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重耳这个人,有不少性格缺点,并不是完人,但他有几项特长,所以能做了明君:一是能采纳各种意见,并不独断专行;二是能选贤任能,把有水平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三是赏罚分明,让群臣能够努力建功。
即位第四年,楚国率几个诸侯国包围了宋国,宋国的公孙固跑到晋国求救。以前,宋襄公厚待过流亡公子重耳,此时救宋就属于“报施”。如果能击败楚国,就能奠定晋国的霸业。所以,先轸判断道:
报施救患,取威定霸,于是乎在矣。
狐偃策划道:
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齐、宋免矣。
先轸的意思是,这仗的意义十分重要,一定要打。狐偃的意思是,曹国卫国和楚国交好,我们打曹卫,楚国就能放过齐国和宋国。出兵前,还要操练、选将,《左传》这一段记载十分经典:
于是乎搜于被庐,作三军。谋元帅。赵衰曰:“郤縠可。臣亟闻其言矣,说礼乐而敦诗书。诗书,义之府也。礼乐,德之则也。德义,利之本也。《夏书》曰:‘赋纳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君其试之。”及使郤縠将中军,郤溱佐之;使狐偃将上军,让于狐毛而佐之;命赵衰为卿,让于栾枝、先轸。使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荀林父御戎,魏犨为右。
重耳的几大亲信充分发扬了风格,把重要的岗位全都让给了更有才能的人,又一次团结了晋国的人心。卻穀做中军元帅,卻溱为副将;上军元帅本来是狐偃,但他让给了哥哥狐毛,自己做副将;重耳本来任命赵衰为卿,但赵衰让给了栾枝和先轸,又让这二人负责下军。荀林父和魏犨则和重耳一辆战车,共同作战。
这说明重耳的团队政治水平高,在重大事件面前,没有争位抢功,而是顾全了大局。晋文公重耳能迅速称霸,和这个高水平的团队是分不开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