸,反正我没认出,这就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的与戏结缘,后来渐渐长大才知道是智取威虎山的八大金刚。
我们家是个大家庭,一亩二的院子种着参天桐树,幽深幽深,夏天晚饭常坐在桐树下,听着人民公社的广播,记忆最深的是河津团温俊祥演的《小刀会》,一句三倒腔唱完,台下一声“好”也录在其中,那蒲剧琴声脆亮流畅,美妙动听,能让行云遏止,达到一种至臻至妙的境界。慢慢地我也会哼上几句,但五音不全,高音声斯力竭,把我家的小狗都吓跑了!
最企盼的莫过于村里或邻村唱大戏,我常常跑到剧场后面,隔着门缝看演员化妆,当时稷山团有个武旦叫青果,姓啥忘了,扮相好,眼晴又大又圆,转得轱辘轱辘的!开演前半个小时,演员们都来到后台,从画脸、贴片子到上头面、穿戏衣,我都看得特别仔细,想象那些东西装扮到自己身上也一定不会逊色,于是就有些莫名的嫉妒。一天奇热,后台的门大大地敞开着,整个后台便一览无遗地暴露在我面前,看了够!
那天她演的是《穆桂英大破天门阵》里的穆桂英,一身锦靠扎得匀称利落,一对雉尾在头顶悠悠地颤,威风极了。那武旦看了我一眼,我至今记忆犹新,难以忘怀。看过我之后,她朗朗吟道:“巾帼英雄女丈夫,胜似男儿盖世无;足下斜踏葵花镫,战马冲开摆阵图。”对演员来说,这或许是上场前的情绪酝酿,或许是一般的发声练习,但我认为她这一举动是专门为了我的,是专做给我一个人看的,我想我从门缝里向她张望了这许多时日,她自然是知道的。总之,为了她吟的那两句唱词,我失魂落魄般整整激动了一天。后来我问父亲,戏唱得最好的是不是这武旦。父亲说他不知道,他只知道阎逢春、王秀兰、杨虎山、十三红、攸爱娜……这都是当时的名角,他们合演电影的《窦娥冤》是名副其实的“群英会”,集蒲剧艺术之大成,称得上千古绝唱。我问父亲喜欢谁,他说十三红唱腔酣畅痛快,他喜欢十三红。
随着年龄增长,晋南地区的剧团看了遍,才知父亲所言五人是蒲剧的五大名演。阎逢春只听过唱腔,没见过其人,人称蒲剧泰斗,蒲剧《跑城》赴京汇演得到京剧大师周信芳的点赞!八二年百底村舞台落成,特邀临汾蒲剧院青年团,当时刚赴京归来,郭泽民任跟心获得梅花奖,十三红也跟团演出,所以一整天都盼着,不敢淘气,怕父亲生气变卦而换了带我弟妹去。百底剧院村中央,老式的。门口有民兵戴着值勤红袖看守,一律不准带高櫈,黑压压一片,舞台上只亮一个灯,等到电铃亮了三次后,人群里响起了嗡嗡嗡的窃语声,随着十几个大灯一开,音乐雄伟奏起,里面来杂着唢呐大鼓的旋律,有一种悲壮大气的感觉!舞台下噪音嘎然停止,大幕徐徐拉开,第一折是崔彩彩演得《救裴生》舞台上烟雾缭绕,原来是神话剧,那声音婉转动听如鹦鹉歌唱醉人心田。第二折是郭泽民演的《黄逼宫》,吹须瞪眼,朝天登,大鹏展翅,一招一式让人眼花暸乱,功夫了不得!这也是我看过最好的把式。第三折任跟心《打神告庙》,披头散发跄踉出场,两水袖向前一甩又收回到手,把王魁忘恩负义心中的悲愤表现得淋淋尽致,台F看得闫瞪口呆掌声雷动!最后十三红压轴出演代表作《舍饭》,录音机常百听不厌得段子呈现在眼前,甘甜醇厚耐人寻味,随着“好一似青钢坚把人心剜……”甩腔唱完,掌声雷动。见到老娘跪倒后,站不起来了!又一次掌声!扮演春登妻忙把他搀扶起来!老艺术家为蒲剧的传承精神感动折服!从此以后,我对蒲剧的钟情一发不可收拾!
据专家研究,人的长寿秘诀排在第一的不是运动而是歌唱。闲暇之余常以戏剧唱段为伴,纵然五音不全,但也是一种享受!
随着科技的发展,快手抖音提高了人们幸福指数,不会唱对口型,道具应有尽有,可女扮男装,可美颜滤镜,可穿越时空!我也粉墨新装,过把瘾!忙里偷闲唱在抖音乐在抖音,儿时唱戏的梦想成真!
如果皱纹不长在心里,我们永远风华正茂!文友们抖友们!照这样的速度行驶我们都能达到百岁之好!
作者:丁新荣,男,1965.2生。大专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爱好文学书法,未修正果,偶有拙作在省市报刊,网络平台发表。<br>标题 : 戏缘_散文_稷山 丁新荣<br>发布位置 : <br>联系人:天蝎孤星等<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