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平陆黄庄国殇公墓探秘(下)

2217 0
发表于 2025-1-8 17:43:3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最近到过大河庙水库的游客,可能会有惊奇的发现:路边新矗立了一通抗日烈士纪念碑。

纪念碑的两边分别是:“气壮河山”“为国成仁”八个大字,由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八军军长赵寿山亲题。中间是有关中条山抗战的碑记,共198个字,由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八军第十七师官兵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立石。

其实,这通纪念碑是复制碑,原始碑只有40×60cm大小,而且是块残碑。原碑的下半部分少了20几个字,是笔者根据碑文大意添加上的,不知谬否,还请各位方家教正。
现在完整的碑文如下:
平陆黄庄国殇公墓探秘(下)
这通国殇公墓纪念碑的碑文,可能出自原三十八军的秘书宋琦云、柳乃夫、温鹏久哪位大家的手笔,碑文言简意赅,主题鲜明,扼要记述了三十八军第十七师官兵在黄庄一线的抗日事迹。因为碑文不是文言文,一般人大多能看得明白,勿须笔者画蛇添足,在此赘述。不过有两点还是需要啰嗦两句。

一是此碑是迄今为止在中条山所发现的唯一一通由军长级别官阶亲笔题写的烈士纪念碑,更显得弥足珍贵,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传承价值。

二是碑文中“敌寇数度犯我防地,九战后,敌以盈万之众,向我扫荡进攻,我忠勇将士迎头痛击,于(予)敌重创,日军损失惨重,纷纷北溃。”

这段话告诉我们:第三十八军在中条山防线黄庄一带前赴后继、浴血奋战,先后击退了日军九次进攻,这与《中条山抗战史料汇编》所述一致。而《汇编》一书出版之前并未发现此碑,更未录入此文,但历史竟如此巧合,迭经曲折,真实终在这里相会。

其实,说起这通碑的来历,真还有些话要说。

今年年初,还在中条山春寒料峭、万木萧疏之时,我们便得知平陆县黄庄发现有三十八军遗留的四通抗战纪念碑。经实地察看后,笔者写了一篇《黄庄国殇公墓揭秘》(上)。即有上文,就必有下文,而读者迟迟不见下文的原因,是笔者尚未找到国殇公墓的确切地址,无法向大家交代事件的起末,故尔才有这篇迟到的下文。

从今年初秋开始,我和刘学东、葛军贤、葛石虎几位抗战迷,先后五上黄庄,在黄庄原住民董玉魁、淡存才、董建国等人的引领下,才终于寻见位于黄庄的国殇官兵墓地。

这块墓地位于一个名叫阳坡的小自然村,这里坐西朝东,避风向阳,面对巍巍中条的主峰锥子山、莲花台,和位于黄庄村的三十八军前线指挥部毗连。粉碎日军九次围攻而在黄庄一线牺牲的数百名官兵先后埋葬于此。他们没有留下姓名、年龄和籍贯,是一群为国捐躯的抗日英雄。如果不是有这几通残碑在,事过境迁,物是人非,恐怕早已被人们所忘记,他们的英雄事迹恐将永远沉寂在巍巍中条而不被人所知晓。

既然历史让我们相遇,我们这些后人就应当让他们永存。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些长眠于此的数百名烈士或许是来自三秦大地的热血冷娃,或许只是十几岁的毛头小伙子,或许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或许是桑梓的厚望和期待,但他们为了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为了锦绣华夏的寸土不失,为了万里长城的千秋永固,用最落后、最原始的武器同日寇对垒,最后壮烈牺牲于此。他们永远回不到三秦大地,永远见不到倚门而盼、望眼欲穿的白首双亲。

而如今八十三年已然过去,他们却仍然寂寞无闻地躺在这冰冷的荒郊野外,不被世人所知,这对他们来说很不公道,也很不应该!有鉴于此,我们便会同运城中条山抗战资料馆的同志们,于今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在黄庄烈士公墓的对面竖立了这通高一米八,长一米五,用黑色花岗岩镌刻的复制碑,用最传统也最隆重的方式来祭奠他们。让烈士们青山相伴,倚石安眠。我们的目的是让更多的人记住他们——一群永远不死的中条山抗战英雄。
283542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