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最早叫中国,应该是没有争议的,因为尧舜禹三帝都曾在此建都立业。虽然《帝王世纪》里有“尧都平阳”之说,尽管现今在山西临汾市襄汾县发现的陶寺遗址,也都证明了尧都平阳的史实。
但值得争鸣的是,平阳乃是尧王的新都。
北魏地理学家阚骃所著的《十三州记》曾云:“蒲坂,尧都。盖帝尧都此,后迁平阳。”唐杜佑《通典》也称尧旧都在蒲。结合历史地理古迹记载,可知尧旧都在蒲州,因为当时水患横行,不得已,尧才迁都平阳。而历史上称为蒲州的地域只有一个,那便是今天的山西运城永济市。
运城当地人总结的运城十三县市人的特点,其中永济人的特点为“洋气”。究其原因有二,其一是永济市内很早就有许多工厂,其中以铁道部直属的电机厂为龙头老大。此电机厂在前二十年内那可十分吃香,规模大、效益好、待遇高。由于电机厂里有许多员工来自京城,永济市民受他们的影响,穿衣打扮、生活方式也变得前卫起来;其二便是永济的旅游景点星罗棋布,使此地比运城其他县市发展得更快。永济人民富有阔绰,惹得众人艳羡,这才被人们称为“洋气”。
永济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得益于那几处中外驰名的景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国人都耳熟能详,而鹳雀楼旧址就在永济。虽然鹳雀楼被毁,而登上新修建的鹳雀楼,亦能使慕名而来的游客登高远望,感受历史为辽阔与沧桑;元稹、王实甫的《莺莺传》《西厢记》,历来被文人墨客顶礼膜拜。而作品中的普救寺就在永济,为驰名中外的爱情圣地;小学时我们学过的《捞铁牛》的课文,怀丙和尚捞八尊大铁牛的故事,发生地亦在永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