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里的一天,运城市作协、运城市诗词学会的20余位作家前往平陆县洪池镇,深入了解张安康身上展现的新时代农民精神风貌。
中条山南麓,积年的水流肆意倾泻而下,冲刷出千百条沟壑,也正是这众多流水经年累月地侵蚀土壤,造就了大自然的万千形态。不由得回想起当年那位县委书记发出的誓言:平陆不平沟三千,发誓要用树来填。
我们抵达了此行的第一站,也是平陆的西大门——洪池镇镇政府所在地。
各位作家与平陆县委宣传部、洪池镇党委、洪池镇政府、北马村相关负责人,部分群众、服务对象代表及张安康来一场温馨的交流座谈。
座谈会上,张安康讲述了他多年来带领村民致富的奋斗历程,而令我感受最深的,是老党支部书记、退伍老兵裴自超口中的张安康。
老书记在与张安康长年累月的接触中,折服于他的人格魅力。从老书记的话语中得知,张安康带动身边共产党员一道,在广袤的土地上,走乡村振兴之路时的艰辛付出。这也印证了张安康的自身价值和社会责任。
而村民张艳芳的几度哽咽,令与会人员无不感动。座谈会结束后作别的路上,几位大姐道不尽对张安康的感谢,感谢组织培养出的好党员。
跃飞果品进出口有限公司宽敞的操作车间里,数十位中老年人忙碌着,从各村果园转运回来储存的苹果,正在这里进行分拣、套袋、装箱,然后发往各地。
曹淑萍,是张安康产业园众多员工中的一员。这位来自常乐镇西侯村的普通妇女,正将一个个苹果套上网袋,整整齐齐地码放进纸箱里,中间还过秤以确保足够的分量。当我小心翼翼询问她名字时,曹淑萍脸上洋溢着阳光般的笑容。可以看得出,她对这份工作颇为满意。因为这份工作不但为她带来了一份可观的收入,这些香甜的平陆特产,还经由她勤劳的双手,走出了国门。
车间门口,工人们正忙碌而有序地往长集中箱车辆上装货,再有几十箱便能装满车厢,第一时间送达客户手中。
张安康的苹果产业,已经形成了收购储存、出口贸易的产业链条,开拓了市场。3000万公斤的销量,300人的岗位安置,足以展示他的成绩。村民就业有了保障,对农村社会基层治理就起到了很好的稳定作用。
在前来参观的人员中,我大概是最特别的一位。作为一名农村领头人,我最了解农村干部工作的不容易,更能体会到村民的迫切需求。深入挖掘当地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农业是农村干部的职责所在。“一村一品”产业,在张安康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老百姓富裕了,就会积极参与集体事务,树立良好村风,营造和谐稳定的乡村社会环境。
正因为有像张安康这样的领路人,我们的乡村才会变得更加富饶、更加美好。
武青山/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